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计算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
范文 | 廖文婧 梁敏 摘 要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国家新时期的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阐述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战略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在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 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10 Abstract "Excellent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 in the new perio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of human excellent engineering, and further expounds how to implement the excellent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in computer specialty.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level of computer specialty in China. Keywords computer;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cellent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plan; strategy 在过去,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往往过于注重学术研究,而忽略了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岗位适应性不强,故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另一方面,由于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所以很多相关企业会出现人才断层、人才紧缺的问题。基于此现实背景,各个高校在卓越计划的影响和推动下开始改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策略,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提升来优化专业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为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1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及内涵 早在2010年6月,中国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大会明确表示,“卓越计划”的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战略之一,旨在加强我国与世界工业强国的密切合作,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此外还要让我国的各项事业中人才的培养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卓越计划”是为了满足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而提出来的,这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合理应对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危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当中,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拥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突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有效的推动了国家经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对于人才青年人们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2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特点 卓越工程计划在实施的几年之间,国内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在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卓越工程计划要求高校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工作朝着多层次、面向应用的方向推动。 2.1 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联系密切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动下形成了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这一大特点的形成是为了增强学生们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能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各个企业以及高校之间共同构建了联系密切的组织管理体系,学生们一方面可以在高校学习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口的企业实习来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具体实践操作能力。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助力之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行业领域,让学生们能够尽早拥有步入社会的机会,也让学生可以尽快拥有与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 2.2 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 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推动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培养人才时更加注重按照通用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来进行。在过去,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多集中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学习内容都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也不符合行业的通用规范。这就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工作以后,发现自身能力并不足以应对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并且有些原则性的事宜之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这对于整个行业今后的稳定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人才的成长造成很大的阻碍。 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始终遵循这“基础扎实,多元协同,实践强化,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围绕这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当先热门的计算机专业项目进行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既关注到市场的规范需求,也充分考虑到人才成长的特点,力求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而言,专业教育与现实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除了增强学生们的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为只有增强了人才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强调要让人才在“专业能力”层次上有所突破,注重提升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攻关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会为学生们提供创新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也会提供创新实施平台、管理辅导等,希望学生们能够将创业项目逐渐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性企业项目,同时企业的创新性项目也可以下发到高校当中,由此起到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 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计算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卓越计划这一项目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其宗旨就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作为工程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推动工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以知名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深校企合作为基本载体,同时以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教学方法为基本途径。最终要培养一批能力型、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素质国际化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 3.2 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结构 计算机专业提出了“5+2+2”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面向我国四年制本科生的,所有过程分为九个学期,其中有两个学期为暑假实习期。于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校企合作模式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更加侧重与将学生们引入到企业的真实案例中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训练。 一般而言,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构可以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部分。在校内培养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课程综合项目的训练来不断提升学生们的理论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企业培养阶段,组织学生们利用一个学期(一般是大三暑假)和一个学年(大四1学年),让学生们进入到各个企业进行项目实习,通过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工程开发过程当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该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指导,并由学生最终完成与实习项目相关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最后完成应当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给予其指导和帮助。 3.3 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计算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主要分为5个部分,具体如下所示: (1)前期准备:该阶段主要是学校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明确其用人要求,从而与企业之间制定符合双方要求和利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计划框架。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签署相关协议,达成合作协议。 (2)联合培养计划制定:企业和学校正式签订联合培养计划。企业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当中,双方共同规划课程实验、学生实习、综合训练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相错位的问题。 (3)学生选拔:学生选拔施行的是双向选择方式。学校组织学生来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充分了解企业的环境、条件、文化等,并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学习。企业在学生实习前期来到学校进行宣讲、笔试与面试,最终双方达成用人合同,签署三方协议。 (4)企业培养:学生进入到企业内部之后,企业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以及学习特点,将其分到相应的项目当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习。 (5)入职指导:学生进入项目团队之后,由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职场礼仪、职场沟通技巧、职业发展规划等等。经过该阶段的培养和学习,学生能够正式进入到企业项目中进行工作实习,积累经验,提升个人能力。 3.4 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学、专业选修以及专业实践。相关课程既要满足一般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需求,也要对计算机专业有所侧重。特别是在制定专业教育与专业限选课程时,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合作,对程序设计、NET框架程序设计等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每学期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来到学校作为客座教授进行教课教学,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学联系,提升企业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专业实践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当本着开放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理念,与当地、全国的计算机相关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保障其就业质量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推动国家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道路,这对于落实和实施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也将是大有裨益的。相信在高校、企业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定会朝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剑.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04). [2] 李仕梅.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7(09). [3] 姜大源.世界職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 [4] 查光成,孔凡新,李振红,王鑫,夏细明,谢娟娟.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3(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