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对策

    摘要:近两年来,长春市强化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提升;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提升;强化绿色创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提升;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升;强化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提升。长春市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加强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指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强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69.27;F30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5.0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樣:“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一、长春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长春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落实中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抓手,突出“调结构、促转型、上项目、打品牌、抓改革、保增收”六项重点任务,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畜牧业、棚膜经济、园艺特产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带动三次产业加速融合;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稳中向绿,为促进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优化提升

    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17年,长春市共调减籽粒玉米57.93万亩,增加水稻7.27万亩、大豆24.87万亩、特色经济作物25.79万亩;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实验区建设,核心区建成面积达353.8万亩;发展棚膜经济,全市棚膜面积增长13.5%,达到29.4万亩;畜牧业同比增长11.2%,实现总产值428.6亿元。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提升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标准化,2017年长春市重点建设了100万亩秸秆全量还田示范区、1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100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364.6万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6.5%,提高5.5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达198.61亿斤。

    ●强化绿色创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提升

    长春市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绿色有机品牌认证、名牌农产品评选、驰名商标注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全流程建设,打造20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农安县、榆树市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69个。全市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16件、省著名商标达48件,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市场检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建立健全域内域外、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在贵阳、天津等地建立长春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长春“邮乐农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3.3亿元,京东长春农特产馆实现销售额5.6亿元,40家农村电商示范点实现销售额10.4亿元,长春市被农业部认定为“2017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提升

    启动实施“长春市农业项目3年攻坚计划”,落位项目28个,总投资107.67亿元。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长春“邮乐农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23.3亿元,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评选出12个“长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7家休闲农业企业入选省级星级企业,长春国信现代农业公司获批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新增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2246亿元。农安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三产融合项目试点和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

    ●强化综合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提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步伐加快,2017年长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8.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5%;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251人获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目前,发展农民合作社15038个,发展家庭农场3857个。

    二、长春市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长春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应该看到,长春市是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农业体量大,农村幅员广,基础弱,底子薄,产业链条短,融合程度低,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明显。

    ●产业发展不均衡

    通过对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德惠市松花江镇的实地调研,走访当地企业、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发现上述地区的产业发展极不均衡。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为代表,特点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二三产能实现有效融合,村民收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第二梯队以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为代表,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主要产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投入,产业发展没能很好地突出本地特色。第三梯队以德惠市松花江镇为代表,特点是产业比较单一,不能合理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

    ●融合发展不足

    一是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在市场上不占优势。以德惠市松花江镇为例,虽然地处德惠小町米产业带,但是种植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未能实现特色种植与观光农业的有机结合;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如将军村林业资源丰富,但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林业资源,进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地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农业农村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

    农业农村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生产,在获得稳定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如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等都是成功的典范。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密不可分,没有生态资源作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与先进地区的经营模式相比,长春市传统农业大多以粗放发展为主,甚至还有破坏生态环境的“杀鸡取卵”式发展。比如将军村的采石场,不但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对当地计划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游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一是规划指导滞后。发展规划前瞻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有序良性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国家和吉林省都在加紧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避免少走弯路。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先后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关于乡村产业发展,在总体规划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全面的战略规划。其次,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再次,规划不细,引领作用不强,有的规划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二是缺少强大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后劲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对于乡村产业振兴十分重要,而很多地方却面临融资难等问题。如有的乡村产业申请贷款,一年多贷不下来;有的产业项目,因贷不到款,不能扩大生产规模,有订单不敢接;有的农户连跑几十家金融机构,融不到一分钱。总之,与其他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乡村产业的投入比重较小,农村产业贷款门坎较高,程序复杂。无疑,“资金难”成了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阻碍。金融的活水不往农村流,源于农村金融服务风险大、成本高,且农村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担心农民货款出现失信等情况。三是领军人才匮乏。乡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乡村产业振兴,人兴方能业兴。调研发现,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当下长春地区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在家种地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务农人员职业素质整体下降,指望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同时,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上欠账太多,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够,客观上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日趋匮乏,成为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突出瓶颈。

    三、长春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长春市农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一特点,调研小组认为,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指导

    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长春市农业发展基础扎实,态势良好,前景可观。目前,长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已经出台,明确了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目标,但在具体规划中建议要统筹推进各项产业有机融合,将乡村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禁养区搬迁、秸秆焚烧等工作结合起来,既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又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打造多效合一的产业格局。同时各县区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如长春市双阳区实施的产业提效工程,“抓大不放小”,“抓大”就是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区为载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长春市双阳区围绕南果北菜东稻西鹿这一产业布局,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发展林果、大豆、水稻示范区等。“抓小”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春市双阳区探索实施了资源利用型、村企合作型、资产活化型、合作社带动型、三农服务型、资本运营型等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六种模式,为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新路。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通过走访发现,一些传统农业乡镇,农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第一产业仍是农民主要的农事活动;绝大多数人还固守于乡村产业是农业、农业的功能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还非常突出。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提高产业融合发展的政治站位,开发研究农业内部的多种功能,延長产业链的同时,提升价值链。通过发展、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产、生态两条腿走路,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增加农业产业的溢出价值。一产作为压舱石,担负着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重任;二产是纽带,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产是发展新引擎,引领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村产业兴旺,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如德惠市松花江镇可以发挥地处松花江流域德惠小町米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将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同时,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结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新传统农业种植养殖方式,实现一二三产良性发展链条。

    ●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产业要兴旺,必须搭建投融资平台,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引导资金投资农村产业。首先,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資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使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村产业。其次,优化财政供给结构。行业内资金整合,同行业间资金统筹配合衔接,提高项目决策的灵活度和自主性,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再次,加强“三农”信贷体系创新。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及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最后,拓宽资金筹集投入渠道。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完善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投融资体系,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在资金上的需求。

    ●强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人才作为支撑,但人才匮乏使乡村产业发展缺少后劲。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让人才能够在乡村大有可为,大显价值,让乡村留得住、用得好人才,让懂农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为激活和撬动乡村全要素振兴的杠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一是干部,重点是县乡村三级干部;二是农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干部队伍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抓住2019年村级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超前做好村干部队伍分析研判、后备力量储备培养等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推动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同时结合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在扶贫产业中的作用,引导广大第一书记参与到产业振兴中来,做好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军人。

    ●多措并举形成强大合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首先,强化品牌引领,推进产业优化。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巩固提高粮食产能,打响长春市“世界黄金玉米带”这张玉米“黄金名片”和“中国北方优质粳米之都”这张水稻“白金名片”;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把长春大米、双阳梅花鹿、农安“三辣”等打造成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示范市为载体,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黑土地保护,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其次,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质。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水平。再次,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增强产业活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最后,促进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农田水利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庭院经济,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农村电商,开展农村“双创”活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进现代农业实验区、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榆树、农安等五大实验区,集中打造一个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色村镇发展与园区平台建设相结合,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科技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

    注释

    ①文中数据由长春市农委提供。

    课题组成员

    于冲浪,黄庆利,李旭 ,齐鸣 ,赵莉 ,孙海,孔宪刚 ,马元克,赵宇, 高旭萌, 周敏,王慧慧

    主要执笔人

    李 旭 ,马元克 ,赵 莉

    责任编辑 王宝珍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