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重点刍议 |
范文 | 黄威栋 据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经济面临下行趋势。基于此,中央将“六稳”拓展到“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保基层运转,以更为有力的宏观政策缓冲疫情影响,将扩大内需与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危机并存。“危”者,疫情过后,我国传统的“三驾马车”触底历史新低。一方面,国际市场尚未恢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国内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受到强烈冲击,且疫情尚未完全褪去,受二次反弹预期及长期防控的影响,国内经济秩序仍有较多方面尚未完全恢复。此外,经历疫情,民众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有备无患”观念更加受到民众认可,使得未来的生产与消费增长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从近期数据来看,GDP实现正增长,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5.2%。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正在酝酿。首先,我国疫情控制成果显著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疫情发生后的经济发展中已经抢占了先机。其次,我国工业产业环比已基本恢复,每月产值环比增加稳定在30%以上。再次,住房市场活力蓄势待显,房地产投资和居民购房热情增加。最后,基建项目不断发力,投资明显回升。总体来看,部分经济基本面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加速出台和落地,将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形成新时代的改革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使巿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重器服务于实体经济,其新的发展机遇主要源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定位,但充分把握这一机遇的现实路径是紧跟“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实践手段,即紧跟国民经济政策导向,来实现服务突破与发展。本文对国内商业银行疫情时期的经营策略调整提出如下建议。 一、依托金融科技,助力治理现代化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治理现代化决定》)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乘数作用的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生产要素。可以说,当前政府推动智慧政务建设的意愿前所未有,一是智慧政务建设日益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二是数据要素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释放数据新生产要素活力的必备条件;三是疫情应对过程中政府应急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基层公共服务等方面智慧化需求痛点凸显,线上数字化、线下有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实际治理效能成为政府的务实选择。四是数字经济发展数据的抢眼表现使得加速智慧化建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应急管理水平。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政府和民众核心数据,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如何谨慎都不为过;其次,智慧政务属于公共产品,在当前地方政府总体承受债务压力、财政收支相对吃紧的背景下,政府投入的建设资金有限,智慧政务合作方缺乏直接盈利点,往往合作动力有限;最后,智慧政务最终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具有多渠道、多触角、全覆盖的可获得性,合作方应当不只能够作为智慧政务平台系统中后台提供技术保障,而最好可以在渠道布放、前端服务支持方面有所贡献。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失为智慧政务合作方较优选项。具体来说,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而言,数据绝对安全;作为一国金融重器,技术必须稳定;就其高端服務业的行业定位和白热化竞争的现实而言,服务惯于到位;就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密切银政合作促进业务发展的一贯动力而言,态度积极;就其机构设置和人员构成、资金体量和盈利能力而言,实力相对充分。本文提出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助力治理现代化,加深政银合作,寻求发展机会的相关建议:一是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和加强土地供应,利用统计监测开发服务平台,从源头上抓住所有与土地交易相关的业务机会;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和针对基层治理各种痛点,开发智慧化的基层治理平台,从源头上把握一切基本信息,从源头上抓住零售业务机会;三是关于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的相关要求,借力发展普惠金融;四是建议关于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的相关提法开发相应的服务平台,从源头上抓住科技型优质中小企业。 二、反客为主推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需要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经营,这将大幅提高农业效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新农村建设将拉动投资;农民增收将促进消费,城乡融合发展将带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发育,强健产业链、供应链。国内商业银行系统基于战略传统、路径依赖、渠道禀赋等局限,传统上并不是乡村金融的主要服务力量,但是当前,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增长点之一,也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最大的蓝海。将乡村金融市场作为主打方向之一,必须进行颠覆式创新,即依托金融科技,进行降维拓展,并主动培育和支持农业产业化主体。 本文具体强调以下三点:一是农村服务支点的布局应当突出求真务实、提质增效,确保能够有效发挥服务支点作用;二是要高度重视与金融系统外相关单位的战略合作,供销社作为政府对农业农村产业链的主要抓手,也是商业银行抓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的重要合作载体,且具备业务功能和优势方面的错位互补性,可力争成为供销社系统服务中的后台和全面金融服务合作商,深度融合、不分你我;三是要依托技术和金融科技,致力于做农村金融服务的引领者和整合者,在将金融活水引向农村的过程中,避免一哄而上,注重筛选优质客户,防范金融风险。 三、服务好特别债、专项债、新老基建等重点项目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其实质是要以投资提供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从社会融资结构看,信贷加速投放、企业债放量发行、政府债同比增多,构成主要支撑;从信贷结构看,企业信贷仍是主要支撑,但内外需冲击下企业中长期投融资意愿不强,短期融资占比仍处高位。从主要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看也符合这一结构特征,流贷占比较高,固贷占比较少,存量客户发放较多,新增户发放较少,有效项目储备不足。为加速推进国内大循环顺利运行,寻找新的突破模式与发展增长点刻不容缓。 