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猿比喻因思念子女而极度痛苦之人。唐张说《岳州别子均》诗: “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未半年,其家疫死,灭门。” 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相相传有只小猿被杀,母猿悲号不已,直至身亡,其肠寸断。
断肠猿捉到猿子,母猿悲号,肠断而死。1、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2、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进,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后用以表示思念之情异常深切。唐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十一《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宋黄庭坚《上塚》诗:“养雏数毛羽,初不及承奉,康州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