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须“三思”

    刘建明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各地都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都应把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天职,时时照照焦裕禄这面镜子,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基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官思想境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三思”。

    一思“我和群众有啥不同”,牢记宗旨祛官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诚然,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员,都不能忘记自己也来自百姓,是穿百姓衣,吃百姓饭的人,切不可一走上领导岗位,就自以为高人一等,忘乎所以,官气十足,习惯于打官腔、摆官架、耍官威,对群众盛气凌人,漠不关心,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要避免这一点,领导干部就需要经常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手中的权力来自哪里、我和群众有啥不同的问题,时刻牢记“我是谁”,这样才能自觉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为民服务看得重一些,从而不断深化宗旨观念,强化群众观点,保持党员本色,进而摒弃官气、彰显民气,最终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二思“我离群众有多远”,亲民爱民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不可否认,尽管现在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了解社情民意的路径越来越宽,但有的干部却离老百姓越来越远了,跟老百姓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却越来越少了。针对这种脱离群众的现象,作为领导干部,不妨反躬自省,多问问自己与群众的感情深不深、与群众的距离远不远、群众在我心中的分量重不重,这样才能认清问题,找准差距,弥补不足,积极主动地在感情上亲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以民忧为己忧,以民乐为己乐;在行动上广接地气,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厂矿车间,走乡间的泥巴路,坐群众的木板凳,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进而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思“我为群众能做啥”,真抓实干增锐气。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部门或地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就应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多认真反思立足本职能为群众做啥、回报社会能为群众做啥、顺应形势能为群众做啥,就应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意识、“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面对责任敢担当,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凡是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事,认准了就努力去做,力争以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用实际行动和实在效果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