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新闻”存在的原因及规避策略
牛皓
[摘要]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近年来“逆转新闻”的频现,是对新闻事业的亵渎。新闻媒体唯有做好把关、核实工作并建立惩罚机制才能杜绝逆转新闻的出现。
[关键词]逆转新闻;失实新闻;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五个基本要求是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这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必须要恪守的原则。但是在当下舆论场中,出现了可笑的“逆转新闻”。
一、什么是“逆转新闻”
顾名思义,逆转新闻就是指新闻事实或情况向报道相反的方向转化,也称“乌龙新闻”。“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逆转新闻”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一条条新闻成了一部部反转剧,这对于以呈现真相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极具讽刺意味。
“逆转新闻”不是偶然事件。2013年,新华网曾经列举了当年的10大经典案例:1、深圳“最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事件;2、京温商城女孩坠楼事件;3、保温箱“烤死”婴孩死于感染;4、“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事件;5、城管“打死”商贩街头“诈尸”;6、网络“大V”薛蛮子被抓;7、三门峡村支书性侵留守妻;8、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走事件;9、网传“济南市民哄抢菊花”事件;10、北京老外撞人事件。
而最近一次发生的“逆转新闻”是“女子救人被狗咬”事件。2015年10月13日,《亳州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利辛一女子为救女童被狗咬成重伤家人盼被救者出来作证》的社会新闻。报道称:“10月12日上午,家住利辛县城关镇李营庄张宏宇的妻子李娟因救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两条大狗咬成重伤,狗的主人不知是谁,也没有等来小女孩家人的一声感谢,现在高额的医疗费更是愁煞一家人。张宏宇希望能有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妻子渡过难关。”此事随即成为被关注的热点,安徽及外地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事件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多方善款。直到17日,捐款已达80余万元,而新闻中所说的“被救小女孩儿”家人却一直没有出现。
随后,媒体对该事件不断追踪,事件曝出诸多疑点,先是有媒体报道李娟被狗咬的地点存在出入,随后又有消息称她并非救人被咬,而是在养狗场被咬成重伤。最先接收伤者的利辛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也表示,当晚急救车是从狗主人家里接走伤者,司机也看到那家人养的两只恶狗,并非如伤者丈夫所说是在路边被咬。而警方称家属报案时未提及“见义勇为”,没有证据无法证实。10月21日,李宏宇承认编造“犬口救童”新闻是为了筹集治疗费。
短短几天之内,整个事件急转直下,新闻的主人公非但不是救人英雄,反而涉嫌民事欺诈将面临法律追责。对于媒体来说,应该反思的是,为何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沦为他们的传播工具。
二、“逆转新闻”产生的原因
“逆转新闻”其本质就是“失实新闻”,区别于“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新闻”;而“失实新闻”则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新闻报道。失实新闻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逆转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以偏概全,采访不全面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是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瞒事实。“全面”是新闻传播五个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在新闻采访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新闻传播的完全真实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和总体真实,并努力揭示所报道事实的真相与本质。由于时间紧迫、采访被拒绝等原因,采写新闻的记者经常会只采访提供新闻线索的当事方,而很难采访到事件的各个方面,在没有完整掌握事件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出报道,势必会留下隐患。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背景因素;涉及的人物有哪些;发展阶段有几个,这些细节都应该一一落实,然后综合分析并融入报道,如果投机取巧只听一家之言,就难免会陷入剧情反转的尴尬局面。
(二)急功近利,“抢独家”心理作祟
在信息爆炸时代,哪家媒体的报道快速、及时,它就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能抓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先机,更能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所以,记者们都以“快速报道独家新闻”为己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只一味追求时效性,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采写。没有充分扎实的采访,编辑对消息的细节也不进一步核实,失实的“逆转新闻”就此产生。
(三)迎合受众,带着“立场”去采访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形式上的客观就是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越是耸人听闻、有“话题”的新闻越有影响力,越是惩恶扬善、强权欺负弱者的新闻关注度越高,所以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经常带着主观情绪对新闻事件进行预判,写出失去客观性的报道。甚至编辑在编辑稿件时也有意把有争议、有噱头的字眼放大,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即使是代表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也曾为“逆转新闻”所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珍妮特·库克的一篇名为《吉米的世界》的报道,讲述了一名生活在贫民区的五岁小男孩的故事,这篇报道以其生动、悲惨的描述极大的震撼了读者,并且毫无争议的摘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然而,仅仅两周之后,这个失实报道就被拆穿,珍妮特-库克不仅被迫辞职,也成为新闻史上一个不光彩的片段。
(四)利益熏心,缺少职业素养
媒体中缺少职业素养的编辑记者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编辑记者成为了利益的牺牲品,让媒体成为实现他们颠倒的价值观的阵地。在“犬口救童”的事件中,部分媒体就是被当事人迷惑,才让这则完全没有经过证实的“逆转新闻”传播出去。
三、如何避免“逆转新闻”
逆转新闻屡屡发生,其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而最直接的受害者正是媒体本身。失实新闻让媒体环境急剧恶化、公信力严重透支。那么该如何避免逆转新闻、失实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呢?
