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背景下如何提升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出版正在向数字化趋势发展。文章从文化创新呈现的内涵入手,了解艺术出版物的分类与特征,分析基于文化创新背景下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重要性,进一步阐释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措施,为出版机构与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文化创新;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
【作者单位】李伯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得到有效融合,从而促使文化创新的发展。而艺术出版物作为艺术创意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这不仅顺应了文化创新的背景,还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自信,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重视文化创新背景下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提升,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1]。
一、文化创新内涵
文化创新狭义是指艺术创新,其内容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创新主要是对人文精神、艺术因素、形式技术及话语体系等方面的进一步延伸与革新。如歌曲《忐忑》以戏曲“锣鼓经”乐曲为根基,通过采用京剧唱白的手法,将西方作曲技巧的元素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2]。
二、艺术出版物分类与特点
1.艺术出版物的分类
艺术出版物作为文化软实力,属于文化精神的层面,它能提高人的能力与气质,对提高民众的审美能力与促进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艺术出版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作品,主要是指音乐、书画、影视等;另一类是与艺术作品相关的研究著作,主要是指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等。艺术作品为其相关研究著作提供研究的对象,而相关研究著作是艺术作品的归纳,为艺术作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指导[3]。
2.艺术出版物的特点
出版社选择艺术出版物的标准,将会直接影响出版行业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贡献大小。艺术出版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反映了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形式多样且大众喜闻乐见,以及承载美好生活理念与文化素质等。
(1)反映了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
艺术出版物主要通过“意象”来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等功能,有助于提升人的能力与气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该时代进步的作品,特别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与相关的理论著作,其反映了特定时空的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为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例如,抗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心声,特别是新秧歌,其汲取民间的形式,融入时代的内容,唤起民众的抗战决心与意志。继“文革”伤痕类艺术作品之后,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反映人文关怀的社会现实类作品,如油画《父亲》、小说《沙鸥》《人到中年》等,其在艺术形式与思想上都有革新,这对唤起民众对人性的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作品向多样化转变。21世纪初出现了《任长霞》《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等影视作品,其反映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思想,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4]。
(2)形式多样且大众喜闻乐见
艺术作品包含的内容广泛,其艺术形式比较丰富,比如,绘画艺术包括油画、水彩、国画等,它们的题材、风格等也不同。艺术出版物形式多样,扩大了艺术成果的影响力,影响了众多的受众,一旦扩大发行范围、数量,其将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这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出版物除了具备流行文化的穿透力,还应具备核心价值观的經典文化,这对社会效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经典之作。
(3)承载美好生活理念与文化素质
艺术是对民众生活与思想情感的反映,每一个时代的经典艺术作品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理念。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反映了当时湘西农村淳朴的人间至情;《红楼梦》则是通过当时贵族男女的生活场景,揭露清代晚期封建大家族的衰败命运。这些艺术出版物承载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而成为经典作品。出版社应该认识到自身担当的责任与文化使命,从而保障国家文化的发展[5]。
三、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重要性
在文化创新的背景下,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推动文化“走出去”,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符合艺术出版物国际性的发展。
1.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推动文化“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中华文化朝更大的步伐发展,符合建设与发展文化强国的要求。文化强国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出版物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媒介。提升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在对内方面,有效增强了国人的文化信心与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对外方面,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形象。比如,吕澎的著作《20世纪中国艺术史》第一次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系统的阐释,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环境的诠释,包括留学运动、西方教育等,让读者充分了解与把握艺术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对人文精神内涵与形式美感的充分理解,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虽然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孔子学院,但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和谐文化”影响力还有待增强。为了让中国文化艺术迈向世界,我们应对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研究艺术文化呈现的传播特色,了解艺术出版物在文化境遇下所赋有的应用价值,这对艺术内容与形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推进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发展。例如,昆曲作为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传统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基础上,内容可以进行一定的革新。《牡丹亭》通过海峡两岸与港澳艺术家的共同打造,借助昆曲向观众演绎爱情的传奇,其在世界性巡演中充分焕发了古老的艺术生命及青春色彩,是创新的成功典范,为艺术的传承贡献了力量[6]。
