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指代性副词
释义 指代性副词

指代性副词

指代性副词“相”一般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互相”“递相”“共相”等意义。因为它具有指代性,所以称之为指代性副词。“相”的用法有四种:
❶表示动作行为交互涉及对方。可译为“互相”或“相互”。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❷表示动作行为递相承接。这种“相”表示同一动作行为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如《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相率”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父子相传”就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相随属”就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意思。
❸表示动作行为是由几个主体共同发出的,可译为“共同”或“一起”。如《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hè)而歌于市中,相乐也。”《汉书·史丹传》:“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❹指代及物动词的宾语。这种用法的“相”由表示双方产生动作、双方接受动作的关系,转向一方产生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关系,即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因而产生了指代作用。“相”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可以是第一人称。如《世说新语·文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煎”即是“煎我”的意思。《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相救”就是“救我”的意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相忘”就是“忘我”的意思。“相”也可以指代第二人称。如《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相迎”就是“迎你”的意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相负”就是“负你”的意思。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娶)。”“相迎取”就是“迎娶你”的意思。“相”也可以指代第三人称。如《后汉书·朱穆传》:“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荐者。”“相荐”就是“荐他”的意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相许和”就是“许和他”的意思。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相望”就是“望他”的意思。


指代性副词

指代性副词

指古汉语中用在动词前,具有指代作用的副词。如 “相”和 “见”,常用在及物动词前面,指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始吾与公为刎颈交; 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相救”即“救我”。《晋书·忠义》:“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见负”即 “负我”。


指代性副词

用在动词前, 具有指代作用的副词。如古代汉语中的“相”和“见”,常用在及物动词前面,指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如 《三国志 ·鲁肃传》: “子敬, 孤持鞍下马相迎, 足以显卿未?” 句中的 “相迎”即 “迎你”。《晋书·忠义》: “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句中的 “见负” 即 “负我”。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