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对话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它有别于以往的独白式教学,符合现代语文教学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教学思维,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下滑,学生的潜能也未得到有效开发。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对话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课堂对话的真正价值与具体应用之道。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语文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一门基础课程,受到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然而,语文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初中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理应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此一些教师引入了对话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落实教育改革的同时实质性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一、课堂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从刚开始会说话起,孩子们就无意识地寻找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在接触到语言后,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在运用中不断成长。到了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儿童正处于成长高峰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此时的他们开始尝试把和自己有关的一切进行整合,从而得到协调一致的感觉,即同一感的萌發。这一阶段的变化对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而语文学习正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感的绝佳契机。有鉴于此,初中阶段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强调表达和交流,教材里众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既蕴涵着引发对话的基本条件,又饱含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只要运用合理,就能为中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其发现美的眼光,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课堂对话,不仅是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加强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其心理健康发育的有效保障。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对话以探寻未知的美好,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关怀,让精神层面的教育成为学生未来走向幸福的指南。

    (二)有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对话式教学的推出原本是基于改进独白式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盛行的权威式教学,以一种更加自由的价值取向来塑造高效教学的良好氛围,这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关键之一。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在现代教育中逐步显露出弊端,教师以说一不二的权威压抑着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同时只关注知识讲解而不考虑反馈交流的低效化教学法,对学生是一种慢性的摧残,既脱离了教育实践,又使得学生的认知和思维逐步产生偏差,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埋下隐患。事实上,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语文应当发挥出良性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获得思想的升华。基于这一理念,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阅读教学,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这一过程恰恰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这也是让学生内化语言运用的必经之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即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等。综上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课堂对话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课堂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对话环境

    首先,教育部门应强化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事先专业化。课堂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提供保障,而教师作为课堂对话教学的执行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度。为此,教育部门应致力于实现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不断提供教师践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应主动支持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引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一线教师必要的帮助,让课堂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

    其次,教师自身要落实终身学习,努力实现专业化。除了外界环境要素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应回归到自身的努力上。在提倡教育终身化的当代,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加强自我教育,通过持续的专业化建构来保障课堂对话的落地执行。语文学科以其知识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而在课堂对话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做到有的放矢。

    (二)为课堂对话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要做到以文本为依托,紧系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不仅限于阅读,而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考虑到初中阶段各学科的时间和顺序设置,语文教师需要主动整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每节课的节奏和任务,适当减少独白式教学以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对话,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参与高质量的对话。为此,教师需要从教材文本入手,通过一个动态、反复、渐进的过程,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教材进行对话,从而为和学生深入交流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切忌架空文本,让课堂对话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确保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和谐共存。

    第二,要善于创设情境,强化对话氛围。这里所说的教学情境,就是将书本知识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去理解知识背后内在的价值。初中生普遍习惯与形象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前情境导入。发挥先声夺人的效果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在导入环节,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联系教材文本、设置一个共同的话题来吸引学生参与,当然这一过程可以适当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另一方面,教师要随时做好课堂情境创设准备。科学地讲,课堂学习效率与注意力密切相关,通常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注意力呈现逐步下降必然规律,但教师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善。初中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为此,教师应实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做好进行情境创设的准备,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促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

    第三,联系课外生活,创造对话机会。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相关,如果教师只执着于教材和室内,不仅不便于开展对话,更不利于语文学科的深度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语文课堂对话贴近生活。考虑到初中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浅薄,而单一的课堂教学缺少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难以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应当构建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的积淀转化为课内的精彩。其次,各教育主体应当为课堂对话走進生活共同努力。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学联系生活,教材编写者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特点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在课堂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至自身的生活,使学生逐渐乐于学习。

    (三)确保课堂对话的高效性

    毫无疑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尽管初中生理解能力不足且缺乏生活经验,但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段进行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在课堂对话中的提问要体现出针对性。课堂对话往往是由提问开始的,但没有目的的课堂提问只会催生无效对话。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各自差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即问题要有难度且利于学生思考。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是清晰、明确、有目的性的,然后辅以适当的引导以保证学生的回答不至于偏离主题。其次,教师对课堂对话的评价要注重发展性。一般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都会进行点评,这个环节的意义在于改进与完善,让学生有所收获。为此教师在点评时要适当赞赏学生,以鼓励学生大胆对话,同时善于启发学生,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相比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课堂对话既是顺应新课标理念的一种大胆尝试,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课堂对话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本就具备人文气息的语文学科焕发出另类的光彩,让逐渐固化的课堂教学再度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樊玉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形式[J].甘肃教育2011(15).

    [2]叶小军.初中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教学策略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张冲.初中语文教学的对话型模式创建[J].语文天地,2017(26).

    [4]邹来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话型教学”模式的创建[J].课外语文,2016(12).

    林志文,江苏省灌南县大圈实验学校教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