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学、识缺一不可,而识为尤
才、学、识缺一不可,而识为尤清·袁枚《小仓山房集·答兰 第二书》:“作史者, 才、 学、 识缺一不可,而识为尤。”古人认为创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作者首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洞察现实的能力,即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居高临下地把握事物,有独到的真知灼见。才、学、识三者以“识”为基础,只有远见卓识,高瞻远瞩,思想境界深广,有广博的才学功底,才能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使诗文辞达理顺,言远意深。古人论创作很重视作家的“识”,即思想认识的提高。严羽:“夫学诗者以识为重”。清人魏际瑞:“文章首贵识”,“识为尤重”。只有“识”高,才能达到文章的“自得”之妙。欲达此高度,古人认为“不随世人脚跟,并亦不随古人脚跟。” (叶燮) 不模古仿今,不因循守旧。袁枚认为高卓的识见,表现在“不徇人,不矜己,不受古欺,不为习囿”。要有严格的思想品德修养、丰厚的学问基础和精湛的艺术才能的训练。凡优秀的作家“才、学、识”三者是统一地表现在作品之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