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同义】总目录 八股文八比 八股文
八股文文体名。也叫“制义”“制艺”“时艺”“时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源于宋元科举考试中的“经义”。经义是以儒家经书文句为题使应试者阐发它的意义。明清时沿用这种体裁,稍作变化而成为八股文。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又称“末股”)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话说破题目要义。“承题”是承接破题而阐明它的意义。“起讲”是议论的开始。“入手”是起讲后的入手之处。“起股”至“束股”是正式的议论,其中又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各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计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因为题目取自《四书》,所以又叫“四书文”。八股文不仅从《四书》取题,而且整篇内容都必须依循朱熹的《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这种严格死板的文体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统治思想的工具。阮元《四书文话》、梁章鉅《制义丛话》是有关八股文的书籍。
【八股文】亦称“时文”“制义”“制艺”。明清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自“起股”至“束股”四段为正式议论,又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书,不许作者自由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