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经济下的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建设 |
范文 | 蔡冬青 马辛 [摘 要]数字经济下社会对国际经贸专业本科人才在数字资源整合能力、跨境产权知识体系、跨境电子商务实务操作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技能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而当前国内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的基本模式包括专业教研室、国际经贸系部和国际经贸科研与教学二合一等模式,这些模式存在着零碎化、封闭化、静态化的不足,因此提出建设模块式、开放型、动态化教学团队的基本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0-0137-04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under Digital Economy Cai Dongqing1 Ma Xin2 (1.School of Econom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Jiangsu Nanjing 210046;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iJin College,Jiangsu Nanjing 210046) Abstract: under the digital economy society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digit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bility, cross-border knowle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cross-border e-commerce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big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skills t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requirements, 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team include the basic patter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esearch - dual function such as teaching mode, and these patterns there are bits and pieces, FengBiHua, static i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d a modular, open, dynamic basic idea of teaching team, and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Digit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m [作者簡介]蔡冬青(1981-),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高等教育学;马辛(1981-),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00116JX14)的阶段成果。 一、引言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2018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壮大数字经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构建和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作用,对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就业优先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各项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力培养数字人才,夯实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从某种程度上,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人才。数字经济实质上就是人才经济。各行各业应当高度重视人才储备、培养和提升,并将此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来投入。数字人才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还涵盖能够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具有数字化素养的跨界人才。当前,大多数数字人才分布在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运营领域,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数字贸易等领域的数字人才总量还比较少。可以肯定的说,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对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长期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以下简称国际经贸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下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征,以此为导向阐释教学团队建设的新要求,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入跨界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本科教学团队,建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二、数字经济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征 (一)较强的数字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是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与现有大部分本科专业不同的是,国际经贸专业本科人才在进入社会后并不会有独立的行业与之匹配,该专业本科人才将进入各行各业从事资源整合与信息匹配的工作。因此,社会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求极高。数字经济下的数字资源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数字资源,即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又包括传统资源数字化后的成果,如物流资源转化为物联网资源、金融资源转化为互联网金融等。数字经济下的资源已经由传统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型。 因此数字资源整合是一种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融合、聚类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数字经济下对传统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显然已经过时,需要教学团队转变培养体制机制,将对国际经贸专业本科生的数字资源整合能力培养纳入培养方案。 (二)完善的跨境知识产权知识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知识作为一种商品的爆发式增长,而知识产权在这种条件下就显得极为重要。数字经济下的知识产权通过这几种方式对国际经贸领域的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第一,数字经济下知识的生产是爆发式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数字经济便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主要商品便是知识,而知识产权是知识商品化的必要形式。第二,数字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交易更加频繁;工业经济中的全球价值链,是以有形产品和生产性服务产品作为中间环节形成的,数字经济下的中间品则转变为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品,这使得数字经济下的知识产权交易频率极高,当前的产品贸易和海外投资正日益被知識产权交易所替代。第三,数字经济下的知识产权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和保护机制。在数字经济下知识生产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和保护机制的发展严重滞后,这导致当前国际合作中知识产权纠纷不断。 因此,数字经济下的国际经贸专业本科人才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知识体系,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保护企业利益,还要能够利用知识产权合作和交易为企业创造价值。数字经济下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不仅是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还要熟练掌握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并对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机制有较为完善的认识。 (三)跨境电子商务实务操作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在数字经济下,跨境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贸易,成为现代贸易的主要形式,跨境电商已经站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口上。跨境电商有望成为对冲出口增速下台阶的利器。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以及欧洲、日本的需求持续疲弱,中国出口贸易增速出现了下台阶式的减缓。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型贸易近年来的发展脚步正在逐渐加快,并有望成为中国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全新增长引擎。 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根本区别在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平台经济,需要其从事者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其规则,因此,数字经济对国际经贸本科人才的规则意识要求更高。同时,跨境电子商务还需要该专业人才具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创业能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操作技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操作技能等完善的知识储备。 (四)大数据统计分析技能 数字经济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资源,其与传统统计分析的区别在于:第一是数据分析时不再进行抽样,而是采用全样本分析;第二是分析方法侧重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不再根据背景学科理论筛选变量,进行假设检验,即只关注相关性分析,而不关注因果关系的检验。这两点显然颠覆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但也使得数据由专业人才分析才可以掌握的专业技能,转变为人人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统计分析技能应该是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 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对国际经贸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包括:第一,数据获取能力。