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农业”的双流探索
范文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组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双流围绕“都市田园、田间超市”定位和“互联网+空港+农业”思路,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社会培育,突出规划引领、顶层设计,在“互联网+农业”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和营销”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提档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展“互联网+农业”的重要性

    ——“互联网+农业”是双流主动融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建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的战略选择。双流具临空近郊区位优势,紧邻高端服务业集聚的成都中心城区和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天府新区,这两大战略核心板块将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外溢以及需求外溢,从而将为双流农产品外销和生产资料内购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农业”是双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能级的必然手段。依托“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在新常态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改造升级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和营销的各个环节,引领双流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特色农产品向高端高效发展,促进双流区农业向精品、休闲、智能转型升级。

    ——“互联网+农业”是双流突破农村资源瓶颈、积蓄发展动能的客观需要。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商村、农产品电商平台、配套物流体系等措施,将极大地提升双流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效益等问题,从终端需求倒逼前端生产环节“标准化”,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业升级、拉动GDP增长,是双流农业农村突破资源瓶颈的强劲动能。四路径推进农业信息化

    ——以示范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通过按需控制和精细管理节本增效,逐步实现从“锄头种田”向“鼠标种田”转变。一是加快農业“四情”监测基地建设。在汇众、九天、欣悦等示范基地建成农业“四情”(虫情、苗情、灾情、墒情)监测系统,实现对监测点的病虫、生长、灾害、土壤温度等作物生长重要参数实时监测。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创建。依托市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创建项目,稳步推进智能温室等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已有久天农业、欣悦草莓等6家建成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智能控制。三是加快智慧农业精品园建设。整合成新蒲物联网系统、电商、追溯系统和农业服务资源等,建设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形成“1个区级信息服务中心+2个农业信息化基地展示分中心(云华社区、逸田农场)+N个信息化运用基地(汇众、欣悦等6个基地)”智慧农业格局。

    ——以平台提升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农业管理效能,实现管理高效透明。一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依托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和手机APP,强化二维码查询、投入品和农资经营管理,区级平台纳入43家、市级平台纳入289家业主进行信息化监管,建立248家主体信用档案,扩大溯源覆盖面,实现从源头到上市前的信息化管控。二是创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开通“双流三资”手机APP查询系统,实现村、组财务公开,重大事项掌上查询等。三是建成全区“农贷通”服务体系。建设“农贷通”区级平台1个,镇级电商、产权交易、“三合一”服务中心12个,村级“三合一”服务站91个,“区、镇、村”三级互联互通的“农贷通”智能网络系统基本形成。

    ——以电商培育为依托,加快推进产品销售信息化。以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目的,以大力发展“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为手段,深化普及“互联网+应用”,加快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一是建成京东区级电商服务中心。建成270M2的京东区级服务中心,物流网点10个,配备物流车90辆,开辟农产品网上节会等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二是建成电商物流中转站。在黄水镇、彭镇建设2个电商物流中转站,在京东平台上入住商家已达53家,日均发货量在2400单左右。今年京东公司在双流地区实现销售额9亿元左右,日均单量500-10000单。三是建成村级电商示范点2个。在黄水镇文武社区、黄甲街道王家社区已分别建成1个村级电商示范点,实现线上销售200余万元,带动农业主体40余家开展以农产品网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应用。

    ——以便民利民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技服务信息化。 围绕线上线下服务,着力构建“管理员+技术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建成农作物病虫和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作物病虫和田间气候,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防治方法,科学种植加快推进。二是建成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专家系统。依托院校合作,在黄龙溪、永安、金桥等镇建成测土配方施肥信息专家系统,为农户提供可靠、客观、便捷的施肥专家咨询。三是建设区级农技推广云平台,与中国电信合作,开通“E农通-农技云平台”,农民通过云平台可与“坐诊”专家进行对接,通过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等功能进行“田间学习”。产销迈上新台阶

    ——农业生产管理智能高效。通过建基地、整合提升各种“互联网+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六次产业”加快发展。

    ——农村电商队伍不断壮大。加大信息化应用培训引导力度,树立汇众农场、九天农场、欣悦草莓等5家“互联网+”应用示范主体,新增牧山蔬菜合作社、牧山香梨等40余家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开展线上宣传营销,年线上销售额约1.8亿元。

    ——农村电商销售业绩显著。今年,全区农业企业充分利用自建平台加大线上销售力度,实现销售业绩大突破。其中四川天味年销售1400余万元,康源公司9800余万元、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15000余万元、环太苦荞800余万元。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约4.5亿元,实现了农村电子商务长足发展。“互联网+农业”需政企共同参与

    通过“互联网+农业”在生产、管理、服务和营销的探索和实践,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做好基础建设和有序管理,引导带动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关于政府搭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投身“互联网+农业”,也催促着各级管理部门补齐农业信息化“公共产品”不足的“短板”,其引导作用应该如何发挥?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互联网基础网络环境、物流基础环境等各类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互联网+农业”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促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切实利用好各类农业服务平台,营造“互联网+农业”的大氛围和大环境。

    ——关于企业参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发展“互联网+农业”主力,更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渗透农业全产业链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结合自身优势打赢“卖货”“聚粉”“建平台”互联网化三大战役。

    ——关于社会培育。进一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资商等新型农村主体普及互联网和电商知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实惠和好处,起到示范效应,通过新型农村主体带动农村居民整体的互联网意识和观念的转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