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年语法学派 |
释义 | 青年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即“新语法学派”。 青年语法学派又称个人心理主义语法学派,新语法学派。语言学派之一。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语言学家勃鲁格曼、雷斯琴、保罗和丹麦学者维尔纳为代表人物,代表刊物为《形态学研究》。“青年语法学派”本是老一辈语言学家对他们的揶揄之称,他们欣然接受,沿用下来。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是:首先,对语言演变过程的性质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他们断然抛弃了自然主义语言学派“语言有机体”理论和“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设,将语言研究的目标和重点放到了现代语言和方言上,重视语育材料的搜集和分析,论证了“语音规律”和“类推作用”,使人们对语言变化的研究进入了科学的阶段。其次,改变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使之从对原始屈折形式起源的假设中转变为研究语言现状,语言研究走上了健康的轨道。再次,改变了对原始印欧语的看法,也改变了对历史比较法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他们不是为比较而比较,或把比较当目的,而是从历史主义的原则出发,对历史比较法和构拟的作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青年语法学派的研究工作,对推进语言科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而他们的缺陷主要有:(a)个人心理主义的语言观。他们完全立足于个人生理、心理现象,甚至错误地将个人心理活动看成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 (b)“原子主义”的研究方法。他们往往以经验主义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看不到语言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但把语言现象分解成一个个孤立的、不相关联的部分,而且把语言的变化看成是彼此孤立的个别的变化,这便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青年语法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例影响很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