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
范文 | 林丽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传输工具和传输手段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兴起和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课堂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本文结合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实况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意图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交流平台(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制作微课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入手,配以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73-02 物理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为中职类专业课服务的先行课,旨在促进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工类中职学校本着为专业课服务理念,均普遍开设有物理这门课程。 随着职业类教育的扩招,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降低,理科基础薄弱,加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中職物理课的有效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到将物理教学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无缝衔接,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现实课堂,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率,已成为中职物理教学的一大挑战。 一、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面临的难题 中职物理课程的开设是为理工类专业课服务,因此不像高中的物理教学那样追求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以物理实用性教学为本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基础[1]。我校的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和水利水电专业都相应地开设了物理课程,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到中职学校就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对于物理这门文化基础课程并不重视,再加上教材内容难度大,不易理解,而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计算能力弱,无法理解消化所学的物理知识,从而对物理课程产生厌恶感,使得物理课教学效果差,效率低,难以正常开展。 在中职物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物理知识点讲了又讲,而学生还总是没法进入状态,导致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基础跟不上,旧的知识点消化不了更没法接受新的知识点;二是学生对物理课毫无兴趣,常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睡觉、看手机或者做其他事。物理课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没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收益不佳,因此,物理教师面临着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两个难题。 二、从新课程改革出发,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选择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后学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考核评价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翻转课堂教学则是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课堂中师生双向交流、学生协作学习并解决作业或实验困难的一种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多样化,学生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学习,避免了跟不上课堂节奏而落后的消极现象,从而大胆主动地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解疑,变身学习的主人。 2.案例教学[3]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采用三步走的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情景,然后设置问题,例如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解释?通过这些多层次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当学生探讨出答案后,让他们联系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同学间相互探讨解答问题。比如,在讲解变压器知识时,可以引入以下视频案例:2011年中国达人秀舞台上一个16岁少年卢驭龙利用特斯拉线圈演示了人工闪电,那么特斯拉线圈是如何产生人工闪电的?有什么原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分步诱导,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的种类有哪一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最后便能通过变压器中升压变压器的原理解答出人工闪电的成因,通过案例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利用软件(如PPT,Authorware、Flash等)结合教学资源、现有条件以及上网查阅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学生在学习弹力时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微小形变的产生,或者在讲解电磁感应时,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画演示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原理,通过视频和动画,结合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要有意识地去收集资料、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课件制作水平,才能真正地做到有备无患,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效果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无时无刻都可以在校园各处或者课堂上看到低头族。作为一名中职物理老师,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远大于课本知识,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同学只顾玩手机,不与教师交流,既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热情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而且总是屡禁不止。笔者认为,与其禁止学生玩手机倒不如鼓励他们利用手机来学习。 (1)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实现课前预习、课中辅助、课后复习 学生群体普遍流行玩手机,能够接受四面八方的信息,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建立QQ群、微信公众号或者公众平台等交流平台。课前先将相关预习资料、视频和授课课件上传到平台,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下载阅读学习,利用平台资料自学,做好预习工作,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先去完成,课堂上,学生可以针对课前预习产生的疑问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课后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反馈提问和完成练习、测试,师生互动评价,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调整,改进教学。例如,笔者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授课时,提前在微信群给出二维码(如右图),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物理微课堂微信公众平台,浏览预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行实验预习,课后还可以参与探讨揭秘,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利用微课[4]视频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主动性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流量巨大,如何花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的追求,在这种追求的驱动下,微课应运而生。微课视频以时间短、篇幅小、内容精、效果悍的“短小精悍”的优势引领潮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重、难点内容做成5-10分钟的微视频或者flash动画放在交流平台上,课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下载微课视频观看学习,认清学习目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知识,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心又增添了学生成就感。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后,学生能初步掌握基础知识,而对于一些关键原理和实际应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授业解惑了,课后,学生还可以继续观看微信视频,巩固知识。微课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课后时间无限延伸,让课堂不仅仅局限于45分钟内,合理利用學生的课余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避免信息泛滥 许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教学也如此,虽然信息化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教师的适当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是要善用、适用、慎用,避免从传统的“满堂灌”进入更让学生惧怕的“电灌”,造成信息的泛滥不精。同时授课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时也应做好十二分准备,现代教学技术教学不是单纯地用PPT课件展示课本内容,更不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信息技术一一呈现出来,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教学知识点结合信息技术进行呈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现已走在教学的前端,成为课堂授课的主流模式,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因为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保留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之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之间的关系,发挥其最大效能。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时代的紧张感,鞭策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捍卫教师在课堂的主动性和核心位置。 参考文献: [1]陈平.浅谈当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3). [2]王彩霞,刘光然.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中职教育,2013(6). [3]关君.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