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临渭区葡萄产业种植和销售模式分析
范文

    宋莹盈 张蕾 郭晶 闫晨 刘威 龙晶

    【摘 要】 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园作为调研对象,分析了临渭区葡萄产业种植和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以下发展建议:降低种植成本;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建立多样有序的销售体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葡萄产业园;种植;销售模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将之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乡村发展主题。2018年政府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振兴。这一战略的实施是国家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体现了我国对乡村发展的关心。

    乡村经济振兴是带动乡村地区全民致富的重要机遇,也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美丽中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二、临渭区葡萄产业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作用

    1、葡萄种植的有利条件

    (1)地理优势。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生产条件优越,土地平坦肥沃,气候适宜,光热资源和水源资源丰富,具备种植葡萄的地理条件。渭南市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耕经验孕育了品质较高的红提葡萄,使得渭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建有大片红提葡萄产业园,包括渭南葡萄产业园、渭北葡萄产业园以及陕西红提葡萄基地等。

    (2)交通优势。临渭区境内道路四通八达,遍布城乡,交通便捷顺畅,是渭南市的经贸和交通、物流中心,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第一大城市和关中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陇海铁路、西南铁路、郑西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京昆高速、连霍高速、渭蒲高速、关中环线、107省道及108国道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距咸阳国际航空港45分钟车程,是关中东部的交通“陆港”。临渭区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西邻西安连西北,东出中原通沿海,是关中东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西部地区率先开通两条高铁线的地级市,这也给渭南葡萄产业园的物流渠道提供了便利。

    2、葡萄种植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带动了临渭区村民对葡萄产业种植的积极性,推动了渭南市交通和物流的发展,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带领了村民致富,为渭南市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另外,渭南市葡萄产业园的种植与经营还对渭南市发展其他农业产业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是地方性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三、临渭区葡萄产业种植和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方面,渭南市临渭区渭南葡萄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机关负责提出渭南葡萄产业园的产业规划与园区建設规划,拟定园区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计划等工作,负责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制定、宣传、执行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接。

    葡萄作为渭南地区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政府在2017年还专门在《关于调整渭南市临渭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关指标的报告》中提到了渭南葡萄产业园的发展问题。2018年的政府年度部门工作任务中要求开展葡萄技术培训,年培训果农五千人次,提高果农专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加大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负责葡萄产业的市场营销,保鲜物流信息服务工作,不断的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使临渭葡萄成为知名品牌。

    2、农户反馈

    深入调查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园种植和发展现状时,我们采用了实地考察、与葡萄产业种植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以此来准确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户在种植葡萄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调查了解到,渭南葡萄产业园在2012年10月成立了葡萄研究所,开展对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葡萄种植基地大多在示范区大面积棚区种植,在露天地里种植的相对较少。虽然葡萄种植的规模较大,但是基地的建设不够标准化,使得种植、生产加工以及旅游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严重失调。另外,在葡萄成熟期,农户们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销售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渭南葡萄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访谈发现,百分之七十的农民对渭南葡萄产业园种植红提的现状并不满意。部分农户反映,在种植红提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赚钱,甚至赔进了许多资金。此外,在整个葡萄的种植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他们普遍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四、临渭区葡萄产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成本投入高

    在投资和种植成本方面,农户反映要想种植出优质葡萄,整个过程中每亩需要投资六千至七千左右的资金,而种植情况较好的情况下,每亩地的收益大概四千五百元。葡萄种植中不仅肥料、农药等要求精细,而且人工投入的精力也非常多,目前种植葡萄的农户收益多处于负值。因此,想办法降低葡萄种植的投入成本,增加农户收益,提升葡萄附加值,是渭南葡萄产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2、种植技术欠缺

    种植技术方面,虽然政府提出了要开展葡萄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临渭区葡萄产业园的果农还没有专业技术员的指导。农户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依靠的大多是以自己实践而来的种植经验,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

    栽种过程中,部分农户未能结合渭南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选择的品种不够优质和适宜。由于农户们缺乏专业知识,在整个葡萄的培育过程中,经营方式粗放单一。比如,葡萄播种密度的选择直接会影响葡萄的光合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了葡萄的阳光、水源、土壤等养分的吸收,而部分农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因地制宜了。另外,很多农户往往不懂得根据葡萄具体的生长形势来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及时进行施肥和浇水、修剪、科学预防病虫害等,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葡萄的减产和农作物的生长。

    3、销售渠道单一

    临渭区葡萄的销售方面,其渠道主要为全国的客商来进行收购,只是依赖于地区当地的供应商进行适当存货与销售,整个过程中,农户只能是葡萄的生产者,却没法参与到葡萄的后期销售。并且葡萄也没有统一进行标准化定价,很多外地的供应商都不直接来基地收购,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加大了葡萄销售的成本,农户的经济收益直接降低。渭南葡萄产业园也没有规定销售的统一方式,很多葡萄成熟后不能及时被销售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渭南葡萄产业园还不够品牌化,销售模式也很单一,依靠线上销售的农户微乎其微,没有一体化、系统化的销售网络与流程。另外,葡萄协会的功能未充分发挥。葡萄容易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产生霜霉病等疾病,经常造成经济损失和农户与客商间的纠纷,而协会只负责简单的纷争处理,给果农的销售环节带来了困扰。

