字词 | 格言 |
释义 | 格言格言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熟语的 一种。一般出于名人之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知识就是力量”;“满招损,谦受益”。格言 一般是名人语录,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内 容精辟,耐人寻味。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给人以启迪,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旧时格言中也有些是宣扬了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引用时要加以鉴别。 格言 格言语言中言简意赅,形式比较固定,带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语句。格言总结了人们生活的经验,给读者提供某种可供遵循的准则;一般是书面语言,大都来源于个人的著作。如“人定胜天”(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表示了战胜自然的坚定信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表明处世做事要有长远打算;“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表明任何能人都不能离开群众的帮助支持;“强中更有强中手”,表明艺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自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表明斗争必须掌握全面情况,不能凭主观办事。也有一些格言宣扬了封建社会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人生哲学。 格言ɡéyán有教育意义的固定语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géyán【释义】 【格言】熟语的一种。含有教育意义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 格言指含义深刻精练, 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之言。 如: “满招损,谦受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格言同谚语的性质和结构非常接近, 也是用简练的语句反映深刻的道理, 由单句或复句构成, 表达判断。 所以有人把格言和谚语合二而一。 但格言同谚语还是有区别的, 表现在: (a) 格言比谚语哲理性更强。 (b) 格言大多来自古代书面语, 有出处, 书面语色彩浓厚; 谚语多是群众的口头创作, 口语色彩浓。 在运用时人们一般也不注意其出处, 而是注重其精辟性和教育意义。 有时专门用来指称言简意赅的可为法式的成语, 如 “人定胜天”。 信佛的人称佛的教言 信佛的人称佛的教言金言 另见:教导 教诲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