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澳大利亚重要作家作品的汉译与出版回顾

    【摘 要】 澳大利亚文学在其四个发展阶段分别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作家和经典作品。1949年后,我国的翻译界、出版界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我国出版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不同类型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每个时期的译介作品依据时代发展主题、文学发展需要、读者审美取向等,有不同的侧重。

    【关 键 词】澳大利亚;英语文学;重要作家;汉译;出版

    【作者单位】程珊珊,南阳理工学院。

    20世纪以来,澳大利亚作家多次获得世界性文学大奖,澳大利亚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澳大利亚文学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通过文学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文化界在20世纪尤其是1949年以来,开始翻译和出版澳大利亚文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由表象到深层的译介过程,使澳大利亚文学成为我国翻译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澳大利亚文学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

    从1788年英国移民和流放犯登上澳大利亚大陆开始,澳大利亚正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阶段,澳大利亚文学也开始起步。在1788年到1888年这百年期间,澳大利亚处于殖民时期。这100年的前50年里,澳大利亚文学多为游记和故事,主要表达思乡之情和介绍风土人情,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还不算文学,也没涌现出可以载入文学史册的作家。后50年期间,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澳大利亚移民文学随之诞生,作品主要由移民创作,反映移民在新大陆艰难的谋生与定居经历。小说主要师法英国作家司各特,诗歌则效仿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诗人。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小说作家亨利·金斯利、罗尔夫·博尔特沃德和马库斯·克拉克,代表诗人有亚当·戈登、亨利·肯德尔和查尔斯·哈珀等。

    从1889年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澳大利亚进入民族主义运动时期,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要求文学服务于这一主题,于是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应运而生。由于整个民族的使命在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因此文学上特别强调民族特色,弱化英国文学的传统特色。这一时期的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作品注重刻画澳大利亚开拓者们的顽强性格,描写澳大利亚生气勃勃的景象,塑造各种具有澳大利亚气质的人物形象,同时还注重表现民族独立时代特别需要的“伙伴情谊”。在文学艺术形式上,民族作家们开创了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走出模仿英国文学的套路,吸收澳大利亚民间丛林故事的各种艺术手法和形式。因此,澳大利亚文学正式诞生。短篇小说巨匠亨利·劳森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另外,约瑟夫·弗尔菲、迈尔斯·弗兰克林、斯蒂尔·拉德、路易斯·斯通、亨利·理查逊也是同时期的著名小说作家。

    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基本获得了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独立国家。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文学走向成熟,其在风格上继续沿袭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开始繁荣,作品的视野更为广阔,开始关注社会不平等和土著人受压迫的现象。同时,一部分作家借鉴欧洲的自然主义和欧美的现代主义,为澳大利亚文学在现实主义之外开辟了新的文学道路。这一阶段,主要作家有克里斯蒂娜·斯特德、亨利·理查逊、苏姗娜·普里查德、万斯·帕尔默、泽维尔·赫伯特等。

    从“二战”后至今,澳大利亚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澳大利亚文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种派别争奇斗艳,向澳大利亚甚至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文學作品,而且佳作频出。现实主义流派和“新派创作”是这一时期较为重要的文学派别。尤其是“新派创作”,这一派别力求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的革新,积极采用拉美的超现实主义文学表现手法,把梦幻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大胆地描写性、毒品等传统文学严禁的题材。随着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澳大利亚文学开始走进全球视野。怀特引进并发展了欧美的现代主义,在澳大利亚文艺界掀起了一场艺术革命,改变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澳大利亚独霸天下的格局。在怀特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比如伦道夫·斯托、托马斯·基尼利和哈尔·波特等,他们的风格接近怀特,被称为怀特派。新派小说家主要有弗兰克·穆尔豪斯、迈克尔·怀尔丁、彼得·凯里和默里·贝尔等。澳大利亚当代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有马丁·博伊德、艾伦·马歇尔、佛朗克·哈代等。另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一批年轻作家,比如考琳·麦卡洛、戴维·马洛夫、伊丽莎白·乔利、海伦·加纳、蒂姆·温顿和布兰奇·达尔普盖特等。

    二、1949年后不同时期,我国对澳大利亚重要作家的译介和出版

    由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起步较晚,加之清末以来中国翻译外国文学的重点在欧、美、日等国的作品,所以直到1949年后,中国才真正开始译介和出版澳大利亚文学。国内知名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彭青龙研究发现,我国的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可分为解冻(1949—1978)、起步 (1979—1988)、发展(1989—1998)和繁荣(1999至今)四个阶段[1]。本文结合彭青龙的分期,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三个阶段回顾我国对澳大利亚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和出版历程。

