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蠕形螨病的诊治及体会
刘坤峰
摘要:介绍了汝阳县山区某养殖场羊蠕形螨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过程及心得体会,旨在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羊;蠕形螨;诊断;体会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12-0022-01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属真螨目蠕形螨科。常寄生于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对宿主的特异性很强;成虫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体长0.15~0.30 mm,是毛皮动物常发多发的体外寄生虫病,可影响毛皮的外观,影响动物的生长,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6年3~5月,汝阳县山区某乡多个养羊户反映所养的山羊皮肤有圆形灰白硬块,片状无毛,起皮屑,羊消瘦,小羊成活率低的现象。经过对其中一户现场察看,发现全群羊晚上圈在两孔土窑中,地下辅有竹架板,外面有个100 m2左右运动场;以放牧为主,全群67只,小羊21只,成年母羊36只,成年公羊10只,羊只不论大小都有不同程度发病,整个发病期有一年多,呈慢性传播,经多方治疗,疗效不佳,其他几户情况基本相同。
2 临床症状
病羊的头部、脖子及四肢皮肤可见白色无毛增厚块,小的如绿豆大小,白色硬丘疹,大的手掌大小,成片无毛,没有出现渗出物和皮肤破溃,传播比较慢,痒感不明显,整群吃草没有大的变化。
3 诊断
3.1 病料采集
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间涂少量50%甘油(防风吹走便于收集),用手术刀刮取皮屑,直至局部皮肤轻微出血,收集皮屑和毛发,用1.5 mL离心管封装。
在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周围剪一直径约10 cm的无毛区,用1.5 cm×4.0 cm透明胶带有胶的一面按压剪毛区,多压几次,制作3~5片,然后粘在载玻片上,样品袋封装。
用弯毛剪剪毛并消毒,在羊身上用手术刀贴皮肤平切下小硬结节,切口中间有一小孔,用力挤压切口,小孔涌出干酪样分泌物,将分泌物装入已消毒的1.5 mL离心管封装。切口用碘酊消毒。
所有采集的病料带回实验室化验。
3.2 实验室检验
微带血的皮屑混合物放载玻片上,再加盖上一张载玻片,两片轻轻滑动按压,使病料散开,置显微镜下20~100倍观察。
将少量皮屑和毛发加1滴10%KOH,静置20 min,加载玻片按压,置显微镜下100~400倍觀察。
小孔分泌物涂载玻片,再加盖上一张载玻片,两片轻轻滑动按压,使病料散开,再分开载玻片置显微镜下20~100倍观察。
3.3 结果
在胶带表面没有发现疥螨虫;在组织皮屑中加入10%KOH溶液10 min后镜检,没有发现真菌菌丝和孢子,毛发根部没有发现菌丝体和孢子。从硬结节的中间小孔中内容物和结节挤出的分泌物中含大量蠕形螨。经综合诊断,确诊为蠕形螨病。
4 治疗
全群0.2%螨净药浴,1次/15 d,共3次。同时用0.6 mg/kg伊维菌素皮下注射,7 d后再注射1次。
羊圈每3 d用螨净药消毒1次,连续5次后改为每月消毒,圈舍内清粪消毒,窑洞内、墙缝隙、地垫缝隙全面喷湿,保持5~10 min不干为宜。
加强饲养管理同时补饲精料提高机体抵抗力,半月后回访,畜主反映,羊群毛皮发亮,精神状态好,没有打群蹭痒现象。一个月后电话回访,硬结节已脱落,长出新毛,没有发生新增病例,病羊治愈。
5 体会
山区放羊条件有限,因此环境卫生和驱虫消毒尤为重要。坚持群防群治,综合防治,治疗要彻底,清理消毒要彻底,消除一切螨虫滋生因素。
按疗程用药和消毒,按说明用,量要足;注意治疗蠕形螨和疥螨用药剂量的区别。
另外,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可以提高检出率,防止漏诊和误诊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