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德育背景下高校三型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 |
范文 | 孔祥君 谭小琴 摘 要 大德育背景下,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理念植入到高校党建工作中,灵活解读“学习、服务、创新”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从数字量化发展、基层榜样在身边、反哺社会我先行、思想引领时时做、激浊扬清传正声五个角度协同推进研究生党组织的“四维模型”建设,深度挖掘研究生党支部在思想引领、行为表率、服务大众、舆情监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高校 三型党支部 高知群体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支持,《大德育背景下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以研究生群体为例》,项目编号:2018BK005。 作者简介:孔祥君,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谭小琴,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11 一、前言 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坚持用创新驱动促进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而靠创新强起来,靠人才促创新。因此,加强研究生为代表的高知群体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广东某高校出台《广东某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旨在从优秀教师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师生威信高、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的双融合、双促进,在高知识群体中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双促进双提高。 见微知著,准高知识群体的研究生(硕士、博士)队伍的党组织建设同样需要加强。作为未来创新驱动人才的后备军,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党组织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多角度思考研究生党员培养过程,多维度保障研究生党员培养质量,多方位服务研究生党员思想引领,灵活解读“学习、服务、创新”在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搭建包含研究生党员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内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四个意识”牢记在心,“四个自信”实时强化,深度挖掘研究生党支部在思想引领、行为表率、创新驱动、服务大众、舆情监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既有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特殊的本质规定性。管立国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具有学习性、代表性、普及性、严密性、超越性五个特征 。王华华认为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是: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学者管立国和田克勤将创新型党组织定义为:能够充分彰显先进性、纯洁性,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更好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各级党的组织 。 研究生是学历培养的最高层次,与学科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也是各方势力分化渗透的重点。作为青年群体的思想领域,研究生党支部在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志刚 等学者认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党员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独立思考等能力亦日趋成熟。黄琇认为 ,研究生理应通过树立“以党建带学术,以学术促党建”的工作思路,通过思想学习和学术科研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支部氛围。针对以“导师为中心,实验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群体,研究生服务型党组织综合考虑研究生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纵横交错的党建协同网络”,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实现学生服务精准化。 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研究生党建质量提质增效的问题。 研究生内部结构复杂,个体差异大,政治素养相对较弱,重学业、轻组织的特点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员相对分散,给高校研究生党组织活动的定期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再者,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强国的主要竞争对象,研究生在接受着前沿理论和知识的熏陶之外,还被动地接触到一些敌对势力的分化和渗透,具体表现为高校研究生党组织执行力欠缺,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薄弱,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大德育环境下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研究现状 根据舒也在《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一文中对“大德育”的定义,笔者认为“大德育”的概念与“大数据”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数据”有“海量、多样、易变”,即“大数据”不单单指数据量大,并且数据种类繁多、容易变化。“大德育”则是涉及学科门类众多、涉及知识复杂、信息变更速度加快,德育能够跟上学生、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现阶段的德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层次,可以分为宏观领域研究和微观领域研究,但都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彩萍认为 ,当下的德育的研究中存在:一是对德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并不清晰;二是学术界对大学生德育规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一部分德育研究者认为:为了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要排除与研究对象没有直接关联的所有要素排除;另一些学者则过分权威化德育工作的相关规律,而无视现实社会的历史性变更,导致德育规律过于教条,缺少现实的转变和可移植性。 综上所述,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大多以党员或党支部自身出发,分别在学习、服务、创新上对党组织进行建设,然而,在大德育的背景下,单一的从某一项指标出发建设党支部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党的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因此,需要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进行研究生群体的党组织建设,通过对“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在党组织内不同角色进行“学习、服务、创新”特色化解读,力争在不同群体中建立“学习、服务、创新”并存的党组织。 四、大德育环境下高校學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孔祥君在《基于研究生的“服务——学习——成长”党建创新机制研究》 一文中指出,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信息茧房”现象加剧、内部结构复杂、个体存在差异、重学业,轻组织等情况较为严重。 (一) 师生共党建,以党风促学风,服务科研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倒推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环境,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是高校教育不断追求的目标。通过党风建设,使学生党员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党员同普通学生的血肉联系,突出党员的表率作用,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从高校功能的角度来看,本文中的研究生党组织建设依托教工党支部,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带动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高研究生党建的辐射范围和受益群体。创新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是高校的价值体现,是高校的灵魂,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应以学术创新为学术目标,高校党组织既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创新,还要引导教师开展创新性学术研究。 (二)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党性双培养,实现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双促进双提高 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根据《广东某高校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头雁效应”,通过联合教工支部一起过组织生活会、专业老师主题分享等活动,促进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科研、管理、党性双培养。建设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学习将成为党的组织、支部和党员个人最明显的特征,这种党的内部学风建设必然会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方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做到主动、自觉和刻苦学习,使研究生在科研和管理水平在体验中不断提升,实现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双促进、双提高。 (三)突破实验室、团队壁垒,打造全方位育党员的党建模式 根据研究生以导师为中心、实验室为团体的特性,编织纵横交错的党建协同网络,建立班级党支部和实验室党支部,设定实验室负责人,横向为年级党支部统一领导,纵向以高年级引导低年级,完善实验室安全、党建工作的“传、帮、带”模式;加强与教师党支部队伍沟通,巧用“中心辐射”模式,充分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以导师影响学生;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同过组织生活会,用教师的真实海外经历,探讨海外形势,维护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安全。 在研究生党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研究生(硕士、博士)、导师(老师)、党支部队伍、党支部架构四个维度上,根据每个维度特点,从不同侧重点分别对“学习、服务、创新”进行细化,对党组织建设中涉及到的“党员群体、组织群体、教工群体、组织架构”四方面分别进行“学习、服务、创新”实践建设,构建大德育环境下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研究生党组织建设的“四维模型”。从数字量化发展、基层榜样在身边、反哺社会我先行、思想引领时时做、激浊扬清传正声五个角度协同推进研究生党组织的“四维模型”建设。 注释: 管立国.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7. 王华华.服务型党组织:基本内涵、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无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1): 20-25. 管立国,田克勤.高校创新型党组织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建设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 44-47. 陈志刚,龙梦晴,刘林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高校“三型”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5): 11-13. 黄琇.以“三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的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 94-95+121. 舒也.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3): 55-58. 高彩萍.马克思总体性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J].南京师范大学,2017. 孔祥君.基于研究生的“服务——学习——成长”党建创新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17(24): 143-1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