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以来,陕西省富县按照“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因户施策、扶贫到人”的扶贫方略,整合各类资金,调动各方力量,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县在册贫困人口5445户15924人,当年实现脱贫1997户6207人。2016年,富县将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全年脱贫8020人,其中搬迁扶贫1888户5285人、产业扶贫2036户6518人、教育扶贫209户671人、技能扶贫290户935人、医疗救助348户992人、兜底扶贫710户1502人。

    一、认真核查,精准识别“扶真贫”。2015年3月,富县在全市率先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重新识别工作,结合实际提出了“八不评”、“八优先”原则,首先选定了川塬沟3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试点,随后抽调了299名包扶领导和268名驻村干部,深入全县所有行政村,利用一个月时间,完成重新核户工作。12月又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回头看”,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责任,要求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带头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严把剔除户和新增户进出程序,准确核实了贫困对象、数据信息、扶持需求等。同时,设计开发了《富县贫困户监测管理系统》,可通过一键式查询,快速直观地掌握全县贫困户信息和精准扶贫工作动态。

    二、创新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径”。富县以“一有三无户”(有劳动能力、无资金、无技术、无经营管理能力)为主要对象,以“建基地、破三无”(即建扶贫基地,破解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无经营管理能力)为突破口,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川塬互动、协会托管等产业扶贫新模式,按照每户4000元补助标准,其中30%用于合作社(企业)技术服务、品种引进等补贴,70%用于扶持贫困户建设圈舍、购买种苗农资等,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形成了栽植苹果、舍施养羊、散养土鸡、林下养猪等38个扶贫产业基地,累计扶持贫困户栽植苹果1960亩,种植露地菜1500亩,散养土鸡、舍饲养羊、林下养猪等28000只(头),辐射带动1195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该模式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三、因户制宜,易地搬迁“挪穷窝”。因地制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该县按照与城镇、园区、中心村“三靠近”的原则,因户制宜推进易地搬迁,对农村五保户,全部搬入县乡养老院、敬老院,由政府免费集中供养;对丧失劳动能力且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特困户,利用现有保障房免费进行安置;对居住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按照每户补助10万元的标准,引导其向城镇和社区搬迁,全力推进“一体六配套”,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有活干、能致富、不反弹。

    四、整合资源,整村推进“换穷貌”。富县作为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积极探索创新,整合交通、水利、农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1.9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投向农村扶贫及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成3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加大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授之于渔,技能扶贫“拔穷根”。将就业扶贫和技能扶贫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对无土安置贫困户,多渠道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出台了“企业每安排一名贫困人口就业,县上每年奖励企业1000元,连续奖励三年”的补助政策,鼓励企业为贫困户子女提供就业岗位,已落实贫困人口就业163人;同时,结合企业用工和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积极开展果树管理、养殖、餐饮服务、月嫂、建筑工程、汽车修理、煤油开采等方面培训76期9300余人次。

    六、加大投入,兜底扶贫“保底线”。富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优先提高贫困户社会保障水平。将农村低保补差标准一次性提高到3150元,实现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对贫困户家庭子女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到就业进行“一条龙”帮扶;制定出台了《富县贫困户慢性病及大病救助实施意见》,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同时县财政设立200万元医疗救助基金,对贫困户自付医疗费用进行兜底救助,彻底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

  • 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柳州提升

    卢泽回 郭丽丽摘要: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柳州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通过提高代表性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