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
范文 | 梁晓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成为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其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有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竞争力都与国有企业不相上下,因此,就有必要像国有企业一样建立内部控制和规范性运作机制,尤其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就显得紧迫而必要。而与民营企业有关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主要有《审计法》和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极不相称,需要加快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做出明确规定。 2.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大多是通过企业负责人多年在市场上努力经营获得成功的,他们普遍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在文化水平、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素质是参差不齐、普遍偏低的,加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水平比较低,民营企业负责人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知道通过内部审计能够使企业的价值进行增值。多数民营企业主认为企业是私有的,企业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自己做主,完全没有设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有的企业主甚至不知道内部审计为何物,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随意配备、精简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保障。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尽管民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之相对的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非常混乱。机械地套用、照搬国有企业、西方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立方式,而不能结合自身特点来设立,导致内审机构随意设置,非常混乱。多数把财务部门与内审机构合并为一个部门,还有仅在财务部门配备相关的审计人员等等。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非常混乱,工作职责不清,内审机构没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4.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企业设立内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竞争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功能已经有所变化,由最初的财务审计为主逐渐演变为以管理型审计为主。而民营企业的内审工作因为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主要功能还是传统的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查和监督,还不能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内部管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更不能提出好的管理建议,起点和定位都不高,职能定位不明确。 5.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审计、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所有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审计工作人员,而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有的即使设立,由于其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制约了内审工作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二、解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关法律主要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规范少、层次低,对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强制效力。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也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因此,应根据西方国家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制定《内部审计法》,对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2.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的认识。要保证内审工作有序开展,就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改变观念,认识到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增加价值并能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管理者由被动地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转变为主动请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这就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审工作。实践证明,企业领导越重视内审工作,内审的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内审的效果就越好,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工作效果也越好。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内审工作在企业顺利开展。 3.合理设置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企业在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审机构。一般而言,小企业可以不设内审机构,其内审工作可由会计事务所来或聘请审计专业人员来进行,大企业可采取两种途径来设置;一种是实行双重内部审计机构模式,也就是在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其对经理层和董事会进行审计,然后在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由其帮助经理对下级各职能部门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审计。另一种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 4.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要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使内部审计的职能由传统的财务监督审计为主向以管理服务为主的转变。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它是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内审的主要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审工作的着重点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转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并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以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发挥内审的参与、顾问和咨询的作用。 5.多种途径提高内审从业人员素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如何,内审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审计专业知识,这是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首要知识,二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要能够通过对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分析,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三是拥有丰富的审计专业工作经验,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我国民营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有的是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有的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应当大力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实现:一是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内审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审计专业人才要有规划,二是对企业现有内审人员工作予以固定,加强对其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加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等资格考试,建立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内审人员工作成效与经济收入挂钩制度,促进内审工作顺利开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