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任溧馨
编者按:2020年1月14日,首届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长联席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联席会议是新时代档案馆工作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是全省各级档案馆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是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档案馆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的重要途径。首届联席会议就机构改革后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创新发展工作思路进行深入研讨。本刊将在《馆长论坛》栏目陆续刊载参会各级档案馆发言材料,以供我省档案馆系统借鉴学习,共促事业长足发展。
2019年,承德市档案馆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围绕承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221”工作思路(即:坚守“党规党纪”和“档案安全”两条底线,抓住“服务”与“开发”两个重点,紧盯“建成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各项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委书记周仲明同志在承德市档案馆呈报的《近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应予充分肯定”的批示。2019年,承德市档案馆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关于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馆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
今年1月初,省档案馆谋划建立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会议制度,起草了《河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联席会议章程》,可以说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是在机构改革后给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省各级档案馆可以通过联席会议这个平台,积极提出档案工作建议或意见,加强馆际之间沟通协作,增进双方共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力量,逐步理顺和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1+1>2”的效应,有利于各级档案馆工作的提质增效,最终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全省档案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承德市档案馆也会充分利用联席会议这个平台,加强馆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推进档案资源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档案馆之间的合作机制。
二、适应档案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档案馆工作的创新性举措
1.主动作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为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改革大局服务,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根据我省“3689”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的主要内容,承德市档案馆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一是服务脱贫攻坚。针对承德工作实际,确定“一专三抓一围绕”(建立工作专班,抓典型、抓培训、抓领导,围绕脱贫验收)工作思路,扎实稳步推进全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河北省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规范提升现场会在承德市召开, 隆化县茅荆坝乡田家营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成为观摩典型。二是服务机构改革。坚持服从服务改革大局,在做好内部职能调整、性质转变、人员稳定等工作同时,按照“调查摸底,提前推演;制定方案,明确归属;分类指导,科学整理;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工作思路,抓好机构改革单位档案管理和交接工作。市领导在工作专报上作出批示,称赞承德市档案馆“安排细致,工作有序,组织得力”“站位高、行动快、工作实,为承德市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服务领导决策。紧紧围绕承德“三区一城”发展定位,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编印《档案资政参考》,及时向市领导提供相关历史背景、历史经验等信息,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和好评,这一经验做法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被推广。四是服务深化改革。深化档案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将“档案查阅服务”纳入第一批“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公共服务事项,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市县两级档案馆共接待查档97183人次,提供档案335679卷(件),解决了工龄接续、养老保险缴纳、地权林权确认、房产证办理、落实待遇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诸多问题。2020年,承德市档案馆将继续树立“大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把握服务重点,将档案工作更好地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做好对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国企改革、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社会保障,特别要抓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档案部门应有贡献。
2.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丁薛祥同志在中央档案館国家档案局调研时强调,要充分挖掘档案价值,把档案充分利用起来。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直接体现。去年4月,河北省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会议在承德召开,承德市档案馆作为协办单位在会上介绍了承德市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经验,并得到了省馆领导的充分肯定。一是服务主题教育,为配合我市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市档案馆、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学党史、守初心、颂辉煌、担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史料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对此次展览,给予“效果很好”的高度评价。主题教育展馆已接待来自全市109个单位,3035名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市档案馆干部全程进行讲解。二是服务文化建设,为梳理热河省历史,延续承德文脉,建立热河档案专库,开展馆藏热河省档案研究与开发,计划今年出版《热河省要事纪略》第一卷,2021年底前出版第二卷和第三卷。根据具有“承德活地图”之称的尹忠老人口述史料整理的《尹忠热河记忆》一书已编辑完毕,计50万字,计划今年正式出版。正在依据档案梳理《承德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情况》,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2020年,承德市档案馆将继续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紧扣新时代主题,充分挖掘馆藏档案,开发档案资源,编研档案资料,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强化对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开发,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话语权,发挥档案在意识形态领域独特作用。
3.打通档案馆的信息“大动脉”,积极推动档案馆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承德市档案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围绕打通档案馆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实施“数字转型工程”。结合“承德办事一次成”档案服务改革和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提出“建设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目标,举全馆之力,实施“数字转型”工程,目前,我馆在全省11个市级档案馆中率先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初测。存量数字化达到新水平,目前已累计扫描档案全文1200万幅,建国后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1.75%,声像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报纸数字化率达到100%,建立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电子档案接收库、网络服务档案资源库。增量电子化取得新进展,在承德市电子政务内网安装了“承德市政务网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在线、离线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利用,有计划接收列入进馆范围单位的数字档案。截至目前,共接收 12个单位的电子档案目录数据42839条,全文数据580639幅。服务网络化实现新提升,承德市档案馆档案数据库已和档案查阅利用中心以及数字研讨室、档案编研工作室链接,实现在线查阅利用。承德档案信息网纳入承德市集约化管理平台,通过承德市电子政务外网,开展数字档案发布、数字档案利用、网上展览、数字资源采集、档案宣传等业务。
2020年,承德市档案馆将对档案馆信息化进行再思考,提出档案馆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是以数据库、电子政务归档信息、民生等档案信息资源为方向,实现多样化档案信息数据集的有效管理,融合发展,实现馆际之间互联互通。二是推动数字档案室建设,逐步实现馆藏增量档案电子化。以“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研究为重点,积极搭建电子档案在线接收管理系统平台,推进增量档案电子化。三是推动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开发利用档案工作整体转型。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发布利用平台,逐步推进利用网络化,打破馆藏档案的地域性、封闭性限制,使档案信息资源成为统一的、开放的信息资源系统,最终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坚持改革创新,以档案资源征集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承德市档案馆通过严格要求立档单位对应归档材料应归尽归,多举措征集散存散失在社会的珍贵档案,逐步实现馆藏档案资源内容全面、载体多样的多元化建设。一方面大力开展特色档案征集,保存承德历史发展轨迹。抓住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发展契机,更新档案资源建设的观念,充分认识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三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档案馆馆藏体系。征集名人档案,征集接收名人、作家移交的书籍、手稿、书画等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名人档案专库。征集热河省档案资料,在旧书网征集《热河》《热河政治改革政治意见书》《热河概况》《热河政报》《热河民政汇刊》《关于热河之蒙盐》《幽燕六百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前世今生》等档案资料。接收涉改单位档案。为确保机构改革涉改单位档案不散不乱,开展涉改单位档案移交服务工作,共接收8个涉改单位档案4427卷、2285件。征集记录承德发展轨迹档案,以市委办名义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归档范围将每年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特别强调要将市级领导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及时归档,确保单位档案纵向不断档,横向不缺项,齐全完整保存基本历史面貌。
5. 强化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综合档案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一是建议省馆尽力创造机会让档案干部走出去、开眼界、拓思路,进一步加强档案教育培训规划,切实增强档案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全省档案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加强与国家档案局沟通,争取加大对各市各级新任档案馆长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档案工作实务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更新速度,切实加快全省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二是创设一套科学、实用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档案馆事业发展需要和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领衔科研课题、承担重大编研项目、主持重点工作任务等为载体,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专业人才。尤其是在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養上有所突破,给他们提供较多的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不断改善中青年拔尖人才的成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