3.符合艺术出版物国际性的发展
从艺术创新产业来看,世界未来的经济竞争主要是围绕文化品牌来展开。比如,美国的好莱坞、迪士尼等作为大众性的文化娱乐项目,对世界文化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国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蕴含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再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事迹,以幽默、夸张且生动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形象。《功夫熊猫》的制作以中国元素为基础,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中国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路径[7]。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艺术出版物的数量与质量有较大的提升。一方面,由于艺术出版物数量的增多,艺术家及评论人都会寻求发展渠道,在话语权的竞争下,这将会促进优秀艺术出版物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西方,因而中国一部分的艺术家开始关注本土文化的重建。艺术出版物符合国际性的需要,一是由于艺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而艺术界的研究能力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二是从艺术类出版的图书来看,西方元素占据其话语中心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艺术图书出版的质量。如果我们没有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话语,只是单纯地对西方艺术话语体系进行移植,艺术将不会获得行之有效的阐释。例如,在传统的艺术话语下,从清末的文艺改良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它们在此基础下都逐渐被解构[8]。
四、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的对策
在文化创新背景下,提升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需采取科学的措施,其主要体现在提升艺术创作与艺术界的研究能力,构建艺术话语知识体系;优化中国艺术出版环境,建立与完善现代文化艺术市场体系;实现艺术研究与相关机构的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出版物评选机制;培养有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艺术家与艺术类编辑人才。
1.提升艺术创作与艺术界的研究能力,加强艺术话语知识体系的建设
提升艺术创作及艺术界的研究能力,需构建中国特色艺术话语体系。在高校、社会艺术传媒等相关机构共同合作的基础下,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创作热情,从而营造良好的艺术研究氛围,这将有助于提升艺术界的研究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艺术研究形式下,我们应加强对艺术的综合性创新,以及对艺术的传统话语进行现代化转化,进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生活特色的艺术话语体系。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以文化的艺术创造与创新为基础,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艺术创造的理论,宋代郭熙的作品《林泉高致》详细说明了艺术创造需要综合创新。
2.优化中国艺术出版环境,建立与完善现代文化艺术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艺术出版市场发展势态良好,若想使其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进行多元化的投资,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资本的有效配置,从而完善艺术出版物的市场机制。由于艺术出版物数量的增多,艺术家及评论人会寻求一定的发展渠道,这为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提供了内驱力。另外,本土艺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艺术出版物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比如,《中国摄影史》是摄影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具有原创力的艺术出版物,打破了传统的摄影观念[9]。
3.实现艺术研究与相关机构的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艺术出版物评选机制
实现艺术研究与相关机构的良好互动,需要形成以学术与艺术标准为核心的艺术出版物评选机制,从而为未来艺术出版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比如,雅昌艺术网在相关权威人士、媒体的支持下举办“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活动,其拒绝暗箱操作,从而在综合评选下获得原创艺术出版物大奖,这为中国当代艺术出版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进而更好地引导与促进艺术出版物的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朝向世界发展,进而实现中国梦。
4.培养艺术家及相关编辑人才的创意意识与创新精神
提升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需要研究艺术家及相关出版物人才的特点,尊重其个性化的发展与创新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艺术氛围,这将有利于人才制度的建设,为艺术出版物的原创力发展提供一定的人才与智力方面的支持。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需要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要深入社会实际生活中,通过借助全新的形式与精神面貌,努力创造出体现本民族与时代性的著作。而对于艺术编辑人才,我们需要培养其艺术知识与编辑能力,这将有利于艺术出版物品牌特色的形成,以及编辑艺术表达能力的构建,从而对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造[10]。
|参考文献|
[1]潘炜. 制度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出版原创力提升研究[J]. 出版广角,2016(19):26-29.
[2]徐习文. 在文化创新中提升艺术出版物原创力[J]. 中国出版,2014(23):45-48.
[3]王灵毅. 解构传统:数字出版物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J]. 出版广角,2014(14):58-59.
[4]戴波,林雪丽. 中国当代艺术出版物面临的国际挑战[N]. 中国文化报,2014-02-19(008).
[5]徐习文. 文化软实力视域中的艺术出版物研究[J]. 中国出版,2013(13):20-22.
[6]岳晏. 艺术出版与人文关怀[J]. 出版广角,2013(12):78-79.
[7]张海旺,尚亚鹏. 原创力:图书出版的文化竞争力[J]. 新闻世界,2011(3):132-133.
[8]鹿丽萍. 图书出版业文化原创力不足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出版,2011(1):40-42.
[9]王亚仑. 试论原创──兼谈提高原创力问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1-27.
[10]李莺. 原创力、品牌与服务创新——网络时代的出版业探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