    五、临渭区葡萄产业的发展建议

    1、降低种植成本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种苗和化肥、农药等根据葡萄的需求和特性进行选择,努力做到效益的最大化。适当的改进施肥和灌溉技术,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提高其利用率,优化葡萄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以此来增加经济收入。此外,在整个葡萄种植中,能够采用机械化生产的尽量借助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2、引入先进种植技术

    在先天的优势前提下,渭南葡萄产业园应当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汲取高效种植经验,促进临渭区葡萄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政府应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技术工艺上投资以求引入更专业的技术人才。应对临渭区葡萄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定期开展讲座、会议等形式对果农进行葡萄种植的专业知识培训,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深入的专业化指导,帮助农户答疑解惑,解决他们日常面临的各种种植问题,提升农户对葡萄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另外,政府扶贫办和葡萄协会等部门可以在葡萄种植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基地进行实情考察和指导,如种苗和施肥的选择、水量的灌溉、枝叶的修剪方式、病虫害的预防、运输的方式等,让果农的种植专业化、科学化,达到经济收益的高效化。

    3、建立多样有序的销售体制

    临渭区的葡萄销售不够规范化和体系化,销售模式单一,农户在葡萄销售过程中往往产生亏损。针对这种情况,葡萄协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网络销售发达的情况下,积极的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想办法拓宽销售渠道。可以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大力鼓励农户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零售,建立葡萄电商销售基地,整合高校、政府、企业和媒体等多方社会力量,为葡萄农户提供联络平台、交流平台、信息平台和学习平台,为农户的网络销售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新农主体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增收、脱贫、致富的愿望。

    临渭区葡萄销售情况不够理想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品牌还未成功树立。如果产品的品牌打出去了,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意味着会有更高的利润回报。所以政府要想方设法的积极宣传渭南葡萄产业,提升渭南葡萄的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该品牌。可以通过打广告、办展览会和开放葡萄园、新媒体宣传如“三微一端”等方式增强品牌知名度。同时,主动招商引资,可以帮助农户联系较大的葡萄厂商或者自己建立葡萄生产和深加工产业,提升葡萄附加值,真正做到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整个过程中,延长葡萄的产业链条,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销售中确保产供销一体化,进行全链式的服务,高效率供货发货。可以选择由渭南葡萄产业园总部调配,分部供应的模式,線上线下一体化,总部及时进行装车合理安排供应商发货,分部供应商也适当存货。与此同时,要尽量避免渭南葡萄在贮藏环节与运输过程当中出现葡萄发生疾病大面积腐烂的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排手段与技术工艺来减少因疾病产生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在销售的后续工作中,做好售后服务,给渭南葡萄产业树立良好的口碑。

    此外,应当保障资金链安全流畅,健全渭南葡萄产业园的财务管理系统,给客户安全快捷地结算资金,杜绝与客户有经济纠纷产生的现象,一旦在销售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障农户利益。

    六、结语

    渭南葡萄产业园虽然有着先天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但不合理、不科学的经营方式给葡萄的销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四大化的效应不强,政府建立的市场机制也不够合理。科学技术引入不足,农户不断赔钱等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渭南葡萄产业园的发展。由此来看,渭南市临渭区的葡萄产业发展应当做出改革与调整,以求葡萄产业更好地发展来带动渭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乡村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微信公众号《中国农民合作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9-27.

    [2] 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网,http://www.linwei.gov.cn/xxgk/cdxxgk/czxx/gjczyjs/75206.htm,2018-3-16.

    [3] 党养性.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8(10)3-7.

    [4] 智敏.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产业扶贫的路径选择与模式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49-53.

    [5] 王建康.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快陕西乡村振兴[J].新西部,2018(34)57-58.

    [6] 陈湘瑞,张临涛.陕西乡村振兴下休闲农业产业升级的发展研究[J].新西部,2018(34)65-68.

    [7] 石敏.以核心发展区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策略研究——以陕西富平县凤凰村村庄规划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0.

    [8] 李杰波.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J].新西部,2018(25)35-38.

    [9] 许亚岚.陕西产业扶贫实现乡村振兴[J].经济,2018(09)66-67.

    [10] 骆昭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金融,2018(01)27-29.

    【作者简介】

    宋莹盈(1993.11—)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西安工程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读硕士.

    张 蕾(1982.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讲师.

    郭 晶(1994.1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在读硕士.

    闫 晨(1998.2—)女,汉族,陕西铜川人,西安工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刘 威(1997.12—)男,汉族,新疆精河人,西安工程大学法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龙 晶(1995.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在读硕士.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