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约束视角下西部高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研究

    杨芳 张萌萌 赵馨燕

    摘 ? ?要:2010年我国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出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相较学年制,学分制更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学生个人潜能,实现 “因材施教”的个人定制式培养,因而深化学分制改革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学分制改革相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有效推进西部高校学分制深化改革。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改革;资源约束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11-0064-03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让学生“学习自由”,柏林大学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1869年,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实行学生选课制度。选课制度打破了学年制的边界和束缚,随着选课制度的出现学分制产生并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我国最早引进学分制思想的是蔡元培先生,他于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各高校中大力提倡以选课制代替学年制是我国早期学分制的雏形。

    学分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分制出现后,世界各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始探索并推广学分制这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但在学分制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受校内外各项资源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尤其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使得西部高校面临的资源约束更为明显,学分制深化改革困难重重。因此,文章基于国内学者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有研究,从资源约束视角出发探讨西部高校学分制深化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一、国外高校学分制改革经验

    美国是最早提出学分制教学管理思想的国家之一。李晓丽研究发现美国学分制教学灵活多样,高校课程体系一般由主修课、选修课和普通教育三部分组成,即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又可以培养兴趣[1];Gibson W

    则指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规定,本科生在本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四个学期,完成不少于180个学分的课程[2]。日本的学分制教学松紧有度,并且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还实行“学分互换制”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欧洲由于深受古典主义思想的影响,学分制教学上缺乏自由性和灵活性,而且许多学校采用的是多种教学模式并行发展的思路:如法国只有综合类大学实行学分制[3]。与此同时,胡颖森在对澳大利亚学分制课程研究中表明TAFE学院学分制课程开发系统化、内容职业化、设计模块化、衔接科学化、评估多元化,这些特点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4]。林璐通过对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施经验进行研究,表明德国在学分标准的制定、学分制度的监控和推广等方面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5]。

    二、我国高校学分制深化改革面临的资源约束

    现阶段,我国学分制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国内相关研究大部分针对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但究其根源主要是资源约束所致。梳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学分制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资源约束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

    (一)学校层面

    学分制教学改革在学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资源配置不够充分,相应的发展平台设立不够及时,对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学分制收费问题突出。龚闻芳提出课程设置单一,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层次的学业和就业需求,对学生学习考核方式和评价过于单一[6]。于翊平提出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的软硬件管理不完善,课程结构不合理,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质量仍有待提升[7]。朱雪波提出学校管理制度的不足,仅提出了对学生成绩目标的评价,忽视过程中的付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督也有待提高。并且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毕业年限不统一,学校将无法对毕业生的教学评估和就业去向进行统一调查[8]。慕星宏提出现行学分制收费不利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收费对象未覆盖到全部的学生,也不利于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增长,不利于发挥高校的自主权[9]。

    (二)教师层面

    学分制教学改革在教师层面存在的主要资源约束是师资团队数量不足,课程质量有待提高,教学设计跟不上考核要求,教学思想保守局限,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教学内容無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朱雪波提出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师资队伍严重制约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也使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愿望难以实现[10]。林月娇提出师资团队数量不

    足、创新指导力量薄弱是制约创新学分制改革深入实施的瓶颈因素[11]。李友仕、高飞提出在部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中师生关系疏淡,缺少交流,一些教师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对自己所教学生不熟悉,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对“育人为本”的理念缺乏必要的重视,同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思想境界、心理状况等更是缺乏全面了解和理性认识[12]。同样,杜亚丽、张胜利也提出教师的指导意识不强,教师忙于授课、忙于科研考评,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选课、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一相似观点[13]。李瑞宁、王怡则提出高校师资队伍的限制是影响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仍然不排除存在“因人设课”“应需设课”的现象,部分专业为保障引进青年教师而设,部分专业授课教师稀缺,随时可能因为授课教师的离职、休假和进修而取消[14]。

    (三)学生层面

    于翊平提出学生作为学分制改革下的主体,虽然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但我国高校的学生可能没有完全学分制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实行这项权利,学生选课可能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现有的年级与班级的固定化也会随之打破,呈现非固定化的倾向[15]。朱雪波提出学生具有趋易避难的选择倾向,忽略课程本身的内在体系性和逻辑性,而开放、灵活的选课制度所带来的行政班级消失和集体活动减少将会导致学生缺少集体荣誉感[16]。樊天相提出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意识,在国内应试教育下生长的大学生靠自律的方式学习,学习效果不太乐观[17]。

    三、资源约束视角下西部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推进措施

    有很多学者对学分制深化改革面临的资源约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孙宏辉确定了开放教育学分制教学教务管理的核心要素[18],李道江等提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并建立新的教学实践体系[19]。虽然学分制教学改革在西部高校具体实践中仍然具有很多困难,但是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助于推动课程建设。所以,文章对于学分制教学改革从资源约束视角出发结合西部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都要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剖析高校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统一思想和行动。将课程配套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提高软件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使学分制改革管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和各级管理者都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校园文化,以高校为单位,宿舍为整体,提高对学习氛围的认同,让学生在良好学习环境下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有更好的学习自主性与规划,提高自律主动去学习。

