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

    杨梅 苏兆婧 唐凤超

    

    摘要:人们对现代工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现代社会迫切要求高校培养出集科学技术、艺术修养和研发能力于一体的工业设计人才,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大潮应运而生。文章指出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通过剖析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及问题,提出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的改革新思路,阐述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从而有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 工科院校 教学改革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36-02

    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对身边的工业产品人性化、科学化及可靠性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直接导致了对全方位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激增,也是各大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各大高校的工业设计教师也都在积极思考工业设计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目前,全国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偏向于文科的艺术类工业设计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偏向工科的理工类工业设计培养模式。理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思维往往过于程序化,并且入学前没有一定的绘画功底,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觉相对较弱。因此,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满足群众需求的全方位工业设计人才。

    1 我国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及问题剖析

    1.1 学生绘画基础较弱,造型能力欠缺

    理工科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绘画基础的训练,造型能力较弱,然而一些绘画基础类课程往往只在大一开设,课程种类少,学时短,对理工类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接触手绘类课程时较为吃力,自身的绘画基础不足以将想法完美地表现出来。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逐步提高的,所以工科院校只在短期开设一部分艺术类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学生缺乏造型能力和绘画基础较弱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对设计内容的手绘表现能力方面,还体现在对设计作品造型、配色、最终效果图的表现以及展板的版式设计等方面。

    1.2 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滞后

    工业设计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进入高校也不过30年的时间,近10年在国内各大高校才有所普及。绝大部分高校在建设工业设计专业初期,往往一味地掉入提升师资力量、设备水平、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圈子中,极少将精力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研究上,多数照搬照抄其他高校或本校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学模式,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服务面模糊。再者,由于工科院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其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依旧是延续老师讲,学生听,试卷考试的培养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灌输知识点,缺乏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启发以及对学生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材建设的和相关理论支持的不足也导致了我国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法陈旧滞后,很多近几年刚刚被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等仅仅是在企业应用,无法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中,这直接导致学生与社会、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3 课程之间缺乏交叉渗透

    我国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由设计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和机械工程类课程所构成的。机械工程类课程任课教师多为机械专业教师,艺术类课程多由艺术学院的教师教授,机械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在教授方法上往往有很大区别,前者多采用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偏向于理性教学,后者多采用传统美术类教学方法,偏向于感性教学。两种类型的教师也都是术业有专攻,只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负责自己研究的某一领域,很少进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导致了学生所接收的知识点被划分为两个模块,感觉自己好像在学习两门不同的专业。而设计类课程往往被安排到大三及以后,方向多、涉猎广,而课时不足,学生的学习很难深入下去。这种课程设置直接导致了学生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倾向于机械设计领域,另一种则是倾向于艺术设计领域,很少有学生能够将他们学到的机械类知识和艺术类知识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2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思路

    2.1 明确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应着眼于社会市场需求,合格的工科工业设计人才应该是集科学技术、艺术修养等于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工科类学生其本身的严谨性较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作为工科院校,应努力培养逻辑思维与设计创造力均衡发展的,全方位、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人才。

    与此同时,工科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传统美术培训,缺乏造型基本功和艺术熏陶,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比较呆板,缺乏对美的认知。所以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应同时注重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让工科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也能给予使用者以美的感受。

    2.2 调整课程思想

    首先,专业教师应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根据最新研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潮流,将新的设计信息在第一时间传授给学生。工业设计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与社会接轨的学科,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高层设计开发人员直接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分享企业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构思、设计到生产和销售的整个过程,让课堂与社会接轨。

    其次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工业设计人才要进入市场竞争,就必须紧跟设计市场发展的步伐,掌握时代经济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面对目前飞速发展的技术和经济,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课程的内容虽然不大可能做到“日新月异”,但与市场接轨、与时代同步的确不容忽视。在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除了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之外,更通过见习性实验、课程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目前市场上或企业中应用的先进的应用型理论和技术,积极与市场接轨,以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最后,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知的未来做出更有意义的选择。工科背景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长处,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

    2.3 借助工科学科平台,强调课程的交叉和融合

    工业设计是一个强调学科间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如下图),高校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并存,并且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性工业设计人才。然而,这些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科院校多忙于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没有仔细思考如何将课程进行交叉融合,工科院校应立足学校自身优势,借助工学学科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从多学科、多领域着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图1)

    3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启示

    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实践,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高校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质量因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工科院校现存的一系列由多年延续下来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进行协同创新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

    4 结语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我国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就表示国家正迫切需要一批工业设计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如何做到将工业设计教学同设计人才需求对接起来,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重新调整课程思想,改革教学思路和方向迫在眉睫。我们深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借助工科学科平台,充分发挥工科院校本身的优势,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位、综合性工业设计人才。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