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财政对策与建议
赵玉红 宋帅官 李天舒
[摘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辽宁省现代服务业总体上发展滞后,其对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亟须加强。要利用财政资金吸引风险投资,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支持和促进中介组织的发展,促进分工深化,鼓励财政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等,建立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快速融合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11-0063-04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是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问题,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对加快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和趋势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等改造和发展起来,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过升级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二是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而新兴的服务业态,如软件、互联网、IT外包等。[1]现代服务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分工细化。即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原来制造业甚至是农业部门当中很多内部服务外部化,结果是企业价值链的延长、服务活动的增加和“企业边界”的消失。
二是产业转化。即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趋势,其经济活动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随着经济发展,典型的传统的制造业部门,产品的附加值中服务含量越来越高,从而逐渐转化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部门。
三是产业融合。即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呈现融合发展趋势。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大量需求,同时现代制造业的分工深化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条的高端攀升。因此,在现代经济中, 二者的融合度不断增强。
四是产业突破。即服务业借助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自身发展的突破。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改变了服务所特有的的时间和空间上高度统一的固有属性,使得数字化服务产品可以进行储存、交易并远距离传送。
二、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但长期以来辽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制造业,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多年来辽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变动极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技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亟须加强和改善。
1.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2年为38.1%,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35%。2012年辽宁服务业实现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三个高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04年以来服务业增速低于生产总值增速的局面;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1个百分点,改变了10年来服务业持续低于第二产业增长的态势;高于全国服务业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2]
2.投资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1810.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以上。服务业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上升。大量外资向生产性服务业和中心城市聚集,服务业开放度增强。
3.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辽宁沈阳、大连两市服务业整体经济规模已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和主要承载地。已形成以“沈阳金廊工程”、大连“钻石海湾”、鞍山四达物流园区、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了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逐步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主题概念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1]。
三、辽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担着东北振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但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金融保险、科研技术、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亟需加强和改善。
1.服务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辽宁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辽宁生活服务业、仓储业等传统服务业的企业户数约占服务业总户数三分之一左右,而软件业、计算机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企业户数占服务业总户数的比例不足20%。辽宁的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中利润相对较低的制造环节,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竞争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水平比较低。辽宁受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影响,主要的行业如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优势领域生产企业社会化分工不足,物流、营销、售后服务、后勤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企业内部,是企业整体的一个部门,没有从企业分离出来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这不仅导致企业服务专业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还限制了社会上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空间,制约了第三方服务企业发展。
3.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较弱。服务业缺少支撑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致使辽宁服务业发展中“小、散、弱”现象仍然突出。目前,辽宁服务业企业中,资产总计超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不足6%,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不超过10%。辽宁要利用好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的契机,积极探索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和核心支撑能力,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与辽宁现代服务业快速融合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夯实现代服务业基础[2]。
四、辽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配套的主要成效
2011年财政部、商务部、辽宁省政府在沈阳联合签署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协议,协议确定将在沈阳、鞍山、营口三地进行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辽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配套选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在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方面,重点鼓励试点市高水平、科学规划服务业聚集区,支持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区、现代物流园区、科技研发创意园区、信息与软件服务园区和现代专业化交易市场建设。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参与、专业机构联办等多种模式,加快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融资租赁、技术培训等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为制造业以及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功能配套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在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方面,支持与制造业等产业相关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做大做强。[3]在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方面,支持骨干物流企业、重点交易批发市场和大型商业等企业开展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业态,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实力。
几年来,综合试点工作重点支持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网络化、集聚发展、产业融合、供应链集成等特征得以在试点地区充分体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
