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行“四权分置” 激活棚栽产业发展动力 |
范文 | 棚栽产业是延川县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延川县按照“山地苹果、沟道养殖、川道大棚、沿黄红枣”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棚栽产业开发,产业规模逐步园区化,目前已累计发展设施温室大棚6709座,弓棚3653座,有效带动了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随着精准脱贫工作深入推进,政府对棚栽产业建设持续投入,延川县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四权分置”发展模式,即产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农户、收益权归村集体、处置权归村集体(由村委会研究上报镇政府批复后处置)的四权分置,进一步强化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盘活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贾家坪镇刘马家圪塔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10公里,属永延线的川道村。多年来,该村群众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没有持续稳定的主导产业收入。2016年,为了解决该村无主导致富产业问题,在国家核电集团和镇政府的扶持下,全体村民集思广益,结合本村实际,一致同意发展设施大棚产业。平整集体土地60亩,新建了设施大棚36座,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建的大棚作为村集体资产。成立专业合作社统购、统销,承包到户经营。经村民会议研究,新建的36座大棚优先租给13户贫困户和2户邻村种植能手。棚栽户按照棚体长度,以每米2元的价格分年度缴纳租赁费,实行有偿使用。在村集体的领导下,所有棚栽户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独立核算。统一规格标准购买棚膜、棉被,统一育苗品种,统一购买羊粪等农机肥,统一管理经营,统一销售价格,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互惠增收。今年4月上旬,首棚小西瓜全部成熟上市,每棚平均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一年内种植两茬,年棚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村集体每年实现租赁收入3600元。 文安驿镇高家圪图村是210国道沿线的川道村,也是典型的贫困村,群众一直缺乏致富的产业基础。2015年,该村在包扶单位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下,立足土地条件和发展实际,新建了19座温室大棚,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建的大棚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负责大棚的运营管理。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新建大棚优先租赁给本村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以有偿承包经营的方式予以租赁,每年每米/每棚租价为30元,经营期限三年,承包期满后,另行发包,优先安排给原种植户继续经营。租赁大棚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优先用于基础配套设施的维护维修等。大棚的处置权归村集体,种植户无权转包转租大棚,村集体不得随意变卖或转租大棚资产。目前,该村共有8户积极性高的贫困户承包经营了12座大棚,3户非贫困户承包经营了7座大棚,每棚年均收入4万元;村集体每年实现租赁收入42600元。 黄家圪塔村位于永坪镇东北5公里处,村内地势开阔、坝地较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多年来,群众一直有散户种植蔬菜大棚的传统,但效益不突出。去年4月份,在包扶单位中国空军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拆除100多座旧弓棚,新建了220座高标准弓棚,并配套了水电路基础设施,所建的弓棚全部作为村集体资产。按照自愿的原则,全体村民可免费种植经营弓棚,但不得转包,经营期限为十五年。为了保证原来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失,按照“拆一棚补一棚”办法,新建弓棚优先安排了拆除旧棚的种植户。凡种植经营弓棚的农户,村集体按每棚250元的标准收取经营押金,待农户在棚内种植苗木之后全部退还押金,确保了弓棚经营真正落实到户。截至目前,该村220座弓棚全部落实到户,种植户达61戶,其中贫困户16户,户均近4个棚,年棚均收入1万元,户均收入4万元,弓棚产业的发展为该村群众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延川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实施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工程,全力推进棚栽产业开发,高家圪图村、刘马家圪塔村、黄家圪塔村仅是全县棚栽产业开发典型村中的一部分。目前,全县正大力推进“四权分置”发展模式,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之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