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连云港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究
范文

    贾金荣

    摘 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连云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消费结构日趋合理,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仍然存在城乡产业融合度低、城乡人才要素单向流动、城乡文化互动不足、城乡生态环境差距明显等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为契机,提出强化城乡产业互动、打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建立城乡文化和信息交流互动机制、构建城乡“生态共治”体系等,以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2-0060-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F327 ? ? ? ?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区域概况

    连云港,简称“连”,别称“港城”,管辖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东海县、灌南县、灌云县。2018年连云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771.70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1.7∶43.6∶44.7。这是近20年来连云港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2?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产业融合度低

    连云港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粮油传统产业,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主导产业,海洋渔业区域性特色产业;建立了工业体系,包括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新信息技术、新兴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冶金、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集聚区、灌南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等16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2.2? 城乡人才要素单向流动

    连云港市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9%。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收益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差,生活条件艰苦。农村的大学生、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工作,农村人口流出现象日趋明显[1]。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2018年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从190.84万人减少到169.05万人。流出人口一部分往市区转移,一部分往北京、上海、广州等更发达的城市转移。连云港市尤其是乡村,逐渐成为外出务工人员春节亲人团聚的短暂聚集地。城乡人才要素单项流动严重,人才要素短缺,制约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3? 城乡文化互动不足

    由于区位和资源优势,连云港市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体育馆等基本满足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层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的问题已经解决,但“用”的问题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较为严重,文化设施惠民难。另一方面,城乡文化互动不足,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城镇开展送文化和科技下乡等活动次数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追求。

    2.4? 城乡生态环境差距明显

    与城市生态环境相比,乡村生态环境明显存在“脏、乱、差”的问题。一是村庄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庄道路两旁没有垃圾桶,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备。村庄没有排水边沟,没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村庄旱厕已被改造,但仍有一些村民还在使用旱厕。二是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村民习惯以往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改变,不注重卫生整洁,在房前屋后、道路沟渠、院坝角落乱扔、乱倒垃圾。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到河道或堆放在路边,没有进行管理及处理,臭气熏天,蚊蝇滋生。农田塑料棚膜、农药瓶、化肥袋直接被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环境污染。

    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3.1? 强化城乡产业互动

    强化城乡产业互动,推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是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城镇已有产业在乡村建立基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要捕捉城镇的新需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从增产向提质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如体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城镇要加快工业部门技术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品与农村市场需求对接的质量和效率。创新“互联网+”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3.2? 打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

    城乡人才流动可形成城鄉融合发展的动力,更好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适应农村各类产业发展的专家人才库,鼓励城市人才下基层,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构建城乡人才互动平台,充分发挥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工贸等在校大学生的作用。提供周末或暑期兼职农村相关工作,引导大学生接触农业领域。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可助力农民农产品销售,艺术学院的学生可进行品牌或包装设计,培养大学生“支援家乡,建设家乡”的价值观。

    加快推动建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制定医生、教师等定期服务乡村的政策。

    3.3? 建立城乡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互动机制

    推进城乡文化共荣共生,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基层文化服务部门的作用,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采取送戏进村、送电影下乡等直观方式,或者拍一些“三农”题材影片,寓教于乐,起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组织“农村文化进城”,在传承乡土本色的基础上,借鉴城市文明中的新鲜元素,将乡村文化融入城市文明中。可在市区建立农耕文化主题公园,如永联村。在市区举办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表演,将手工艺文化融入城市市民生活用品设计中。充分展现农村传统文化特色,形成城乡文化各具特色、资源互补的局面,推动城乡文化融合。

    3.4? 构建城乡“生态共治”体系

    城乡生态协调发展是城乡人才、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要构建城乡“生态共治”体系,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健全村庄环保基础设施,塑造乡村的“形”。建立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党政干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综合运用各类媒体,解读环保文件及政策。举办培训班、农民夜校、网上学校等,提高干部、村民的生态知识和环保意识。市、县、乡、村4级政府应以环境共治为出发点,建立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良好的区域帮扶治理较差的乡村,实现污染治理城乡并重,遏制城市垃圾向农村蔓延。

    参考文献:

    [1]徐浩铭.长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城乡建设,2019(20):48-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