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范文

    李英贵

    [摘 要]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不利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 次贷危机 顺周期效应

    一、引言

    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可见,我国的会计目标趋向于决策有用观。在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求下,更应关注信息的相关性。总要上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应该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配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稳健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最重要质量特征,其它属于次要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形成必须借助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公允价值基本理论

    1.公允价值的涵义与特征

    公允价值定义有多种,有代表性的是FASB和 IASC(IASB)的定义。 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在计量日当天,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IASC 给出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借鉴了IASC的定义并与其趋同,规定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虽然各方对公允价值的表述有差异,但都隐含着共同的特征:公允性、现时性、假设性。(1)公允性是指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对等、双方平等自愿交易;(2)现时性是指公允价值在动态价格变化中反映计量日的公允市价或预期值;(3)假设性是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算得出的,是一种潜在的虚拟价格。

    2.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须按优先程序分层次计量,层次一: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来计量公允价值;层次二:没有活跃同类市场时参考活跃市场上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层次三:没有活跃市场时可采用估价技术为基础来计量公允价值。前两个层次因有可观察的参考市价故称为盯市原则(盯市价格),层次三根据是否有可观察参数分为有可观察参数的模型定价法和无可观察参数的盯住模型法。

    三、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1.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正效应

    (1)按盯市原则获得的公允价值可提高可靠性

    盯市原则下由于有可观察的、活跃的参考市价,据此获得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资产或负责现时的真实价值,更具客观性,因此保证和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可靠性是指信息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客观内容或真实状况,避免误导并尽量减少偏差。可见,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具可靠性。因为,历史成本是以过去的取得成本计价,反映的是取得时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价格)一般会发生变动,此时仍以历史成本计价反映就会使信息失真,因而变得不那么可靠。

    (2)公允价值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快速发展,物产资源面临短缺,知识资源迅速膨胀,以市场为导向的物价波动会更加频繁,变化幅度会越来越大,紧缺资源的价格会大幅攀升。由于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其过去的取得成本,持有期间不作调整,所以在处置前其计量的会计信息无法跟踪和反映这种客观变化,使得收益计算不全面,报表信息陈旧滞后,因而造成相关性降低,于决策不利。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现时的动态性特征,能实时反映资产和负责在交易日或计量日的真实价值,动态地反映经济因素及其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信息反映迅速、反馈及时,并能全面反映会计收益,比较客观地展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能力和风险状态,因而能克服历史成本属性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足的弱点,方便企业预测和决策。

    (3)公允价值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配比性,正确反映经营收益

    会计收益是收入与其发生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这种配比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内容的因果关系配比、发生期间的配比、货币计量及其币种的配比、计量属性的配比。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会计收益是用现时的收入(现值)和过去的成本费用(历史成本)配比计算的,显然,其计量属性是不配比的;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收入和成本费用都是按现时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实现了全方位的配比,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更具有配比性。历史成本下计量的收益事实上由两方面组成:一部分是由内在的生产活动创造的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外在的经济因素变化产生的价差。历史成本把两种成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收益不加区分地笼统计量和反映,可能出现收益超分配或虚利实分的现象,不利于资本保全,也可能出现虚盈实亏而夸大企业的业绩和经营能力,掩盖企业拙劣的经营管理水平。如果企业按公允价值计算收益,价差部分将事先被分离确认并通过利得或损失单独反映,收益的结果准确反映生产活动创造的利润部分,避免了历史成本计量下出现的弊端。

    (4)公允价值能提高我国会计信息与国际间的可比性

    一直以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诸多差异,使得我国的经济信息与国际缺乏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我国这次制定的新准则较大范围引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了我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同国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会计信的可比性,从而有助于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5)公允价值计量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符合稳健性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和负责的定义分别表述了“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核心观念,这和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观理念完全吻合。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正是未来的资源收益或负责清偿,按现行的公允市价或预期现金流量现值计价,如实反映资产和负责的真正合理的价值,因此,完全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核心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企业在报告日需要按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责的账面价值重新确认、计量,对已经(或预期)减值的资源确认损失,对确实已增值的资源确认收益,对可能发生负责确认预计负责。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下可避免历史成本所出现的呆账坏账长期挂账、对资产无形损耗视而不见、虚增资产、利润不实的现象,使会计信息更稳健。

    (6)公允价值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态

    基于前述分析,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配比性和稳健性,可靠性、可比性在某些方面也获得提高。因此,公允价值计量能更客观、快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及时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特别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状况。因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的资产和负责的价格变化可在计量日通过财务报告实时反映,因此其经营风险状况能透过财务报告及时揭示,而在历史成本计量下,除非处置资产和负责,否则其价格的变动就不会在报告中获得反映,造成其经营风险被“隐化”而得不到揭示。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更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的风险状态。最近,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乃至经济危机,金融界有人怪罪于公允价值,认为是公允价值计量导致了金融危机。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错误观点,是为掩盖其错误找替罪羊。事实上金融资产高度泡沫化的巨大风险早已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报告中隐现,只是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界及其追随者漠视不见,疯狂逐利的后果。当然,危机的深层原因是监管不力导致欺诈泛滥,金融创新过度导致虚拟经济崩盘。如果要说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那就是公允价值揭开了次贷危机面纱,提前戳穿了金融资产泡沫。试想,如果用历史成本计量,会因风险的“隐化”而使经济泡沫涨得更大,那时危机爆发会更惨列,危害更大。

