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满意度指数测度研究
丁宁 黄涛
摘 要:文章将通过建立农民安置社区主体对社区环境满意度的因子,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并建立相关模型测度基于农民安置社区主体满意度的社区发展指数。
关键词:安置社区;满意度;发展指数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安置社区,其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不同于农村社区,有着独特的人口结构、思想观念和环境要素,在治理中存在着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公共环境的"脏、乱、差"影响社区的整体风貌,有悖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目标。
1 农民安置社区产生的原因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凭借高效的工业用地审批制度快速承接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获得"Made In China"的全球分工地位。乡镇企业和开发区承载工业化的主要平台,形成粗放被动的"城镇化"。
农村地区的社区典型形式是农村,城市的典型社区是居住小区。但是,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安置社区作为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瓦解了农村原有的乡土型社会,大量失地农民被市民化。
农民安置社区兼有城市与乡村的特点,两者双重影响社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民安置社区的经济结构、人口组成、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社区的分异。"新市民"行为的二元性,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城市本身的二元性,使之具有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混合特征,反映在社区生活上产上表现为"新市民"对新型的城市社会尚未适应。
2 农民安置社区居民特征与居住环境的特点
农民安置社区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结构复杂。其居住主体主要是农民,但社区中也存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购房者,造就社区人员流动性大,层次不均。(2)就业层次复杂。居民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出租房屋、务工和经商是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外来人员的职业分布更加复杂。(3)社区组织、机构职能交叉。由于失地农民快速的市民化,其在管理上从原来的村落管理型向城市社区管理型转变。但是,这类社区同时存在"居委会""村支部""村委会"等组织机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很多工作很难做到位。(4)文化交融困难。从情感和心理来讲,农民对原有的村落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城市竞争文化、法制观念、效率意识等现代的观念对"市民化"后的农民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两种观念的融合还需要时间。(5)物业管理困难。社区居民对"花钱买服务"的观念很反感,这种意识和行为直接导致社区物业管理的困难,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物业管理水平低,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水平和生活质量。
3 构建农民安置社区环境指数模型和指标体系
(1)模型和指标体系
文章从社区的基本建设、社区服务、居民感知、意愿表达等方面设计问卷实地调研,将社区主体的满意度融入农民安置社区环境发展指数中,建立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
文章从居民的生活需求、居民参与度、社区制度建设、居民感知、意愿表达等方面提出假设:假设H1:社区居民意愿的表达渠道越通畅,社区居民满意度就越高;假设H2:居民感知越强、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假设H3:居民参与度越高、对社区的满意度影响就越大;假设H4:社区的制度建设水平越高、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假设H5:社区的服务绩效水平越高、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
建立的指标体系如下:
(2)农民安置社区发展指数测度
文章将利用两种方法进行指数的测度,一种是基于AHP方法,另一种基于PCA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侧重,前者是建立在主观意愿基础之上的层次分析法,后者更多的建立在客观调研基础上的分析,通过计算权重,采用加权法测度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发展指数。两种方法计算权重如下表所示:
4 分析及结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基于PCA和基于AHP两种方法计算社 区发展指数在权重上的区别,其中,两种最大的分歧在于"基本建设与公共设施"、"居民的期望"和"居民整体满意度"这三个因子上,专家们更加注重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对发展指数的影响, PCA的分析方法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将所得权重与问卷题目的平均得分进行加权处理,最终计算出相应的社区发展指数值为73.76和73.80分。两种方法所计算的社环境区发展指数都属于中等程度,说明目前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的改善还有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陈晓莉,白晨. 回迁安置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与思路[J]. 学习与实践,2012,04:83-89.
[2]仇凤仙.从差序到单元:安置社区的管理再置研究--基于NJ市D社区的个案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14,05:164-167.
[3] 夏永久,朱喜钢.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J]. 地理科学,2013,08:918-925.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编号ZMYB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