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社思课五步法助推学生“问问题”能力
范文

    曾红

    【摘要】针对当前学生提问能力的缺乏,笔者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以下五个步骤:营造民主环境,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利用保障机制,扩充学生问问题的数量;尝试问题卡片,增強学生问问题的价值性;依托探究平台,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探究能力;借助习惯驱动,提升学生问问题的升华能力。采用环环相扣的办法可以逐级规范学生的提问能力,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提问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五步法 问问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67-01

    学生的思维总是源于一定的问题。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固然是推动课堂教学进展的重要工具,但却严重地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学生很少有机会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或提出独到的问题。针对这种被动学习的状况,近几年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直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探索学生“问问题”的活动,即让学生暴露或提出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尤其是近一年来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想法、做法更切合实际,下面就五步法助推“问问题”能力,谈一些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营造民主环境,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

    意识的培养是个点滴积累的过程,既需要理念的更新,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

    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需要。

    2.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一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给予制止、引导,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二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我们没有嘲笑、讽刺、指责。

    二、利用保障机制,扩充学生问问题的数量

    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被激发出来后,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可以扩充学生问问题的数量。

    1.社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问题。例如,在观察中找问题;在大胆想象中找问题;在深入思考中找问题;在“热点”中找问题;联系其它学科知识找问题。通过问题的“开源”,学生有具体的方法可寻。

    2.社思教师可下达每天问问题的数量。本科目每人每天在3—5个问题,并在奖励券上签名。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学生有问问题具体的目标。

    3.社思教师可针对问题的数量进行考核。班级的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为保持小组均衡的竞争实力,每个小组成员均衡组成。周考核每个小组,合计数量多的为优胜小组。

    三、尝试问题卡片,增强学生问问题的价值性

    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重在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设置分类性的问题卡片。分类具体如下:

    1.按照学习的时间划分:预习问题卡片、课堂问题卡片、课后问题卡片。

    2.按照知识的深度划分分:识记类卡片、理解类卡片、应用类卡片。

    3.按照知识类别划分:地理知识卡片、历史知识卡片、思想品德卡片。

    4.按照知识的专题划分:法律知识卡片、道德知识卡片、国情知识卡片。

    以上问题卡片的设计实际上学生已经经过了一个思维过程,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问问题的质量。

    四、依托探究平台,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较佳渠道。

    1.探究是有方法的。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以下方法学生可经常采用:

    观察:即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对于图表类的题目,首先在于观察,横着对比观察,纵的对比观察。

    调查: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例如,对于嘉善水污染的情况,学生可以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总结出水污染的情况。

    参观:实地观看。为正确评价秦始皇修建长城优点和缺点,可以要求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利用暑期去北京参观感受长城的伟大和沧桑,回来后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想。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例如,龟兹、敦煌、楼兰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了解任一古镇,需要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证明自己的结论。

    2.探究是要遵循科学探究过程的。探究过程是指“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反馈和反思”。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一般会有自己的思考方向,并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情感依据,给出自己的参考性答案,解问者也会提出自己的具体想法与思维方式,通过两种思维的对比,学生找出了自己的差距。

    五、借助习惯驱动,提升学生问问题的升华能力

    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是个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问题的终结,而是新的问题的开始,求知的欲望存在,问题就会存在,求知是一种本能,问问题会变成一种习惯,学会质疑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品质。学生要达到以上境界,以下三个步骤是层层推进的。

    从一个问题到多个问题的产生。起初学生提问时,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求答案和签名,这是问问题活动最为忌讳的,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控学生多个问题的产生。

    从多个问题到习惯的养成。学生产生了多个为什么,当他遇到任何一个不懂的问题,教师都可以要求他或者学生主动多向质疑,从而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从习惯的养成到品质的形成。学生经常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为优良的人格品质,问问题活动也完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

    总之,社思课堂教学中,依托五步法“问问题”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促进了思维发展,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学生“问问题”的操作方法与组织形式,为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堂增添更好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许炬锋,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2012.

    [2]杨春生,回眸中考历史,学生学科能力培养正当时,中学历史教学,2016.2.

    [3]牛学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2016.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