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学校学科专业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文

    金海波

    摘 要:中职学校是我国职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专业型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从目前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很多西方需要加强和改革,学校应该深思新时代人才需求,寻求一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把中职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下面笔者就先简要谈谈目前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几个凸出问题,重点解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培养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

    1 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1 人才定位不准确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本应该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很多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以及指导思想上都存在目标不清晰、理念不先进的问题。很多职业学校都将目标定位为培养专技型人才,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过去甚至当前可能大部分人才需求的主流依然是专业型、技能型,这没错,但是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人才需求已经在逐步向综合型、服务型、高素质型转变。显然,这也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学者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向。

    1.2 专业设置盲目

    大部分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时是都没有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一部分是沿用传统职业定岗设置,另一部分是趋向与社会发展主流人才需求定位,但是并没有真正综合自身办学理念来考虑。导致了部分专业设置欠妥当,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比如学前教育班这两年“超大、爆满”,这是社会需求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但是却缺乏专业教师来培养此类人才,导致人才输出输入供需不匹配。

    1.3 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教师往往都是偏向于理论说教型,不管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学校,大部分教师实际上也缺乏实践经验。但职业学校的特殊性是实践终于理论,学生真正学到技能,擅长这一领域的实践操作才是根本教育宗旨,这其实也就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机械专业、汽修专业教师。好的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所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2 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措施分析

    2.1 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市场需求,专业设置对培养人才类型与规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为了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我们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研究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必须明确未来产业政策,比如未来的主业、副业、新增产业方向。

    其次专业改革始终坚持“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必须具备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的特点,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再者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学校应该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可以实行“托培养、定向就业”的订单培养教学模式,可由学校和人才需求单位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实行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

    2.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理念、有道德思想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学生首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会学习的人,才会一直成长,这其实和国家要求的“终身学习”理念是一致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可以运用赏识,多赞扬少批评,一方面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机械制图、数控操作等专业课,可以多组织比赛、展示等,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级的比赛,不论结果如何,这些激励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3 加强专业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支撑,教师队伍质量决定着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所以,学校要想输出高质量人才,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此笔者的建议有如下:

    一是可以派遣老师深入一线加强实践学习。当教师做到理论+实践教学后,学生才会更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二是探索多样化的产学结合形式。比如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2+1”合作教育模式;“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向介入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等等。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开阔人才培养模式創新的思路,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人员已经逐渐退出“人才”市场,未来的人才应该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人。鉴于此,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把“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议机械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6):100-1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