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孙蔚菁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环保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居民参与环保的途径和积极性以及环保督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存在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不高,环境保护税法不够完善、执行不力,教育宣传主体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在绿色经济、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创新环保教育和宣传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环保工作 环保产业 法律执行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环保工作基本情况
在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环保工作不断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1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除《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中对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进行阐述外,我国还有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覆盖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的一套完整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信用制度、环境财政政策、绿色税费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等多项环境经济政策也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有的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具有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层次多样等特征。
1.2环保参与渠道增多,参与度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自1995至2015年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①,通过对环保信访、电话和网络投诉等各项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1995-2006年的环保来信数量逐年增加,群众来访批次也在2002-2005年达到比较高的数量,这说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民众对于环保工作的参与程度在逐渐提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投诉的数量在2015年达到了164.7万件,远超过通过信访方式反映环境问题的次数。相较高峰时期来说,2011年至2015年间的来信数量较低,这与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有较紧密的关系。总体来说中国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多渠道、高参与度的特征。
1.3环保督察力度逐渐加大
省级环保督察工作正式开启,旨在建立深入基层的监督网络。督察组进驻督察环保相关工作,包括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交办信访件办理情况,重点督察“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包括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区域性、流域性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等;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1]督察结果移交省委组织部,作为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组织督察工作上也有着比较成熟的组织体系。
2 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环保工作不断深入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下的新常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污染治理投资有待提高
环保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基础较为薄弱的阶段,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总体投入不足,开发能力不强,宏观调控不足,使得发展绿色经济在较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2]
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指标。就目前的数据②来看,历年以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比重在1%至2%之间浮动,最高为1.67%。而要控制污染,比重应提高至2%至3%,工业治污投资占环保总支出比重在2%至4%之间,而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在5%至7%之间。我国的环保支出占比与发达国家相较而言仍存在一定差距。
2.2环境保护税法有待完善
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环保税的开征,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环保税开征无疑是我国在环保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人的排污行为不会受到环保税的制约。第二,目前环保税仅强调惩罚,缺乏正向的激勵机制。第三,税法在有关收入的使用去向问题上暂时没有明确的规定。
2.3环保工作中的执行不力仍然存在
环保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致使环保政策的预期效果难以实现。第一,执行过程中主要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较为单一。第二,环境政策的执法成本较高。第三,环保部门与其他各部门没有形成网络状的监督管理机制。第四,不少违规企业或个人为了规避破坏规则受到惩罚而带来的更大风险,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
2.4教育宣传的主体和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承担环保教育宣传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和社区组织。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组织,智育在目前的形势下占较大比重,环保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基础教育中的环保教育效果受到学校的教学安排、老师的环保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区主要是通过张贴海报、宣传画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总之,现有教育宣传主体上的局限和宣传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亟待解决。
3 相关建议
人与自然本就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如果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必将受到惩罚。市场经济带来了繁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享受富足物质的同时,我们也应回头看看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非水火不容,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之相得益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3.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继续增加环保投入
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就是对两者的完美平衡。政府应当对包括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对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采取适当放宽贷款限制、加大补贴力度、减免税收等措施以促进其良性发展。[3]
同时,国家要继续加大对环保治污的投入,2017年节能环保支出5672亿元,增长19.8%①,可以看出,国家对环保事业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环保支出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不断加大对环保支出的投入以推动环保工作发展。
3.2完善环保法律和税制
首先,新环保法中提及的“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这一原则,应当在各地财政局和环保局的协同下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的进行。
其次,环保税的纳税人面向企业,排放污染物的个人无需缴纳环保税,尽管企业是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居民个人的排污行为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应当配合相应的惩处措施以抑制居民的排污行为。在现有环保政策中增加关于个人污染环境的处罚条令,能够有效地限制个体的污染行为,这样能够促使公众保护环境,也为环保监督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最后,污染的治理需要物质投入的支持,因此,对于环保税收收入,应当由各地政府部门根据本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划拨适当比例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去。[4]
3.3完善并严格执行法律及相关规定
创新环境政策执行方式,发挥市场机制对落实环保政策的作用,采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方法,使政策执行者提高效率,企业加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组织与个人发挥监督作用。
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污染企业登记管理网络体系,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对污染企业的便捷、高效管理。
环保政策制定部门应当考虑到政策可能涉及的各个部门,尽可能地完善对各部门职责及权限的规定,以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环保工作进程。
政策执行部门要对执行人员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业务方面的培训,做好腐败预防工作,同时提高业务能力。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主体多元、内容全面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对执法部门进行考核与评估,提高其执法效率,这对于提升环保政策实效十分重要。[5]
3.4创新环保教育宣传形式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与观念,鼓励承担教化育人功能的组织和个人创新环保教育形式。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自觉监督和约束身边企业或个人的污染行为,并建立起惩罚机制,多举行以节约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居民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媒体承担起更多传播环境现状和宣传环保行为的责任。企业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研讨活动,鼓励开发和推广具有创新性的节能减排应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颖.陕西环保督察助力高质量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8- 04- 05(006).
[2] 赵云皓,孙宁,辛璐,陈旭,马春晖.环保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政策制度作用力研究[J].中國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34- 37.
[3] 岳文飞,陈曦.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4] 陈亮.全球环境政策研究2017[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8.