    2.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负效应

    (1)按估价模型技术获取的公允价值可靠性不保证

    按估价模型技术获取公允价值,由于没有可观察的参考市价,需借助数学模型估算,运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首先,设计或选择的数学模型本身存在合理性与否问题;其次,诸多参数的获取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市场上无可观察的参数时更是如此。同时,参数取值不但受到评估人员专业能力的影响,还可能会受到主观意志操纵。可见,按估价模型技术获取的公允价值其可靠性难以保证。

    (2)环境因素的制约,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环境因素包括市场经济因素、法律监管因素、人文因素等。市场经济因素是指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有序程度,在完全竞争的有序市场上,有活跃的公允市价参考,容易获取公允价值;在缺乏参考市价的市场上借助估价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可能并不公允;在无序的极端市场上,公允价值将失去应用前提而无法正常计量,可靠性可能丧失。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有待完善,仍存在垄断经营的行业和行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滞后、一些市场的交易并不活跃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法律监管因素是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力度、措施等,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保障。我国尚未有制定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的审计准则,可能存在不正确甚至滥用公允价值的现象。人文因素主要是指会计人员、评估机构和监督审计机构等的业务技术与职业道德的素质水平,在我国这些人员和机构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妨碍公允价值的正确计量,影响可靠性。

    (3)顺周期效应可能使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丧失

    顺周期效应是一种矫枉过正的钟摆现象,在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当市场交易仍然是有序的时候,这种价格波动的幅度仍属弹性范围,市场会自我调节,此时的公允价值仍然是相关的、可靠的。当市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恶性竞争、经济危机、战争等)使市场失去理性,交易变得无序,价格快速暴涨或暴跌,商品资产的流动性会呈现极度缺失,公允价值的获取将十分困难,其可靠性和相关性会丧失(事实上已失去了有序交易的应用前提,公允价值计量已不适用)。美国的“次贷危机”及其“金融海啸”爆发初期,由于失去了交易的有序性前提(缺乏公允价值应用指引)而仍用公允价值计量(美国后来暂停了公允价值计量),使顺周期效应越演越烈,价跌——减值——巨亏——恐慌——抛售——暴跌,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因无法解决流动性不足和资本充足率不足问题而垮台。

    (4)公允价值使用中的一些选择性现象可能降低可比性

    新准则中有一些具体准则(如投资性房地产)存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当两种不同方式下计算的资产或利润指标相差较大时,一些公司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性使用公允价值,从而降低了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国有控股公司偏好于公允价值计量以满足国有资本金运作绩效之考核,而民营控股公司则更愿意用历史成本把真实的财务盈利掩盖起来。此外,新准则把金融资产按初始确认时划分成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货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货款和应收款项按历史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这样就会由于分类和计量方法的选择性,不同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价值持有相同的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5)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沦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由于会计准则存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权的问题以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权益)的规定,这为企业的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提供了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主要是指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计量选择,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上,当房地产市场处于升值趋势的格局时,企业为了显示业绩、粉饰报表等会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反企业为了抵税、利润后推等则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具体准则有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等,企业可能会运用这些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估价手段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而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

    四、解决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负效应的对策

    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和实践研究,制定我国的公允价值准则

    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我国尚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加以规范,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条件、要求及具体方法等仅不同程度地散落于一些具体准则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指导,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理解和应用的不一致,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改善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

    首先,改善经济环境。比如,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培植中介服务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等。其次,改善法律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立法监管和审计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监督体系。同时,加速市场交易立法,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体系。第三,改善信息环境。比如建立政府指导的市场信息数据库。最后,改善人文环境。加强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3.制定公允价值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指引

    吸取美国“金融海啸”中的教训,制定公允价值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指引,避免出现恶性循环下的顺周期效应。方法一,建立断路器机制,在市场危机出现时,可允许企业暂停使用公允价值的实时调整功能,改用按账面价值计量,待危机消除后再恢复使用;方法二,为预防危机的破坏性,可采取类似德国的做法,当物价、金融产品等暴涨时,要求企业按一定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降低市场系统风险。

    4.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

    基于公允价值的实时性、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公允价值获取的复杂性、假设性,应充分披露与此相关的信息。建议表内增加一份“全面损益表”,表外增加公允价值获取过程的信息披露。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总结如下主要结论:(1)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及时性、配比性和稳健性,其可靠性和可比性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获得提高,因而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2)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受环境、估价技术和人才素质等因素制约明显,但可通过改造这些制约因素加以改善;(3)研究和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当务之急,并要注意在极端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指引;(4)需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和信息披露,预防利润操纵。总之,公允价值能比历史成本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但基于其可靠性受应用环境等因素的严重制约,而且短期内这种制约难以彻底消除,因此,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共存,谨慎地使用仍是当前的正确之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常 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7,(3):3~4

    [3]葛家澎 徐 跃L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7~14

    [4]李明辉:公允价值会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财经,2008,(1):20~22

    [5]周小川: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人民银行网.2009.3.26

    [6]王晓芳: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甘肃),2008(18):28~29

    [7]黄世忠: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财会通讯.综合2008(11):20~21

    [8]Michael R.You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Subprime. Accountancy.

    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