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数字化、信息化成为服务业提高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共同选择。为此,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将具有高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支持重点之一,为新技术在服务业产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研究推动服务业发展对策,从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例如,(1)格微软件的面向装备制造业的知识与翻译服务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该项目为沈阳市20余户企业提供了门户网站、宣传资料、合同标书和标准文献等翻译服务,翻译总字数近亿字。(2)辽宁奇辉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的开放式物流协同服务平台项目,该平台建设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工业企业通用原材料采购,供应商寄售库存系统,物流信息共享系统以及物流设备共享和交易系统,在保证物流公司为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共享等手段提高设备使用率等,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借助试点工作有利契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并形成了一排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商贸功能区,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集聚区、功能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辐射效应逐步突现。重点构建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沈河区信息中心中央商务区-中街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数字化平台。该平台通过基础数据的共享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推动商务区内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促进政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直观、形象地反映商务区管理涉及的人、房、物、事等多元素与地理空间的关联关系,对中街商务区实现了全区视频监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格局。
优化资源配置。试点地区立足产业基础开展工作,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利用信息服务,搭建公共平台等手段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沈阳开放式物流协同作业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车辆、仓储、装卸设备以及企业余缺资源等信息进行整合,能自动匹配货源信息、运力信息,物流平台将诚信的物流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企业间物流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沈阳装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平台建成运营后可整合运输车辆3.5万辆,覆盖沈阳市货运车辆总量的50%以上。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快主辅分离,构建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为工业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服务。例如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幕墙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该中心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该中心的检测标准已成为该行业的国际标准,目前,该检测中心完成检测项目所支承的工程销售额可达到200亿元,每年为企业降低直接检测成本5000万元,直接解决就业岗位220个,幕墙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将发展成为沈阳建筑产品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五、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财政政策建议
辽宁财政政策多侧重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持,这与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以及经济发展的阶段有一定关系。2011年沈阳、鞍山、营口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主要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等领域予以政策重点支持,但是政策手段还比较单一和直接,主要是贴息和补助。辽宁应该丰富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更多的从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更多的采用间接的、市场的手段引导;政策手段要更多的着眼于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要对于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正确的把握,围绕三个原则,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消费性服务业便利化、公用服务均等化进行政策创新,以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重点项目等为抓手出台优惠政策,并同时进行由上而下的监督,使得政策能够落到实处。[4]
1.利用财政资金吸引风险投资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辐射能力,实现公共配套服务合理化应用的主要形式。财政资金应支持用于设立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基金,以政策性融资方式扶持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通过多渠道筹资,实现融资市场化。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以贷款贴息等手段对合资合作的公共设施项目给予资助。对辽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比如对装备制造业研发、金融、信息服务、物流、商贸等采取税收减免、优惠税率、投资抵免、提取风险准备金减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
2.设立或整合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性资金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主要用于国家和省引导资金的配套,引导资金的导向,吸收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现代服务领域,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载体,建设重大服务业项目和关键领域和具有外溢性的服务业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利支撑。可重点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服务业试点示范项目和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省及部分区域性重点市场的改造升级。政府可通过采取几种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财政补贴、税收抵免或者资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现代服务业。
3.引导生产服务业与生产企业分离,促进分工深化。促进辽宁制造业分工深化,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具有较高融合与渗透能力的产业研发部门加快从制造业企业分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鼓励工业企业将制造业的前端(如技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与后端(如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剥离开来,组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财政政策应该有针对性地推动辽宁集成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功能的产业链集聚,拓展金融保险、商业贸易、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财政政策要引导和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尤其是那些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那些关联度较强同时具有共同区位指向的服务业企业集聚。
4.鼓励财政资金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行业提供服务的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共用大型设备等平台建设;装备制造物流、保税物流等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改造;区域性交易批发市场、大型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等。鼓励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可以采取对上市企业给予改制补贴、申报补贴和成功上市补贴。
5.制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财政支持战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对于服务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辽宁的服务业人才存在过剩与紧缺并存的局面。辽宁要着重引进的人才是那些高层次的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些人具有业务拓展能力强、综合协调能力好的特点。因此,要注重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那些重点领域或者关键技术岗位紧缺的人才。制定和实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发展机制,用优势产业吸引人才,用重点项目集聚人才。注重培育和引进熟悉现代服务业不断出现的新领域、新业态所需人才,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支持引进和培养高端服务紧缺人才,制定高端服务人才分类开发计划,对高端服务企业引进高级人才所产生的有关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以减轻企业负担。
6.财政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改革研发体制,支持和鼓励为装备制造业配套的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形成有特色的重点突出的产业链;应充分发挥产、学、研、金合作在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的作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形成有效对接,用企业机制运作研发项目。以信息化提升产业能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形成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亚文.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C].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蓝皮书,2012.
[2]全省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领跑”全国[J].共产党员,2013,(6).
[3]徐国富.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和示范引领[N].本溪日报,2013-05-24.
[4]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http?押//wenku.baidu.c.
责任编辑 魏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