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话 |
释义 | 白话、鬼话、谎话、谎言、假话、谲辞、诳语[诳话]、饰词、瞎话、诈语;实话、真话○白话bái huà(名)指不能实践或没有根据的空话:空口说~|这个人说话没准儿,~多,实话少|他说的是~,你也信。 ○鬼话guǐ huà(名)不真实的话;谎话:~连篇|骗人的~| 自欺欺人的~| 当面说人话,背后说~| 闲人~多。 ○谎话huǎng huà(名)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骗不了人|我知道他是不说~的|说了一个安慰他的~。 ○谎言huǎng yán(名)谎话:~最怕面对事实|彻头彻尾的~|这是坏人的~|墨写的~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总要被揭穿。 ○假话jiǎ huà(名)虚伪的、不真实的话:全是~|是故意编出来的~|拿真话当~说。 ○谲辞jué cí(名)〈书〉离奇怪异之辞:~饰说|~云构,奇文郁起。 ○诳语kuáng yǔ(名)骗人的话:出家人不打~|连篇累牍,尽是~。也说〖诳话〗。 ○饰词shì cí(名)掩蔽真相的话;托词:这种~,你哄谁|~矫说|厚貌~,不可知悉|这是自欺欺人的~。 ○瞎话xiā huà(名)不真实的话:他从来不说半句~|这是毫无根据的~| 睁眼说~|编出一套~|你不要说~。 ○诈语zhà yǔ(名)骗人的话;假话:他耍了个心眼,使了个~|虚造~|先生的精明不是~能欺得过的。 ●实话shí huà(名)真实的话:~实说|他说的句句是~|这个人没有一句是~|他肯定没有说~|说~是他的原则。 ●真话zhēn huà(名)真实的话:要说~,不说假话| 以上都是~|希望他说的是~| 怕未必是~| 无一句~。 白话;文言○白话bái huà(名)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语言:~文|~诗|~是唐宋以来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文学作品。 ●文言wén yán(名)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文|~最初也是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的|反对~文,提倡白话文。 白话 白话汉语书面语的一种。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与口语接近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主要源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自佛书之输入,译者以文言不足以达意,故以浅近之文译之,其体已近白话。”白话和文言两种书面语言长期共存,各有其应用的范围。自唐宋以来,一方面,文言文占据正统地位,公文、书信、考试等方面都用文言;另一方面,白话文著作不断产生,唐、五代的变文,宋元以来的话本、小说及其他通俗文学作品,大都是用白话写成的。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脍炙人口,在人民群众中拥有广大的读者。20世纪初,社会改革家提出了“言文一致”的主张。五四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从根本上动摇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新中国建立后,报纸、新闻、公文、书信、文艺作品、学术著作不再用文言,白话成为现代汉语主要的书面语言形式。 白话báihuà❶指唐宋以来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白话】1 指不能实现或无根据的话。如:空口说白话。2 与“文言”相对。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基本上以北方话为基础,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容易为当时及以后的大众所接受和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中,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少量学术著作等都采用白话。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社会上广泛应用。 白化;白话1;白话2;白话;白桦◉ 白化báihuà 动 生物体的病变现象,病变部分由于缺乏色素或色素消退而变白。〈例〉皮肤~/ 患~病的人俗称“天老儿”。 白话❶指文话文。 各种语言 各种语言国家法定使用的语言:国语 无据的话 无据的话流言 行言 风言(风言风语;风言浪语) 浮言 飞言 飞语 蜚语 流语 流说 翻语 非语 谰言 不根之谈 不根之言 空话 空话虚言 虚词 虚语 虚声 天话 漫语 浪语 泛语 徒言 徒语 款言 白话 闲言语 另见:虚话 废话 白话(一)báihuà <名> 白话bái huà多余的、无关紧要的话:(黛玉说)“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这会子又扯谎说没带来,他们虽信,我是不信的。”宝琴便红了脸,低头微笑不语。宝钗笑道,“偏这个颦儿惯说这些~,把你就伶俐的。”(五二·1213) 白话bái huà指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1905年严复《教育与国家之关系》:“譬如一乡一镇之中,其中小者不外数十百家,便可立一学堂,用现成之祠宇。此数十百家之中,所有子弟凡十龄以上者,迫使入学。以三年为期,教以浅近之书数,但求能写白话家信,能略记耳目所见闻事;而珠算则毕加减乘除。”1906年《奏筹办艺徒学堂酌拟简明章程折》:“国文: 授以浅近白话文理,总以能做日用笔记信札为要。”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