商业银行应当抓好各级政府发债对接部门,紧跟资金流向,依托咨询服务、账户开立、资金监管、配套融资等全面金融服务方案,抓好资金承接、客户拓展、信贷投放;要盯住重点项目清单做大优质资产项目储备,特别是对符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传统基建项目和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新基建项目能投尽投,以信贷资金投放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际大循环,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中赢得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普惠根植实体经济、择优“送碳”市场主体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大作用和贡献,是当前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将发展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区域业务拓展重点方向与具体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把普惠金融发展深深根植于实体经济之上,与地方资源禀赋高度契合,着力推动服务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等重点方向的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开辟以大数据赋能金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本文提出,当前经济形势和“节俭悖论”作用下,小微企业普遍经营较为困难,是承载就业最多而又承压最大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应当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坚持着力发展普惠金融,特别是依托大数据做好客户精准画像与授信。在雪中送炭保市场主体的同时,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依托大数据,优选客群,力争选择雪中送炭的对象是可以熬过“冬天”,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好企业。在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普遍不具备全量数据的条件下,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真正走街串巷对信贷主体进行调研排查,区分开疫情冲击下的短期困难与行业长期前景及自身经营能力缺陷导致的市场出清趋势,避免批量化投放下出现集中性不良暴露;二是要依托信贷支持下对小微企业客户的话语优势,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带动作用,开立结算账户、做好资金承接,服务好企业主个人的金融需求,提供好代发工资需要以及对企业员工个人的金融服务,在全面做好金融服务支撑、增加客户黏性、与企业共成长的同时,动态监测好企业经营实际情况,有效把控好信贷风险。 五、对内抓紧布局消费生态、对外调整布局国际金融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从“超大”走向超强,对内需要激活消费提振内需,对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本文为例,尽管消费、进出口均面临较大冲击,但这恰恰是在逆势布局消费生态、国际金融的最佳时机,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担当和对经营发展机遇判断的科学决策,着力抓服务、暖客户、打基础、利长远。 具体到业务,就是在相关客户普遍遭遇阶段性困难、部分同业竞争对手和互联网金融“冷冰冰”时,以“暖洋洋”的优惠政策抓好拓展和服务。在消费未恢复、个人客户资金相对吃紧时,抓信用卡活动合作商户、抓发卡、抓分期业务体验推广,就是沉下心来抓消费金融场景、抓消费金融主体、搭建消费金融生态圈;大抓国际业务客户,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客户;抓能力提升,抓好网点国际业务功能覆盖度提升。 六、精准施策抓好房地产信贷最后的战略机遇期 疫情冲击给就业带来挑战,注重产业链协同、稳定住核心产业链就业是个中关键,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丰富,带动大量就业,房地产行业将在“稳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融资趋紧难有根本改变,但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导向下,融资环境或能迎来边际宽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带动有效投资的上升,同时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增强城市整体实力,对城市的长久发展带来持续动能。 房地产行业明确定位,“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总体上,中国城镇化尚未完成,市场观望情绪伴随着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探底而即将转化为市场活力,在城市群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存在新一轮自住刚性需求释放的空间。应当全面精准分析各省、各城市具体情况,实行差别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对于人口持续净流入、去化压力小、产业基础稳、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表现好的城市,给予充分的住房按揭信贷支持;优选全国性房企以及部分融资方式规范、管理水平专业、发展经历干净的地方性开发商进行合作,给予差异化合作的优惠政策和额度保障。有条件的审慎给予开发融资支持,最大限度发挥“开发贷”带动作用。 七、依托大数据在结构优化中做好风险防控 依托大数据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从严把控准入关口,在结构优化中做好风险管控,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向好。要优选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化,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产业、项目、客户;要关注国家政策和行业、区域形势变化;要发挥资产带动作用,带动结算账户、代工账户的同时,依托大数据,做好贷后监测,做好过程化管理;要抓实风险排查化解,并做好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建设;要高度关注涉诉事宜,避免涉诉损失。 八、逆向思维储备人力资本和科技能力 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岗位不足,部分企业出现裁员,商业银行工作机会因其相对的稳定性而优势凸显。当前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急需金融科技人才,各种新的经营战略落地有賴金融科技能力保障。人才优势是未来竞争中最根本的优势,当前是择优选聘储备金融科技人才的最佳时机,需要好好加以把握。 九、做好政策研究,抓科学决策和管理变革 要对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做好研究和预判,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在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下做正确的事显得尤为重要。经营遇见挑战时,往往是解决管理沉疴、推动组织变革最合适的时候,要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抓实经营管理,要按照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要求,按照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推动战略创新、组织变革、管理提升。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和“做正确的事”。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孪生”让“以客户为中心”具备可能;而外部环境变化之快让“做正确的事”,即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科学决策之重要意义更为凸显;二是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打造敏捷组织。科学合理地组建任务型团队和打造敏捷组织,成为包括智慧政务在内的战略性业务、创新型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业务数据化与建设数据中台。银行业务的数据化、行内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也十分重要,特别是要打造数据中台,或者至少要具备中台思维,采用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四是员工创客化与以奋斗者为本。数字经济时代,战略性业务、创新性业务,要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特别是青年知识员工的创新、创意,更加突出以奋斗者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