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音乐素养在高校舞蹈课堂中的作用
摘 要:音乐与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又有许多交织的地方,尤其是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把音乐专业与舞蹈专业分离开来,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只会舞蹈专业知识,越发欠缺音乐素养知识的渗入。因此,本文就从这一出发点简要剖析音乐素养在舞蹈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素养;舞蹈;作用
近年来,我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取消了音舞专业,这意味着音乐与舞蹈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专业性划分更明确。音乐专业的同学只需学好音乐知识,舞蹈专业学好舞蹈知识就行了,仅仅只是这样吗?笔者认为不仅如此。毕业生今后从事其中任意一个专业领域都可以发光发热,比如,文化馆、中职艺术类通识课、中小学艺术课程等就非常需要综合类的人才,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密切,[1]那么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与舞蹈专业知识的人才绝对是这些岗位的刚需。笔者就此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
1 音乐素养综述
不管是艺术类专业工作者,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一定都是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音乐的调剂,许多艺术类方面的工作都索然无味。[2]简单叙述的话,音乐素养就是对音乐的素养还有修养。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音乐,我们走路需要内心步伐节奏,我们说话需要控制语速快慢,我们跑步需要节奏协调配合,其实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只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并未引人注目而已。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享受音乐的洗礼。从专业性来讲,音乐素养在音乐教育中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养,包括方方面面,如乐理、视唱、练耳;从非专业来讲,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节奏,能哼出基本的旋律,能认识基本的曲谱即可。因此,我们在衡量音乐素养专业方面的问题时也要因人而异,应从不同专业角度来分析。
2 音乐素养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2.1 音乐素养在舞蹈中广泛应用
在舞蹈课堂中,音乐是广泛应用的,如果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古话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就是载歌载舞,享受音乐与舞蹈的快乐,音乐是广泛应用到舞蹈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师发出口令,不管是三拍子还是四拍子,都要顺应着舞蹈动作和节奏喊口令,教师可根据动作特点处理喊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地喊出口令,使动作完成度更高。再比如,我们的课堂组合需要音乐伴奏或是钢琴伴奏老师现场演奏进行授课,学生在音乐声中能根据曲子的旋律表达舞蹈动作的情感。这些都是音乐与舞蹈协调配合产生的效果,足以见得,音乐素养已经扎根到了舞蹈里,舞蹈教学中不能缺少音乐。
2.2 音乐素养是舞蹈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
音乐与舞蹈好比一对伴侣,谁也离不开谁。舞蹈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基本功、技术技巧、民族民间舞、身韵、表演基础、编舞技法等,这一系列都是舞蹈专业知识,而这些课程都需要音乐的配合。试想一下,舞蹈时没有音乐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就好比看电影时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无声电影,也好比欣赏京剧时只看见演员张嘴巴,听不见唱什么。音乐在舞蹈中荡漾出优美的舞姿,如同血液在人体中流淌,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孕育出我们的文化。只有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知识,才能使音乐与舞蹈更加完美地和谐共处,用身体的舞姿绽放光芒。
2.3 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是学好舞蹈的基础
从各类艺术类别来看,其都需要音乐。啦啦操需要激情澎湃的音乐烘托舞者的热情,戏曲需要音乐展现戏曲文化的瑰丽,武术也需要豪情壮志的音乐与之结合带来气势磅礴的力量,简言之,音乐素养在艺术类专业中贯穿始终。从舞蹈方面来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是学好舞蹈专业的基础,或者说如果学生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舞蹈的内在节奏,掌握舞蹈的风格性。[3]例如,蒙古族音乐嘹亮悠扬、字少腔长,同时节奏相对自由,需要把草原民族的气势与胸怀展示出来。如果舞者没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舞蹈时就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这样符合蒙古族风格性的舞蹈。反观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活泼开朗、欢快喜庆,许多音乐节奏都需要鼓点配合舞者的舞蹈动作碰撞出活力四射的舞姿,音乐与舞蹈相互协作带来美不胜收的享受。从这些方面也可得知,学好舞蹈一定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
3 音樂素养在舞蹈课堂中的作用
3.1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
教师拥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舞蹈教师在授课舞蹈课程时与文化课程不一样。舞蹈需要结合动作、音乐展现其自身的风格性,每种不同类型的舞蹈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拥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在哪些方面提升自身的授课能力呢?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能更深入地体会音乐的内涵,选择音乐时可以辨别一首音乐是什么曲风,属于哪个民族,属于什么节奏,适合编排什么类型的舞蹈,这些都直接关系舞蹈老师的教学。试想一名舞蹈教师在授课时连基本节奏都无法辨别,更何谈在上课时能为学生准确地数出节奏,若把三拍子节奏错数成四拍子节奏,那岂不是误人子弟吗?足以见得,教师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知识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
3.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舞蹈在课堂中都是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示范动作,讲解要点,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学习,再练习,耳濡目染,周而复始地学习舞蹈知识。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方式一直延续着,学生毕业后也都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授课。那么,在每次的言传身教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其实很简单,那就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每一次抑扬顿挫地喊口令就具有代表性,倘若教师一直以平淡无奇的口吻喊着节奏,像念经一样乏味无趣地说话,班上的学生都要睡着了吧,还怎么能提起兴趣学习舞蹈动作呢?教师在每次的舞蹈动作转折点以舞蹈的风格特点与音乐特点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忽高忽低的音高,变换语气的音色来哼唱,忽而铿锵有力,忽而温柔婉转,忽而戛然而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一定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明显。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掌握一定音乐素养的原因。
3.3 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统一
在教学活动中,音乐素养的学习非常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學的统一性。通常情况下,欣赏舞蹈时都会看舞蹈演员动作的整齐性,那整齐性较强的舞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做到整体的统一性。舞蹈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别抢节奏,注意节奏,听音乐,注意队形……”如果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快慢,能听出音乐的旋律,那在反复的练习中就能辨别出每次音乐变化的转折点,感受音乐风格与舞蹈风格碰撞出的火花。同学们在长期的训练下,身体会形成肌肉记忆,这种肌肉记忆带来的默契能使大家在跳舞时快速找到节奏点,使动作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统一。
3.4 有助于提升舞蹈的风格性
音乐素养的学习还有助于提升舞蹈的整体风格性。就拿民族民间舞课来讲,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单元课都会选择一首适合该舞蹈风格性的音乐授课。选择音乐可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对音乐有良好的辨别能力与审美能力。一首歌曲的旋律、配乐、节奏型都决定了它适合什么类型的舞蹈,假如教师硬把一首蒙古族歌曲创编出一支藏族风格的舞蹈,那岂不是一次教学事故了。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无比重要。当然,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很重要,要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内涵,感受它的独特风格,结合教师编排的舞蹈动作就更能表现出舞蹈与音乐配合带来的美的享受,才能驾轻就熟地刻画出民族民间舞课独有的风格性。
4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的高校教学经历,简要剖析了音乐素养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提到了音乐素养在舞蹈课堂中的作用。长路漫漫,不管是作为舞蹈教师,还是一名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知识,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舞蹈的内在魅力。学海无涯,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需要不断吸收营养,开拓创新,为舞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薛迎春.音乐素养课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意义探究[J].戏剧之家,2018(35):178.
[2] 毛荣.论音乐素养对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的影响[J].民族音乐,2016(01):45-46.
[3] 符沁瑜.提升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J].当代音乐,2019(11):130-131.
作者简介:王立强(1990—),男,四川绵阳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