    (二)借鉴优秀院校成功经验,实施对标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

    西部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借鉴其他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和实施的成功经验,尤其借鉴对应学科、对应专业等办学条件与基础差不多且已经顺利实现学分制改革的高校院系。通过考察、调研并与对应高校院系结成“一对一”的学习帮扶对子,实施对标建设合作推进学分制改革。(1)学校不同,学院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征,通过广泛调研、深入考察,找到合适恰当的高校对应院系作为学习对标的对象;(2)通过与对标单位更深入地学习和交流,将西部高校对应学科、专业与对标学科、专业之间实际情况进行更深入地对比和剖析;(3)邀请对标单位参与、指导西部高校对应学科、专业的负责人和相关教师,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分制改革。同时,亦可尝试进行与对标单位进行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例如课程资源共享,对应学科、专业可以互修学分,进行学分互认等。

    (三)以改善办学条件为根本,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课程建设

    突破资源约束,改善办学条件是保障学分制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一方面,尽可能争取政府财政拨款支持,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更多地丰富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拓宽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支出、社会捐款等其他资金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整合完善并优化资源的共享与分配,建立合理的使用流程,有效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1.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提升师资水平。学分制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也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部分教师对学分制教学改革存在抵触情绪,在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保守倾向,这也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进取,学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迅速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实行学分制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的专家讲课,以增加所选课程的范畴。

    2.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公共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开发MOOC课程、精品资源课程等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学校需要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提升教学的绩效,放宽教师的开课申请。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激励力度,提高教師的教学热情,降低教师的开课申请门槛,丰富课程的数量、种类;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放MOOC课程、精品资源课程等,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课程考核通过后给予学分计算,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院校师资不足、课程不足的问题。

    (四)优化、完善学分制的管理制度

    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需要各院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导师制度、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分收费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

    1.健全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导师的权责要做成规章或制度,要求导师帮助引导学生的学业设计、提供每学期的选课指导,对学生在学业或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等。学校应当从教师品行以及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和奖惩。

    2.实行选课制,优化选课系统。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要推行真正意义的学分制,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制定具有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减少必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比重,不仅要增加课程的数量,还要丰富课程的种类,协调各个创新内容,建立精品课程,融合多种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选课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建立和完善具有强大功能的选课系统,减少选课故障。

    3.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学校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将学习年限放宽。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当放宽转专业的限制,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建立学分预警制度,划定学生每个学期修习的最低学分标准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4.完善学分收费制度。学校制定学分收费制度,可以准确地计算人才培养成本,学生的学费不再按照专业收取固定学费,而是按照实际修读学分以一定的公式计算,收费对象范围扩大,也包括补考、重修的同学,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成本的意识。学校也可对优质课程有资源上的倾斜,提高课程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5.完善考核制度。以往的学分制考核标准更注重目标管理的考核,而忽视学习过程的付出,对于学分制改革不仅对于量,在质的方面也要像他国一样采取更多的指标,比如课下作业、课程论文完成情况、实习、自主学习时间,等等。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在学校的行政班级制度被冲散时,可以从多个方面保证教学质量。

    学分制深化改革是全校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虽然西部高校受到各种资源约束的限制,但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借助对标院校力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全校齐动、齐心合力,定能有序、有效地顺利推进学分制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晓丽.国外学分制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2012,(4).

    [2]Gibson W.The Regulation of Undergraduate Academic? ? Dress at Oxford and Cambridge,1660—1832[J].Transactions? ? of the Burgon Society,2004,(1).

    [3]吕继群.法国本科学分制改革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 高教探索,2018,(3).

    [4]胡颖森.澳大利亚TAFE学分制课程特点探析[J].职业? ? 技术教育,2012,(8).

    [5]林璐.欧洲学分转换与积累体系在德国的实施经验及其? ? 借鉴意义[J].高教探索,2018,(12).

    [6]龚闻芳.基于学分制的高职英语课程解构与改革构想[J].? ? 职业技术教育,2018,(17).

    [7][15]于翊平.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路径? ? [J].教育评论,2016,(7).

    [8][10][16]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

    [9]慕兴宏.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会计? ? 之友,2019,(14).

    [11]林月娇.挑戰与应答:创新学分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 ? ? 成人教育,2017,(24).

    [12]李友仕,高飞.学分制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推行本科生? ? ? 导师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8,(23).

    [13]杜亚丽,张胜利.吉林省普通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困境、? ? ? 原因及推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7).

    [14]李瑞宁,王怡.学分制转型期下的高校本科课程供给? ? ? 改革: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 ? 科学版,2019,(8).

    [17]樊天相,黄进,曾玉玲.从学分制的本质论国内高校学分制? ? ? 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18]孙宏辉.开放教育完全学分制管理探析[J].中国远程? ? ? 教育,2019,(9).

    [19]李道江,杨益新.完全学分制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 ? ? 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