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人才培养非对称模式的高校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局限性研究

    隋毅 姚莹 黄琪 雷贞贞

    [摘 要] 针对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创新人才需求不匹配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对称下的高校汽车创新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落差明显的内在因素,为培养创新型汽车高级技术人才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路径。

    [关 键 词] 培养模式;创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54-01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良性发展模式,随着汽车电子、电控技术革新速度的明显提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汽车技术服务已朝电气系统先进化、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以及车联网络系统智能化多维度纵深发展。汽车技术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接轨,与相关岗位创新型人才需求挂钩的重要性凸显。

    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应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应对汽车新技术的频繁更替,应对未来高精尖科技化发展趋势的汽车技术服务业务领域,对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

    一、校企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对称限制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鉴于创新型应用人才与汽车科技感、舒适性及智能化创新发展相匹配的重要性,国内具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均非常重视高水平技能型汽车应用人才培养,并逐步缩小了人才输出水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为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不断突破创新,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堂,取得了明显效果[1],理论与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已获得企业认可,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进步明显但达成度稍显不足,进入企业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学校注重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及理论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能力[2]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企业关注员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创新技术问题,校企双方思考问题的着力点不同,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不对称。

    二、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对称的内在因素探究

    產学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对称矛盾对汽车企业的不利影响:(1)学生综合技能未达到企业创新需求入门条件。(2)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在解决创新技术问题上独当一面,企业需要额外投入资本及精力对毕业生进行回炉深造,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耗费宝贵资源及时间成本。

    在国家及汽车产业政策利好以及人才输出水平与企业需求断层的困境下,高校虽不遗余力地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上进行教学改革,甚至挖空心思探索有效的学生成才新途径,并取得长足进步,但与解决综合复杂技术问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相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汽车企业用人需求惯性脱节

    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主动对接机制,部分教师关于高校是铁饭碗的想法根深蒂固,主观能动性欠缺,缺乏高校为企业服务、企业是高校生存根本的大局观,易出现企业需要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信息不对称问题,高校人才输出在创新意识与能力层面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落差,高校的教学培养模式不能完全契合企业对汽车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诱发学生缺乏创新动力

    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不了解企业及其员工必须凭真本事吃饭的生存淘汰法则:企业缺乏创新力将被社会淘汰,员工缺乏创新力则被企业淘汰。高校现有的舒适求学环境缺少“身临企境”的意境,学生缺乏对就业生存压力问题的全面思索,缺少紧迫感,缺乏主动学习提高的动力。

    (三)校企对应的产学两种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明显的分歧

    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采用“工程任务常态化,在解决实际创新技术问题中成长”的理实一体协同发展创新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层次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应用型人才为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理念有一定偏差,不深入改革难以实现。

    (四)校企对应的产学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化

    企业对“新员工、学徒”的培养及技术传承采用“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一对一培养模式,师傅已建立的产品要创新、员工必须能创新的思维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学校师生一对多模式相比,企业新员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力度大、效果明显。

    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与企业相比,培养方法、手段、被培养对象所处的现实环境、教学内容及实践条件均无法形成有机对称匹配关系,这是造成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仍需加强的主要根源,也是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两大供需矛盾焦点的主要体现。

    高校与企业对应的产学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对称这一客观现实问题,造成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平衡,即解决综合复杂技术问题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存在短板,因此,深入探索汽车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的因由、培养方法、培养环境,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田建荣,尹达.基于创新驱动的高校课堂改革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6):155-158.

    [2]储江伟,吴晓红,李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25):255.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

    朱凡刚 魏春刚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扭转了传统以成绩为主的教育风向,促使教育意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融入“情感”,深化主题作文教学

    王莹没有情感的作文是干涩的,无趣的,无法打动读者。在主题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历难忘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