    1.1949年到“文革”结束:澳大利亚左翼作家及作品率先走进中国

    1949年以前,我国学界和翻译界几乎没有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清末以来我国译介的对象主要是欧美日文学,加上当时澳大利亚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不高,即使在西方国家,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也很少。1949年到“文革”结束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我国对国外文学的译介侧重于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反映工人生活和民族运动等内容,因此澳大利亚的一批左翼作家率先进入中国学界和翻译界的视野。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刘芃如等翻译的詹姆斯·阿尔德里奇的长篇小说《外交家》。阿尔德里奇曾获列宁和平奖,因此进入中国学者的视线,这也是我国翻译出版的首部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之后几年,作为澳大利亚左翼作家的代表性人物,阿尔德里奇的另4部作品也被翻译出版,分别是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海鹰》、1958 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猎人》、1959 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光荣的战斗》和《荒漠英雄》。

    同时期中国重点译介的另一位澳大利亚知名作家是弗兰克·哈代。哈代曾加入澳大利亚共产党,是一位在政治上较激进的左翼作家。1954年,哈代访问苏联后写的游记《幸福的明天:苏游纪行》经于树生翻译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同年,他描写澳大利亚政界权金交易黑幕的长篇小说《不光荣的权力》则由叶封、朱惠合译,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由李名玉翻译的哈代中篇小说集《我们的道路》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社在1962年还出版了由朱惠等翻译的哈代长篇小说《赛马彩票:外六篇》。

    这一时期,除阿尔德里奇和哈代之外,我国翻译界翻译较多的澳大利亚作家还有维尔福雷德·贝却敌。1956年,贝却敌的戏剧作品《变动中的潮流》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世界知识出版社还出版了贝却敌反映越南抗法战争的纪实报告文学作品《十七度线以北》;两年后,该社又出版了贝却敌采访柬埔寨和老挝的纪实游记作品《沿湄公河而上》。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作家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凯瑟琳·普里查德,她是澳大利亚共产党创始人,同时也是和平主义者,是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澳大利亚文学的中心人物。她创作的描写金矿工人生活的《沸腾的九十年代》1959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 年,澳大利亚短篇小说巨匠亨利·劳森的《把帽子传一传》经著名翻译家袁可嘉翻译并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这位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首次走进中国。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我国译介和出版的澳大利亚重要作家除去亨利·劳森属于民族运动时期的已故作家外,其他都是在世老作家或中青年作家。

    2.“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各时期经典作家与流行作家作品的同步译介

    从1966年开始,由于“文革”的爆发,我国的国外文学翻译基本停止。“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外国文学译介和出版迎来了春天,澳大利亚文学的译介也进入繁荣时期。1978年,由刘寿康等翻译的《劳森短篇小说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一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不再受意识形态影响,既译介现代的实验文学和通俗的畅销作品,也译介如劳森这样的传统经典作家的作品。

    在澳大利亚传统经典作家的译介方面,澳大利亚殖民主义后50年的重要作家马库斯·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无期徒刑》由陈正发和马祖毅合译,1985 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小说通过讲述无辜青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后所受的虐待,抨击了澳大利亚早期流放制度的残酷。这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21世纪以来有4篇学术论文和1篇硕士论文对其进行解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它的经典性。另一部被译介的经典作品是迈尔斯·弗兰克林的《我的光辉生涯》,这部被誉为“第一部澳大利亚小说”的作品由黄源深等人翻译,1989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其经典性和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出名、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澳大利亚知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及其作品由于“文革”等历史因素,直到1986年才为中国读者所知,其作品《风暴眼》由朱炯强等翻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再版并被不同译者翻译出版。从此,怀特的作品陆续被译介到中国,其也成为在中国文学界知名度和《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差不多的澳大利亚作家。1987年,“澳大利亚的第一部经典剧作”、杰克·希伯德的《想入非非》经胡文仲翻译,在《外国文学》第8期发表。

    1983年,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畅销世界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晓明等翻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该书此后在中国出现多个译本,小说“有关梦想、挣扎、郁积于胸的热望和禁爱的家世传奇故事”吸引了一代代中国读者。其作者考琳·麦卡洛因为这部作品为中国文学爱好者熟悉。至此,澳大利亚的年轻作家及其作品也开始走进中国。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译介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事件是《澳大利亚文学作品选读》的出版,该书由我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黄源深编选,1986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澳大利亚文学权威里奥尼·克拉默教授认为作者“是一位非常可靠的澳大利亚文学向导,他把主要作家都选入了书内”[2]。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各个流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被我国翻译界通过代表性著作、摘译、作品选读等形式译介过来。

