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育研究 |
范文 | 牛建会 步秋军 刘春蕾 摘 要:在国家推出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的大背景下,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发展。地方高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正在逐步形成一套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2015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为高校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空间和创业环境。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根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河北省有关文件要求,抢抓国家双创政策机遇,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为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工作,探索出新型的基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系统。多年来我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正在逐步形成一套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集“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创客实战训练、政产学研创”六位一体,不断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培育创业文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育特色。 一、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认识到首先应该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具体实施方法包括课程建设、模块组合与学分控制,目的是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个性培养教育课程”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通识课程模块中文化素质类课程由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类等全校性选修课程组成,要求学生选修6学分。这些课程有的以课堂教学形式授课、有的以网络课程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例如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且不少于32学时。另外还开设《大学生创业概论》《创造学》《创业基础》《创业实践》《沟通技巧》《形象管理》等多门公共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灌输创新创业基本知识,为学生创新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学校积极与地方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开设《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创业培训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结合行业动态,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激励学生勇于实施创新创业方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学生充分领悟专业知识和扎实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洞察创业机会、敢于实施创业实践的能力。个性化培养教育课程涵盖创新创业课程和课外研学内容等,设置灵活多样、分门别类的课内和课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按照发挥学校学科和科研优势、课内外相结合、强化实践创新的原则,有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二、搭建“立体式、网络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积极搭建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教育教研室—创业项目库—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创业园”所构成的立体式、网络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着力加强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与方法策略的同时,负责全面推进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管理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转化创新创业成果、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展开系列比赛。学校建有专业的创业教育教研室,配备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负责制订创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究,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确保创业课程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不断提升创业教学质量。创建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实时更新完善,不断丰富扩大项目库资源,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精准项目帮扶,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微博、创業咨询微信群等网络信息平台,保障创新创业信息畅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积极组织专业兴趣小组、跨学科俱乐部、创业技能培训班、创业工作坊,依靠它们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巧借外力,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积极努力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学校利用社会、当地政府和自身资源建设三个层次的创业园:第一是学校基层系所、教研室建立的创业实训室,主要工作是组织人员,探索项目,做小型的实验和统计等;第二是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中心,就是将基层做的比较好的,能够对外交流推广应用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和提供条件,层层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入驻学校众创空间,学校适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逐步将之培育成面向市场的优秀创业项目;第三层次是组织优秀项目入驻地方政府创建的大学生创业园,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帮扶,逐步走向市场,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以“突出项目、规范管理、服务指导”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活动交流、项目申报、企业对接等服务。 三、构建创客实战训练教育培训体系 积极构建国家、省、校、院四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每一级竞赛活动都有专业的指导团队,同时学校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和资助政策,积极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1]。学校努力打造创新创业竞赛的品牌项目,定期举办学科内、跨学科竞赛。例如按照国家竞赛规则首先举办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BIM系列”大赛等赛事,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为后续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打下基础,同时也对低年级学生形成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训体系是国内高校普遍采用且实施效果良好的方案,特别是类似我校的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法、制定技术路线,由学生自由组队且并不局限于本专业和相同年级。竞赛题目以小型实用性设备及其系统的设计制作为主,在其中体现专业性原理知识,最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出实物样机。使参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感染其他学生广泛参与。教师在指导创新竞赛、设计中也得到锻炼。开启个人交流互动式、贴合实际式、手脑并用式教学新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营造实践教学的气氛。教师在完成个人课题的同时,也将学生代入课题中,学生和教师配合互动,教师发挥经验理论方面的优势,学生发挥活力充沛、思维敏捷的优势。实物做好后,还能进一步结合市场、锻炼推广和商业方面的思维。充分调动全校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比如利用食堂、会议室、活动中心等,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的宣讲、制作往届竞赛优秀作品展,举办获奖学生的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激发其研究科学的兴趣。组织活动不止流于形式,更要强化内容,实施激励奖励措施。可以对表现好、获得奖励的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优秀学生评定等方面上的倾斜,甚至在保研、推荐工作上予以优先考虑等。另外在资金上也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四、构建多方齐抓共管的长效培养机制 学校以中央和省里下发的创新创业政策为依托,学校层面统一指挥部署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成立指导办公室。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设立偏重房屋建造、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理论、建筑艺术、暖通空调、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一年级和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但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行业现状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参与到高年级竞赛等活动中。三、四年级开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授,是重点关注的群体。对能够直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让其作为负责人主持某个项目,其他学生作为辅助人员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如项目申报书的撰写,掌握基本的申报程序等。并锻炼与学校不同部门、老师的交流,学习管理运营项目的经验。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同时鼓励支持学生申办小微企业,配备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教师,从政策、资金、场地、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相继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和方针政策等,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五、重视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校园做实事、贴合实际的教育气氛,提升师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从其他院校或企业邀请一些负责大项目、大工程的专家、工程师等来校做报告,与学生交流。通过微信群、小视频、APP等移动和互联网手段,广泛宣传使得更多师生知晓并参与。典型项目简介和典型创业学生海报、悬挂鼓励激励创新创业的条幅,增加先进创新创业人物和事务的橱窗曝光率。营造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六、推进政产学研创 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孵化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启动、运营、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2]。学校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实习实训、科研合作、创新竞赛、创业孵化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产学研载体搭建。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学校先后与张家市桥东区大学生创业园、德美大学生创业园和宣化区大学生创业园合作,制定完善一系列的措施制度,发挥各方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发挥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平台优势,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政企行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作用,促进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结语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政策下,地方高校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和定位建设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多方齐抓共管的长效培养机制,重视创业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政产学研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易高峰.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53-55. [2]唐金湘,唐奕,罗志发.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下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0:196-198. 项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课题“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Y003);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19年度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人才创新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106) 作者简介:牛建会(1981— ),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冷及低温工程。 *通讯作者:刘春蕾(1966— ),女,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