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钢琴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厉冰凌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教育理念逐渐过渡为以学生为主体,由此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要理念和主要模式。大学钢琴的教学长期以来都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做好钢琴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着实操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构建,则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强化积极的学习动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大学钢琴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能够为更多钢琴教育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大学;钢琴教学;主体性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218-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专业类别亦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钢琴专业作为艺术院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此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学钢琴教育得以有了快速发展。而此阶段的钢琴教学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学的目标重在强化学生的钢琴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内化更好地服务于钢琴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钢琴综合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大学钢琴教学都在以教师的主体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呈现出固化之势,理论的讲解与固定曲目的演练成为大学钢琴课堂的主要内容[1]。新课改的普及,亦对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钢琴教学课堂当中应当积极致力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还原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形成对钢琴艺术的良好感知。主体性教学模式构建的作用亦在于此,对于进一步促进大学钢琴教学效果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大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多方面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即应当以此为原则,不局限于对各学科领域深奥理论知识方面,更应当借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不断提升内在素养、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2]。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主体性教学模式逐渐被整个教育界赋予了高度的关注,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基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从本质上看,钢琴学科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学科,对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新课改全面普及的当前,我国大学钢琴教学中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大势所趋,相比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有效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学习压力,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由此能够直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发挥的过程中从多元化角度感受音乐进而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为创新思维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大学钢琴教学是大学音乐专业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同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一样,钢琴的教学价值也是为了促使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感知的深入而提升内在素养与品格。传统时期的钢琴教学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钢琴艺术素养的提升,主体性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主体性教学模式又绝非是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盲目地还原,因此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秉着引导性原则充分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确保主体性教学模式能够符合当代教育改革要求,更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本文认为,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引导原则应当要求教师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精心策划。首先,应以保证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为依据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可创设良好的钢琴教学情景,引入名家曲目对钢琴音乐的魅力进行全方位展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借钢琴音乐艺术引导学生透过音乐表现感悟到音乐的内涵,并通过教学拓展钢琴音乐文化内涵,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深层次领悟到钢琴艺术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境界;第三,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将钢琴音乐理论深入联系实际,通过情境或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更直接地发现问题,借教师的积极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突破学习困境。
三、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大学钢琴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实为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被还原的重要举措。近些年,大学钢琴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整体化发展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教学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同时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等均在不断提高。结合当前我国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现状,本文认为主体性教学模式应从三大方面构建:
第一,集体化教学。近些年来,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钢琴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又催生出了诸多新型教学设施,种种现状均决定了大学钢琴教学有必要与时俱进迎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而进行全面的革新,传统时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集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成为必然趋势[4]。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并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开展交流。虽然集体化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动态,也不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应对当前音乐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通过对学生整体化学习状况的把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二,小组化教学。小组化教学模式的创设主要是以学生的多方面差异为依据而实施的分层教学方法,包括学生的综合资质、教学目标的差异以及教学流程的分步等。小组化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的逐层展开,有利于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同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相适应,还同时兼具着集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小组间合作的深入展开确保教学课堂氛围的良好,切实赋予学生以教学主体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化提升。然而这种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一些低层学生的自卑等心理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小组化教学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不断提高。
第三,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集体化教学和小组化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所采取的一种“一对一”教学模式。然而这种个体化教学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所有学生均开展“一对一”模式的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化差异并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所采取的一种带有辅导性质的教学模式[5]。比如针对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做好基本功辅导;对于具有高水平钢琴演奏能力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做进一步指导等。如此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够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大学钢琴教学与时俱进切实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实为大势所趋,大学钢琴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主体地位还原之后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的促进作用。为此,高校钢琴教师应当正视时代发展的浪潮,认清主体教学模式对于大学钢琴教学的实际作用,对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应用,切实颠覆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全面促进新形势下大学钢琴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硕,肖洒.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及合理构建刍议[J].音乐时空,2013,(04):111+113.
[2]周晓凡.探析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37-38.
[3]熊梅梅.试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若干思考[J].艺术研究,2014,(01):128-129.
[4]畅言.全面分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67+72.
[5]郎启训.素质培养导向下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5,(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