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探析 |
范文 | 徐文静 [摘 要]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已成为它们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分析其融资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提高、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等一系列问题,资金支付压力加大,一大批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纷纷破产,中小企业“资金贫血症”横行。当前,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金融危机下求生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成为了关键。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门槛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审核项目和标准,与大企业基本一致,贷款多采用抵押、质押和担保方式,以及提供连续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获得AA级以上企业方能获得新增贷款,无疑中小企业贷款受到明显限制。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角度讲,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放贷与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所发生的固定成本相等,银行信贷的经营环节是不会因为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因此减小,由于固定成本基本不变而经营规模大大减小,相对而言,银行贷款的单位交易成本上升。因此银行更乐意放贷给大中型企业,可以达到贷款上的规模效益。 2.融资渠道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主要通过股票、债券等募集资金,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对于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途径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相关政策法规设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而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低迷,A股市场已1年多未重新开启IPO,资本市场近一年多来的融资功能几近丧失。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间接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仍是其融资主要途径,而银行出于管理成本和风险控制角度的考虑,采取“抓大放小”策略,进一步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收窄。 3.融资成本高、手续繁。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程序繁琐,需与银行、评估机构、公证机关、担保公司等多个单位打交道,同时需要提交几十项的资料,办理周期长,费用高。据银行人士透露,200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都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个别股份制银行的利率甚至最高上浮60%,加上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巨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形势经历了流动性膨胀到紧缩的骤变,而货币政策存在一定时滞的条件下采取了逆市而为的措施。从2007年开始,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至2007年12月21日,贷款利率上升至7.47%的历史高位;而存款准备金率自2007年1月15日的9%经16次上调后升至2008年6月25日的17.5%,上升了近一倍。在这样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扩大信贷的政策,但是由于银行自身受到次级债影响,加上房价下滑,产品需求低迷,出口锐减,大量企业倒闭或濒临倒闭,银行呆坏账大幅提高。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变得愈加困难。 2.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备。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因此,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和融资待遇,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我国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把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内,资本市场也几乎只有主板市场这一个层次,主板市场向大型企业倾斜,门槛较高,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达到其要求,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在主板市场筹资。尽管2004年我国开辟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但是其规模远远无法满足千万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4.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近几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虽然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188家。但是从实际看,担保机构的作用发挥并不好。首先是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政府行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再次是由于财政、经贸委、银行三方面的协调配合还不够密切,使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5.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中小企业一般规模有限,资金缺乏,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且产权结构不明晰,管理不科学,这些都与银行信贷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相悖,因此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和力度不够。 6.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多数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这使得商业银行常规贷款分析技术失灵,导致商业银行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信息搜寻成本、信息甄别成本和监督成本,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二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无法判断企业信用状况,被动采取均衡信贷配给给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形成硬性约束。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 1.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2008年颁布实施的《反垄断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完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一定程度地所有制歧视,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强立法,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和保护。比如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立法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政策法规给予中小企业财政援助、税收优惠。 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直接金融体系,建立公正开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大门。比如,面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容中小企业板,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这一间接融资方式的现象,为中小企业增加直接融资方式,扩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为达不到中小企业板要求的企业服务,增加资本市场的多样性。逐步建立国家和地方的二元资本市场。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制度是各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普遍采用的制度。我国信用担保市场长期以来由政府担保占据,民间资本型担保比重过低。针对这种结构性缺陷,政府应当主动退出部分市场,通过工商和财税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政府担保机构要坚持“正策划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形成社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担保机制。此外,担保机构应与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4.改革商业银行授信制度,鼓励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商业银行过于集中地授信制度严重制约了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商业银行应下放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应鼓励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对本地中小企业资信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能降低服务成本和风险,最大程度地保证贷款的安全;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资本规模一般较小,它们更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加之它们具有管理层次少、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使中小企业能及时、快捷、简便地获取资金。 5.健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当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领导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树立企业家的良好声誉,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提高其融资效率。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透明性,以便为企业融资提供准确而可靠地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魏国雄:中小企业融资难破解[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 [3]张国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析[J].银行管理,200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