首先,记者要把好第一关。作为最先接触新闻线索、站在第一线的记者来到新闻现场后,要搜集到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和一个“H”:how(怎么样)的细节,缺一不可,并采访事件当中各方观点,尤其是舆论弱势的一方,不能单一收集消息源,而要做到消息源互证。“眼见”不见得“为实”,“有图”也不见得就是“真相”,务必要找到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排除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影响,全面公正地报道。
第二,编辑要做好核实工作。新闻工作者必须对现有的资讯和素材进行过滤和甄别,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核实、确认无误后才能发布。新闻传播要求记者客观报道,但是记者作为一个惯于思辨的个体,很难做到不带有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这时编辑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拿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时,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冷静的头脑,先要核实消息来源、信息提供者,再尽可能将记者对于事实的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之中,做到不虚构、不夸张、不编造。
第三,媒体要设立惩罚机制。“失实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犯错成本太低。很多媒体出现的失实报道在被公众指出后,仅仅作个道歉声明,或者对当事的记者、编辑进行表面的处罚,但媒体本身并未以此为戒,惩前毖后,因此,之后类似的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逆转新闻”的发生,媒体应该花大力气整治“虚假报道”和“失实报道”,健全新闻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打击新闻报道失实;严守规章制度,从记者到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层层把关;提高新闻队伍的素养,弘扬职业道德;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总之,为了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必须要解决好“逆转新闻”的问题。
当然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也应当提高媒介素养,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鱼目混杂的新闻保持清醒的辨别能力。
[摘要]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近年来“逆转新闻”的频现,是对新闻事业的亵渎。新闻媒体唯有做好把关、核实工作并建立惩罚机制才能杜绝逆转新闻的出现。
[关键词]逆转新闻;失实新闻;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五个基本要求是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这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必须要恪守的原则。但是在当下舆论场中,出现了可笑的“逆转新闻”。
一、什么是“逆转新闻”
顾名思义,逆转新闻就是指新闻事实或情况向报道相反的方向转化,也称“乌龙新闻”。“随着新闻报道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逆转新闻”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一条条新闻成了一部部反转剧,这对于以呈现真相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极具讽刺意味。
“逆转新闻”不是偶然事件。2013年,新华网曾经列举了当年的10大经典案例:1、深圳“最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事件;2、京温商城女孩坠楼事件;3、保温箱“烤死”婴孩死于感染;4、“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事件;5、城管“打死”商贩街头“诈尸”;6、网络“大V”薛蛮子被抓;7、三门峡村支书性侵留守妻;8、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走事件;9、网传“济南市民哄抢菊花”事件;10、北京老外撞人事件。
而最近一次发生的“逆转新闻”是“女子救人被狗咬”事件。2015年10月13日,《亳州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利辛一女子为救女童被狗咬成重伤家人盼被救者出来作证》的社会新闻。报道称:“10月12日上午,家住利辛县城关镇李营庄张宏宇的妻子李娟因救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两条大狗咬成重伤,狗的主人不知是谁,也没有等来小女孩家人的一声感谢,现在高额的医疗费更是愁煞一家人。张宏宇希望能有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妻子渡过难关。”此事随即成为被关注的热点,安徽及外地媒体均对此事进行报道,事件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多方善款。直到17日,捐款已达80余万元,而新闻中所说的“被救小女孩儿”家人却一直没有出现。
随后,媒体对该事件不断追踪,事件曝出诸多疑点,先是有媒体报道李娟被狗咬的地点存在出入,随后又有消息称她并非救人被咬,而是在养狗场被咬成重伤。最先接收伤者的利辛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也表示,当晚急救车是从狗主人家里接走伤者,司机也看到那家人养的两只恶狗,并非如伤者丈夫所说是在路边被咬。而警方称家属报案时未提及“见义勇为”,没有证据无法证实。10月21日,李宏宇承认编造“犬口救童”新闻是为了筹集治疗费。
短短几天之内,整个事件急转直下,新闻的主人公非但不是救人英雄,反而涉嫌民事欺诈将面临法律追责。对于媒体来说,应该反思的是,为何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沦为他们的传播工具。
二、“逆转新闻”产生的原因
