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商业银行中经济资本的计量及其应用效果 |
范文 | 甘昕益 [摘 要]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银行界逐渐摸索形成了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是根据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应对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也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确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额”。近年来,这一新模式已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如何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从而确定合适的计量方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济资本 风险管理 一、引言 1.经济资本的概念 经济资本又名风险资本,是银行为了弥补风险应该保有的资本,它的数量随着银行实际承担风险的大小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虚拟特征,是应管理需要而构造出来,不能从银行账面上直接看到也不是一个精确的财务概念,而是通过一定的专业化手段获得。由此定义可见,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 2.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在银行业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受到大量贷款损失的冲击,美国一些先进银行着手研发一个更好的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而经济资本这一概念便起源于1978年美国信孚银行创造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模型。进入80年代,《巴塞尔资本协议》实现了资本管理重心从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转移的重大飞跃。到90年代后期,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已被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和完善,并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和风险覆盖的核心管理手段。 国内最早引入经济资本理念的是建设银行。1999年起,建设银行开始探索通过经济资本量化各类业务敞口的风险水平,计算抵御风险所需的资本金额,据以调整风险偏好与发展战略。到2002年,建设银行正式确立了经济资本概念,初步建立了经济资本分配方法。2004年3月银监会推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办法》后,商业银行通过资本来约束信贷扩张的意识普遍增强,国内更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借鉴、研究并逐步推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陆续全面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经济资本理论体系,大多数关于经济资本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现有计量方法的成果也多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缺乏结合现实意义。 二、经济资本的要素和计量 《新巴塞尔协议》着重研究了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性风险,经济资本所覆盖的主要是这三类风险。 国际上经济资本的计量主要是以两种方法展开:一种是从模拟或者计算出的损失分布中读取VaR(风险价值),然后将VaR减去预期损失得出贷款组合应占用的经济资本,瑞士波士顿银行根据这种计量经济资本的方法提出了CreditRisk+模型;另一种是基于一定的损失分布假设,通过计算非预期损失和资本乘数从而计量商业银行贷款组合所应占用的经济资本,美国银行基于这种方法,根据贷款组合损失分布服从beta分布的假设计量贷款组合所应占用的经济资本。 1.信用风险计量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约占据了所有风险的五分之三。新资本协议规定了标准法、内部评级(IRB)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等由低到高3种不同的风险计量方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自主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但采取高一级方法的商业银行比采取低一级方法的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资本优惠。 鉴于我国经济资本开展较晚,内部评级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参照标准法,根据各类业务的历史风险状况和本行的经营发展战略构建“内部系数法”。这是在科技和信息基础限制条件下使用的过渡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对各项资产设置的资本系数过粗,并不能准确反映各项资产业务的实际风险程度。从趋势看,随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将会逐渐由标准法过渡到内部评级法。 国内在这一领域领先的建设银行从2007年起逐步采用资产波动法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资产波动法是基于风险暴露、客户的违约概率、债项的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来计量每一个交易或每一类业务占用的经济资本,然后自下而上汇总,在考虑资产相关性的基础上,计量出整个资产组合的经济资本,使经济资本的计量真正与风险挂钩。 风险偏好、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和违约相关性是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五大关键要素,决定了经济资本占用情况。商业银行无论使用何种计量方法,都需要正确理解计量经济资本的五大要素,注重风险、收益、成本之间的平衡。 2.市场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风险,对各种情形规定了相应的资本要求系数。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数据积累要求不高。类似于信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可用标准法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市场风险系数法”。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本管理与监管资本管理的统一,但存在计量不精确、对风险敏感性低的缺陷。更先进的VaR法应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努力方向。因为VaR法相对于敏感性分析和标准法实现了风险的精确计量,是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利于计量口径的统一,实现国际接轨,同时,VaR法还是内部模型法计量的基础,从而有利于今后内部模型法的研发和运用。 3.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成熟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计量技术相比,操作风险的计量仍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采用新资本协议中的基本指标法计量,即按前三个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合计)平均值的一定比例确定。新资本协议建议比例为15%。即: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前三个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值×15%×区域调节系数 我认为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基础指标法可作为起点,逐步推进操作风险的量化。但作为我国银行操作风险长期的度量工具,偏离度较大。因为操作风险的暴露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且单一指标根本就无法正确地反应复杂的操作风险。当基础指标法运用成熟后,很有必要向标准法转变。 三、经济资本管理发展的效果 国内商业银行通过稳步推进经济资本管理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经济资本管理开始全面推行前的2003年末,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只有8家,到2007年9月末已达到136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全部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比重相应地从0.6%上升到78.9%。虽然经济资本管理并不是提升资本充足率的惟一因素,但它是增强资本实力、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经济资本管理实施以后,各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起了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与效益约束机制。一方面由于经济资本管理相对清晰地揭示了不同类型业务的风险,有利于银行选择风险相对较低、而收益相对较高的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也就是说将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经济资本系数低、有较高经济资本回报率的业务上,如大力发展票据贴现、承兑、个人消费贷款和国际贸易融资等低风险业务,促进业务品种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对经济资本存量的不断优化,强调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使得风险拨备缺口不断压缩,并初步实现了速度、风险与效益的统一。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到2007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拨备缺口已压缩到5353亿元,与2002年末相比压缩了60.05%。 四、问题与对策 国内商业银行虽然已逐步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但是在经济资本运用上仍有诸多缺陷,经济资本的具体计量方法和模型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的资源配置调节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因此,国内商业银行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根据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违约损失数据库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提高对非预期损失的抵御能力。 其次,商业银行要完善经济资本管理参数,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对经济资本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分析,及时了解执行效果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对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引导商业银行建立一种平衡利润和风险的经营理念,并在激励机制中加以体现。 最后,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监管与引导。增强资本约束类监管指标的弹性,充分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发展方向。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培育科学、理性的风险文化,实现科学发展。 我认为,经济资本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不是为了追求降低经济资本的占用,而是开始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不远的将来必将使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实现长期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武 剑:经济资本管理:理论分析及我国实践[J].南方金融,2008,(5) [2]武 剑:中国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构想[J].银行家,2005,(6) [3]彭建刚:国外两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8,(7) [4]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