[5] 唐啸.正式与非正式激励:中国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环保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居民参与环保的途径和积极性以及环保督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存在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不高,环境保护税法不够完善、执行不力,教育宣传主体和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在绿色经济、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律、严格执行法律、创新环保教育和宣传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环保工作 环保产业 法律执行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环保工作基本情况
在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环保工作不断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1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除《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中对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进行阐述外,我国还有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覆盖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的一套完整法律法规体系,环境信用制度、环境财政政策、绿色税费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等多项环境经济政策也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有的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具有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层次多样等特征。
1.2环保参与渠道增多,参与度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自1995至2015年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①,通过对环保信访、电话和网络投诉等各项数据的观察,可以发现,1995-2006年的环保来信数量逐年增加,群众来访批次也在2002-2005年达到比较高的数量,这说明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民众对于环保工作的参与程度在逐渐提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投诉的数量在2015年达到了164.7万件,远超过通过信访方式反映环境问题的次数。相较高峰时期来说,2011年至2015年间的来信数量较低,这与自媒体的不断发展有较紧密的关系。总体来说中国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多渠道、高参与度的特征。
1.3环保督察力度逐渐加大
省级环保督察工作正式开启,旨在建立深入基层的监督网络。督察组进驻督察环保相关工作,包括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交办信访件办理情况,重点督察“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包括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区域性、流域性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等;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1]督察结果移交省委组织部,作为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组织督察工作上也有着比较成熟的组织体系。
2 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环保工作不断深入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下的新常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污染治理投资有待提高
环保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基础较为薄弱的阶段,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总体投入不足,开发能力不强,宏观调控不足,使得发展绿色经济在较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2]
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指标。就目前的数据②来看,历年以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比重在1%至2%之间浮动,最高为1.67%。而要控制污染,比重应提高至2%至3%,工业治污投资占环保总支出比重在2%至4%之间,而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在5%至7%之间。我国的环保支出占比与发达国家相较而言仍存在一定差距。
2.2环境保护税法有待完善
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环保税的开征,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环保税开征无疑是我国在环保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人的排污行为不会受到环保税的制约。第二,目前环保税仅强调惩罚,缺乏正向的激勵机制。第三,税法在有关收入的使用去向问题上暂时没有明确的规定。
2.3环保工作中的执行不力仍然存在
环保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致使环保政策的预期效果难以实现。第一,执行过程中主要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较为单一。第二,环境政策的执法成本较高。第三,环保部门与其他各部门没有形成网络状的监督管理机制。第四,不少违规企业或个人为了规避破坏规则受到惩罚而带来的更大风险,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
2.4教育宣传的主体和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承担环保教育宣传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和社区组织。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组织,智育在目前的形势下占较大比重,环保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基础教育中的环保教育效果受到学校的教学安排、老师的环保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区主要是通过张贴海报、宣传画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总之,现有教育宣传主体上的局限和宣传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亟待解决。
3 相关建议
人与自然本就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如果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类必将受到惩罚。市场经济带来了繁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享受富足物质的同时,我们也应回头看看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非水火不容,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之相得益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3.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继续增加环保投入
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就是对两者的完美平衡。政府应当对包括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在内的绿色产业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对从事绿色产业的企业采取适当放宽贷款限制、加大补贴力度、减免税收等措施以促进其良性发展。[3]
同时,国家要继续加大对环保治污的投入,2017年节能环保支出5672亿元,增长19.8%①,可以看出,国家对环保事业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的环保支出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不断加大对环保支出的投入以推动环保工作发展。
3.2完善环保法律和税制
首先,新环保法中提及的“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这一原则,应当在各地财政局和环保局的协同下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的进行。
其次,环保税的纳税人面向企业,排放污染物的个人无需缴纳环保税,尽管企业是排放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居民个人的排污行为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应当配合相应的惩处措施以抑制居民的排污行为。在现有环保政策中增加关于个人污染环境的处罚条令,能够有效地限制个体的污染行为,这样能够促使公众保护环境,也为环保监督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最后,污染的治理需要物质投入的支持,因此,对于环保税收收入,应当由各地政府部门根据本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划拨适当比例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去。[4]
3.3完善并严格执行法律及相关规定
创新环境政策执行方式,发挥市场机制对落实环保政策的作用,采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方法,使政策执行者提高效率,企业加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组织与个人发挥监督作用。
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污染企业登记管理网络体系,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对污染企业的便捷、高效管理。
环保政策制定部门应当考虑到政策可能涉及的各个部门,尽可能地完善对各部门职责及权限的规定,以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环保工作进程。
政策执行部门要对执行人员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业务方面的培训,做好腐败预防工作,同时提高业务能力。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主体多元、内容全面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对执法部门进行考核与评估,提高其执法效率,这对于提升环保政策实效十分重要。[5]
3.4创新环保教育宣传形式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与观念,鼓励承担教化育人功能的组织和个人创新环保教育形式。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自觉监督和约束身边企业或个人的污染行为,并建立起惩罚机制,多举行以节约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居民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媒体承担起更多传播环境现状和宣传环保行为的责任。企业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研讨活动,鼓励开发和推广具有创新性的节能减排应用技术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颖.陕西环保督察助力高质量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8- 04- 05(006).
[2] 赵云皓,孙宁,辛璐,陈旭,马春晖.环保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政策制度作用力研究[J].中國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34- 37.
[3] 岳文飞,陈曦.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4] 陈亮.全球环境政策研究2017[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18.
[5] 唐啸.正式与非正式激励:中国环境政策执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