“逆转新闻”其本质就是“失实新闻”,区别于“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新闻”;而“失实新闻”则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新闻报道。失实新闻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逆转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以偏概全,采访不全面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是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瞒事实。“全面”是新闻传播五个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在新闻采访中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新闻传播的完全真实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和总体真实,并努力揭示所报道事实的真相与本质。由于时间紧迫、采访被拒绝等原因,采写新闻的记者经常会只采访提供新闻线索的当事方,而很难采访到事件的各个方面,在没有完整掌握事件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出报道,势必会留下隐患。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背景因素;涉及的人物有哪些;发展阶段有几个,这些细节都应该一一落实,然后综合分析并融入报道,如果投机取巧只听一家之言,就难免会陷入剧情反转的尴尬局面。
(二)急功近利,“抢独家”心理作祟
在信息爆炸时代,哪家媒体的报道快速、及时,它就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能抓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先机,更能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所以,记者们都以“快速报道独家新闻”为己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只一味追求时效性,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采写。没有充分扎实的采访,编辑对消息的细节也不进一步核实,失实的“逆转新闻”就此产生。
(三)迎合受众,带着“立场”去采访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形式上的客观就是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越是耸人听闻、有“话题”的新闻越有影响力,越是惩恶扬善、强权欺负弱者的新闻关注度越高,所以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经常带着主观情绪对新闻事件进行预判,写出失去客观性的报道。甚至编辑在编辑稿件时也有意把有争议、有噱头的字眼放大,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
即使是代表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也曾为“逆转新闻”所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珍妮特·库克的一篇名为《吉米的世界》的报道,讲述了一名生活在贫民区的五岁小男孩的故事,这篇报道以其生动、悲惨的描述极大的震撼了读者,并且毫无争议的摘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然而,仅仅两周之后,这个失实报道就被拆穿,珍妮特-库克不仅被迫辞职,也成为新闻史上一个不光彩的片段。
(四)利益熏心,缺少职业素养
媒体中缺少职业素养的编辑记者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编辑记者成为了利益的牺牲品,让媒体成为实现他们颠倒的价值观的阵地。在“犬口救童”的事件中,部分媒体就是被当事人迷惑,才让这则完全没有经过证实的“逆转新闻”传播出去。
三、如何避免“逆转新闻”
逆转新闻屡屡发生,其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而最直接的受害者正是媒体本身。失实新闻让媒体环境急剧恶化、公信力严重透支。那么该如何避免逆转新闻、失实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呢?
首先,记者要把好第一关。作为最先接触新闻线索、站在第一线的记者来到新闻现场后,要搜集到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和一个“H”:how(怎么样)的细节,缺一不可,并采访事件当中各方观点,尤其是舆论弱势的一方,不能单一收集消息源,而要做到消息源互证。“眼见”不见得“为实”,“有图”也不见得就是“真相”,务必要找到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排除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影响,全面公正地报道。
第二,编辑要做好核实工作。新闻工作者必须对现有的资讯和素材进行过滤和甄别,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核实、确认无误后才能发布。新闻传播要求记者客观报道,但是记者作为一个惯于思辨的个体,很难做到不带有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这时编辑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拿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时,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冷静的头脑,先要核实消息来源、信息提供者,再尽可能将记者对于事实的意见寓于对事实的客观叙述之中,做到不虚构、不夸张、不编造。
第三,媒体要设立惩罚机制。“失实新闻”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犯错成本太低。很多媒体出现的失实报道在被公众指出后,仅仅作个道歉声明,或者对当事的记者、编辑进行表面的处罚,但媒体本身并未以此为戒,惩前毖后,因此,之后类似的事件仍然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逆转新闻”的发生,媒体应该花大力气整治“虚假报道”和“失实报道”,健全新闻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打击新闻报道失实;严守规章制度,从记者到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层层把关;提高新闻队伍的素养,弘扬职业道德;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总之,为了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必须要解决好“逆转新闻”的问题。
当然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也应当提高媒介素养,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鱼目混杂的新闻保持清醒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