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SECI理论的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范文

    冷雪蕾 张庆华

    摘 要:目前,很多高校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从SECI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SECI理论,并以此引出了对创意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以期为培养创意人才作出一些努力。文章立足于创意产业,通过对当前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的状况分析,结合SECI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SECI模型;创意人才;通识教育;创新思维

    创意产业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创意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创意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创意产业,通过对当前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的状况分析,结合SECI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研究综述

    陈锋、吴明晖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分析框架的角度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吴冰、刘志民基于SECI模型的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合作产学教育与隐形知识习得;毛天虹从SECI理论的视角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二、SECI理论概述

    1.SECI模型

    SECI理论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首次提出的。这一理论说明了意会知识与明晰知识不断地互动,经由社会化、外化、联结化、内在化四种转换模式,形成了“知识螺旋”,以促成知识的嵌入、扩散与累积。尽管SECI模型最早是应用在管理领域,但SECI理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基于SECI模型的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

    SECI模型的第一个过程称为社会化阶段。通过这个环节,人们在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先建立隐性知识,教师们通过与被培养者之间进行直接和间接的互动交流,使教师们的想法或理念转移给被培养者,让被培养者获得经验、精神、思想等方面的隐性知识。

    第二个过程称外化阶段。这一阶段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在这个环节,隐性知识通过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得到清晰的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为了让创意人才得到更为系统全面的各种知识,通过概念、文字、教案等方式,用语言把显性知识传授给被培养者。

    第三个过程是指知识的联结化阶段。联结化阶段就是将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组合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学习。这一阶段,被培养者为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和综合化,不断地阅读书籍和各种资料,将所学到的各种知识融合起来,为下一个内化阶段做好准备。

    第四个过程是指知识的内化阶段。这一阶段,被培养者才真正地将知识融会贯通为自己内在的知识。被培养者通过不断练习、实验等实际操作,将学到的显性知识运用于日常的工作实际中,将显性知识消化吸收,最终升华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为下一次知识转化做好铺垫,见图。

    三、创意人才培养背景

    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存在着许多方面,这些方面都不利于我国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缺失人文素养

    人文内涵指的是除了科学知识以外,被培养者其他能力的培养,例如是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但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它仅仅强化了被培养者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却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缺乏在复杂的社会中立身的基本能力。二是急功近利,思想浮躁,人生理想信念淡漠。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的人文素养是不可缺少的。

    2.创造性思维受阻

    创造力是一个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能力,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同样也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应试教育体制借助于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培养的是学生的规范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过多地强调了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缺乏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和灵感思维的训练。在应试教育中特别强调对已有专业知识的灌输,而这些成熟的知识训练的仅仅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致使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受阻。

    四、基于SECI理论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径

    针对以上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方面,笔者结合SECI模型认为,教师们在教育上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1.提高被培养者全方位的能力,合理增加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

    在知识泛滥的时代,有一种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这种知识具有转换和生成的功能,接受过这种知识的人,可以更容易与整体世界融会贯通,这种知识就是通识知识。这种知识的体系是一种开放的体系,它不仅能保持不断生长的活力,而且能能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汲取能量和信息。

    选择课程应该注意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对最有价值的知识的选择问题。对课程的考虑应着眼于经典和前沿,最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虽然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却在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目前我国形成的这种直觉思维为主、概念思维为辅的学术研究局面,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概念思维研究就没有充分展开,但是对于直觉思维研究却相当深入。因此,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能够提供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巨大的动力。

    对被培养者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运用传统文化对被培养者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育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师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最为擅长的正是直觉思维。

    3.注重实践,从实践中培养被培养者的创新精神

    被培养者想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然而,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这些理论知识都是一些间接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被培养者的创造力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激发,而且被培养者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为娴熟的专业技能作为基础,创新能力便无从谈起。

    另外,被培养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人际交流与互动,也可以激发其创造力。因此,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中要加强被培养者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锋,吴明晖.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2]吴冰,刘志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与隐性知识习得[J].教育发展研究,2013.(3).

    [3]毛天虹.SECI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4]倪胜利.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9).

    [5]刘岗,辛玉蕊.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内部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