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
范文 | 摘 要 慈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伦理道德精神的脊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构建和谐中国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慈善事业作为一项文化产业,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它是一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 关键词 慈善文化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联系 作者简介:杨璐,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008 2017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39个年头,在这39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并以此来保证中华民族能够顽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慈善事业也不断发展,但实际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它的发展步伐大幅度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发展中频频传出一些消极讯息:郭美美炫富事件、某著名影星“假捐”……联系客观实际来进行分析,我们清楚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慈善事业之所以没能在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慈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所缺失。 一个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卻是受国家慈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①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文化致力于中华民族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以及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以“和谐”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要求,从这一点上看,二者在本质上如出一辙。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说——慈善文化的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 一、慈善和慈善文化的内涵 (一)慈善的内涵 慈善一词由来已久,《二十四史·魏书》在提到崔光时这样表述到:“宽和慈善”,直白的讲就是尽量做好事。在《新华字典》中较为官方的解释是——慈善是通过救济、捐赠等充满善意的行为活动,来达到对其他人的爱护或为其他人增加福利。而在2016年芭莎明星慈善夜中,众位明星用最为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对慈善进行了解读。超人气偶像TF Boys王源说:“慈善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金鹰视后刘涛则表示:“慈善就是从小我做起,能够携手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然后成就更多的爱。”在这些平实自然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慈善”的真谛。 (二)慈善文化的内涵 正如本文中绪论中所提到的,慈善事业发展不足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的慈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所缺失,那我们就很有必要来研究一下慈善文化的内涵。 文化这一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是汉语中歧义最多的一个词语。它是渗透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深度积淀,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一种精神,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化。而慈善文化作为文化大树的一个小的分支,理所应当地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一个国家的慈善文化既与该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与当代主流或非主流文化紧密相连,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界定慈善文化的内涵,要系统综合地考虑到多种条件,而不可以直白地一概而论。 在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诸学者对慈善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贾乐芳指出:慈善文化是慈善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②也有学者认为:慈善文化从本质上说属于心理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从思想上关心他人,在行动中帮助他人,在效应上造福他人的文化。 概括以上观点,我认为慈善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是以人的行为方式为载体,外在体现为人的个体行为,实施了有利于他人的文化,且这种行为是不带有直接的利益诉求或者其他附加条件的。它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博爱、友善、给予、利他、济世,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 二、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汉唐时期,各大寺庙举行的济贫、戒残杀等慈善活动层出不穷;在宋代,养老扶幼等慈善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而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机构在中华民族慈善发展史上,也占据着数一数二的地位,等等。 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是好的,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确实有人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在自己富足的同时,带动其他人一起走向富裕。但是眼下,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对社会的回报却难如人意。据中华慈善总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其获捐善款总额国内富豪的捐赠连15%都不到。虽然近年来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依然不足。 三、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吸收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客观现实,并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宝贵经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而中国的慈善文化上承中国古典文化,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一脉传承。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这恰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近乎相同,显示出二者在内部结构和本质内容上的一致性。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层面的要求,我们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向对慈善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一)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折射出了慈善理念的价值追求,呼唤着我国慈善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一方面,要实现国家富强这个宏观目标,就必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基本目标,国家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同时,民主不会孤立存在,政治上的民主与经济上的共同富裕是紧密联系着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就是走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过程,脱离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民主绝对不可能实现。当政治民主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时候,人们的精神境界、文明程度和道德素质也将不断提高,大家会不约而同地乐于回报社会、关心他人,这与慈善文化所倡导的一系列精神高度融合。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一旦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政治民主,且全社会积极弘扬慈善文化,努力参与慈善事业,那么和谐社会也就随之而来了。从这一层面来分析,普及慈善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的慈善文化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慈善文化的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普及程度与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也是两相辉映的。 (二) 从社会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洋溢着慈善精神,渗透着慈善文化,并与慈善文化相互助力,协同发展。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程度与社会的自由程度成正比,而社会的自由程度又与慈善文化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自由王国的内在特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全面实现也需要经历一些曲折和困境。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变成现实,除了需要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之外,更需要普及与弘扬慈善文化,让人们在潜意识中存在着一心向善的美好精神。 (三)从个人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提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系列价值准则倡导国民要拥有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慈心善举。 爱国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一项扎扎实实的行动。真正意义上的爱国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山川大河,更要热爱祖国的人民。慈善就是真正的爱国,它是人们彰显爱国情怀的实际行动,在爱别人、爱社会的小型活动中升华,逐步达到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境界。2016年芭莎明星慈善夜的慈善项目主题是“为爱加速”——思源·芭莎贫困县救护车项目,到场的社会各界的慈善人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爱祖国、爱人民的爱国精神,现场爱心捐款达到了64251288元,加上散会后场外追加的善款,这场晚会最终募捐到的善款总额高达75261679元,这未尝不是爱国的集中体现。 慈善文化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核心,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友善”具有共鸣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在个人的行为准则中,要尽力做到满怀诚信地与人交往,心存友善地对待他人。利他主义价值观则要求人们尽量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绝不损人利己。从这个层面上看,慈善文化不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乳交融、相互促进,而且同我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四、结语 今天的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精神文明建设,而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接受过科学系统的教育的广大青少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生力军,是宣传、普及、弘扬慈善文化的最强主力军,更是未来慈善事业的最好接班人! 注释: ①张瞳.慈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系初探.智富时代.2015(6). ②贾乐芳.我国慈善文化的当代反思.青海社会科学.2011(1). 参考文献: [1]周中之、祝叶飞.慈善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思想理论教育.2015(6). [2]姚俭建.法治思维与慈善伦理的契合:现代慈善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1). [3]郑功成.现代慈善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学海.2005(6). [4]李萍.近五年慈善文化研究综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5). [5]杨子刚.发展慈善事业须处理好十个关系.中国民政.201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