    3.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当代知名作家的全面译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已经从意识形态和现代主义的框架中走出,开始全面译介各国优秀作品。澳大利亚文学在新时期的译介既考虑文学传统因素,又考虑最新文学流派因素,还考虑市场和读者因素,因此,新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翻译和出版就更为开放和多元。

    怀特作為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高峰”,其关注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文学主题契合了转型期中国人的精神和信仰现状,因此其作品在中国的市场很大。20多年来,怀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出版。1992年,怀特的中篇小说《死去的玫瑰》被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二十世纪外国中篇小说精选”丛书收入“亚·非·澳卷”中出版。1998年,怀特的回忆录《镜中瑕疵: 我的自画像》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同时期,《探险家沃斯》《人树》《艾伦》《树叶裙》《乘战车的人》《欢乐谷》等作品也被翻译出版,其中《风暴眼》《探险家沃斯》《人树》《镜中瑕疵: 我的自画像》有两次及以上再版的经历。

    随着后现代主义被中国学界和翻译界接受,澳大利亚的后现代文学成为新时期中国翻译出版界的重点。70年代的“新写作”、80年代的“新小说”以及90年代 的 “后现代文学小说”形成了澳大利亚独有的后现代小说风貌,我国新时期译介的重要作家也基本属于这个范畴[3]。出生于1943年的当代作家彼得·凯里是澳大利亚“新派小说家”中最富有独创性、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译介的重要澳大利亚作家。1998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由曲卫国翻译的凯里最知名的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出版了凯里的《凯利帮真史》和《偷窃》。2010年后,凯里的《亡命天涯》《杰克·迈格斯》《主仆美国历险记》《赫伯特的奇幻人生》分别出版。201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了“彼得·凯里作品”丛书,于2017年2月出版了凯里的《眼泪的化学》和《偷香窃爱:一个爱情故事》,这是凯里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传播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出版事件,也是我国出版界首次为澳大利亚作家策划个人丛书。

    在出版作家个人丛书前,我国出版界已为澳大利亚文学翻译作品策划了两套丛书,囊括了澳大利亚当代文学界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第一套是由重庆出版社策划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选”,这套丛书从1995年开始,先后出版了7部作品,其中包括彼得·凯里的《奥斯卡和露辛达》、尼古拉斯·周思的《守望者》、罗斯·兹维的《纳瑞斯金公园最后的散步》、吉姆·斯科特的《心中的明天》等,这些作者都是活跃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坛的知名作家。第二套是201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的“当代澳大利亚小说译丛”,丛书共10册,其中就包括彼得·凯里的《杰克·迈格斯》,其他作家有弗兰克·穆尔豪斯、伊丽莎白·乔利、布赖恩·卡斯特罗、托马斯·基尼利等,这些作家大多数获得过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彼得·凯里和托马斯·基尼利还获得过布克奖,后者的成名作是《辛德勒名单》。可以说,后一套丛书囊括的作家都是澳大利亚当代文坛的顶尖作家,代表了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最高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翻译和出版界开始系统地译介澳大利亚文学史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和当代文坛代表性人物的知名著作,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优质的澳大利亚文学文本。

    三、结语

    60多年来,不同时期我国翻译界依据时代发展主题、我国文学发展需要、读者审美取向、市场需求等,译介了一批澳大利亚作家作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今后,我国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澳大利亚诗歌和散文的译介,使澳大利亚代表性诗人、散文家的作品能及时与我国读者见面;另一方面,应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全集、文集、作品集等形式系统地译介和出版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经典作家、代表性作家的作品,使澳大利亚文学能为我国的文学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彭青龙. 学术史视阈下澳大利亚文学翻译述评(1949—1978)[J]. 中国翻译,2014(6).

    [2]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作品选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王腊宝. 澳大利亚后现代小说述略[J]. 外国文学,2014(1).

相关文章!
  • 数字出版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李红伟<br />
    摘 要 数字出版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对大众的思想、精神和社会的道德、文化影响巨

  • 二维码在纸媒运用中的问题与对

    张建平<br />
    【摘 要】二维码是现阶段实现“纸媒上网”、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廉价、最便捷、最具操作性的工具,是能够让纸媒飞起来的“魔毯”

  • 论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

    【摘 要】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表现了新的特点,也面临新的问题。新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尝试打破壁垒,强化学生全媒体技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