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收集要实时数据化,国际经贸人才要能够将经济合作、市场分析等工作中所获取的信息实施转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第二,数据管理能力。大数据时代信息收集形成的海量数据,需要国际经贸人才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懂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数据,数据库语言是必备工具;第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洞察力。要善于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把握国际市场动态;第四,数字营销能力。数字营销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还包括了很多其它不需要互联网的沟通渠道。数字营销是基于明确的数据库对象,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渠道,比如电话、短信、邮件、电子传真、网络平台等数字化媒体通道,实现营销精准化,营销效果可量化、数据化的一种高层次营销活动。 三、数字经济下的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需要重构 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应该根据社会对本科人才能力要求下的知识结构来建设,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在所在省份主要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中进行的调研结果来看,当前的国际经贸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与本文所分析的数字经济下对国际经贸本科人才的能力要求并不匹配。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教研室模式 教研室模式的教学团队人员一般仅限于面向国际经贸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一般人数在10人以内,大部分教师学习和工作背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甚至有些高校在人员招聘时会明确“本硕博”均为国际经贸相关专业者优先。这种模式的教学团队常见于本专业办学规模不大的本科院校或独立学院内,这些高校一般缺乏国际经贸专业相关的完善学科体系,教学活动仅限于本科层次。 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所有团队成员知识背景一致,专业性极强,这样培养的本科人才应用性强,可以快速适应国际经贸领域很多实际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很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人员均由这样的高校培养。而该模式的不足也同样明显,即团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尤其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完全以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贸易经济等相关专业学术背景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已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对国际经贸的人才需求。 (二)专业系部模式 系部一般来说是专业大类的集合,也有很多高校将某一专业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点设置为一个专业系部。这种模式的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专业背景更加丰富,学历层次也更高,很多高校以系部为模式组建教学团队时会以博士学位教师为主,同时人才培养的层次也更多,大部分的系部都有硕士点甚至博士点。这种模式的教学团队一般出现在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的综合高校。 这种模式的教学团队的优点是人才培养层次较高,所培养的本科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且能够在不同工作岗位通过快速学习形成岗位所需的工作胜任力,很多高校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的本科人才具有很强的创业能力,成为我国创业的重要力量。当然这种模式的教学团队也存在的明显的不足,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国际经贸专业系部教师的学术背景以经济学、法学、外国语以及工商管理等学科为主,即使很多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在人员招聘中“不拘一格”,会接受学术背景为理工科的教师,但这些教师在加入团队后也会将教学科研方向转向经济学等与国际经贸密切相关的方向,这样便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三)科研团队模式 从组建形式和组建目标来看,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有着本质区别,相对而言,科研团队的组建要求成员在学术背景上较为接近、专业技能上互补,其组建目的为科研创新,而教学团队的组建需要学术背景多元化、专业技术多样化,因此,将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合二为一的形式并不适用于一般的高校,采用这种模式的高校大部分为科研实力雄厚的重点高校,中国的985高校中很多采用的就死“系所合一”的教学团队形式,如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与国际经济贸易系。 以科研团队替代教学团队的形式并不适用于大部分高校,仅适用于少数以科研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因此推广难度极大。 四、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 根据本文已有研究不难发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新要求,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教学内容亟需进行动态调整,而现有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本科教学团队亟需重构,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工作和省内高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模块式、开放型、动态化教学团队的基本构想,并提出相应的构建思路。 (一)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模块式本科教学团队的构建 模块式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源自“模块化教学”的思路,模块化教學源自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而对从事岗位的人员培训也以任务模块的实际需要开展。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经贸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采用模块式的方式,即将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按照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的实际需要,分成若干“任务模块”,学生在课程选择中也以课程模块为选择对象。 将模块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引入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教学实践,在现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中均需加入数字经济相关课程模块,同时将原有课程模块中的陈旧部分剔除。因此,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也需以课程模块的实际需要划分为若干“团队模块”,构建“模块”-“团队”-“专业”的教学团队层次,即由模块构成团队,由团队构成专业。 (二)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开放型本科教学团队的构建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研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的不同构建模式均较为封闭,即较长时期中,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以及技能结构等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团队教学胜任力和科研能力的长期积淀,可以在教学科研的某一领域形成核心能力。 但这种封闭模式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均具有很强的人文社科背景,缺少数字经济所必须的信息、计算机以及数理统计等相关的知识背景。而数字经济下的知识更新、信息换代却日新月异,显然纯粹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专业教学人员组成的封闭式教学团队,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手段便是在维持核心教学团队稳定的前提下,对数字经济所需的教学人员采取开放调整的思路,即国际经贸本科教学团队中应积极吸纳理科、工科,甚至其他自然科学的教学人员加入,以对本专业的学生培养进行补充。 (三)数字经济下国际经贸专业动态化本科教学团队的构建 正如前文所述,稳定的教学团队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另外一个明显不足就是难以动态调整。通常来说,高校对本科人才培养都有着严格的课程数量限制,在学分制的高校这种限制就更为严格,课程数量的限制下,团队中教师的数量也存在着严格的上线,甚至有些高校将新教师招聘以“名额”的形式分配到各教学团队,这就使得本科教学团队较长时间难以输入新鲜血液,这与数字经济下对教学团队动态调整的要求相悖。 而本文认为教学团队的稳定和其动态调整可以兼得,具体思路为:在维持核心团队成员稳定的条件下,整合高校各教学团队、各系部乃至各学院的整体师资资源。以笔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工科院校,该校的国际经贸教学团队便可以整合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学科的优势师资,组建一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师资为核心、以人文社科师资为主体、以前沿信息技术师资为动态补充的动态化教学团队,使得教学团队的稳定性与动态化兼得。 [参考文献] [1]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西北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86. [2]臧兴兵,娄星.略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70-73. [3]章兢,傅晓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3-25. [4]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5]蔡冬青,戴竹青.案例教学的动态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14(10):140-141+148. [6] 夏合群,买买提穆萨·买买提艾力,夏菲菲.新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的体系化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9(4):123-124. [7] 潘素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对外经贸,2019(3):122-125. (责任编辑:顾晓滨 刘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