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李修生


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我们践行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通过四个实例诠释这一理念,有力地证明了物理教学需要贴近日常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地育人.
关键词:教学;联系;实际;实践
1问题的缘由
不久前,新华网等各大媒体相继做了类似题为“错误答案沿用5年无人察觉,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的报道,引起不少社会轰动,轰动的焦点是一道奥赛试题的答案是错误的,且沿用了五年,竟然无人察觉.直到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九岁的罗弋同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才推翻了原有的参考答案.
且看原题:
150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被顺序编号为1,2,3,4,…,150.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再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拉线各拉一下,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几盏?
答案:从1到150,3的倍数有:150÷3=50(个)
5的倍数有:150÷5=30(个);
3×5=15,3和5的公倍数有:150÷15=10(个)
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150-50-30+10=80(盏).
乍一看,是好像没什么不对.但仔细分析可知,这里的80盏仅表示没拉拉线的80盏灯,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这80盏灯当然亮着.而题目条件“(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暗示了每盏亮着的电灯会因拉线开关拉一下断电而熄灭、再拉一下通电而发光(亮),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10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故最后亮着的灯应为80盏+10盏=90盏.
罗弋同学就是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推翻了沿用了五年无人察觉的错误答案.
由此可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是多么重要.
2“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比如米分米厘米、年月日、时分秒、元角分等等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单位,在物理课堂中就上升为一个“单位换算”的问题,如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dm=100cm、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3600s,更重要的是要将“单位换算”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应用中去.
例1(2015年江西省修水县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有一则微信笑话.某人写出如下式子: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结论1元=1分.说“数学”老师看到后,没撤了,因为一点破绽都没有.难道真的没有破绽?现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说说问题在哪?并作纠正.
该题涉及规范“单位换算”的问题,可以100分=10×10分,还是100分;但100分≠10分×10分,不然就有“100分=10分×10分=100平方分”的笑话.
3理论联系实际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学应该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来进行.物理情景是指物理问题经过理性思考后在人脑中形成的有关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的反映,是实践到认识的反映.物理情景教学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认识科学地应用到实践、实际中去.
例2(2009年昆明市中考物理试题)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最大融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熔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从而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的情况.如图A为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直流熔冰电源示意图, “+”、“-”是熔冰电源的两极.(进行熔冰时交流电已切断)
若要对甲、乙两地之间的“2”和“3”两根输电线同时熔冰,请你在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切实可行的连接,实现熔冰.
很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解答,可以并联连接如图B、可以串联连接如图C.这些同学把物理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可是,没有把它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没有注意题目中的实际情景:“图A为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直流熔冰电源示意图”,显然,在“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重新架线是不现实的,何况是“线路结冰”的恶劣天气.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只能串联连接如图D.可见,脱离具体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犹如“纸上谈兵”,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加强实践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于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真实过程的认识,发展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3(2016年黄恕伯老师的“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讲座)两本硬皮练习本,薄的那本只有15页,把它的每页都交叉插在另一本中,用两个不锈钢小夹子夹着.夹子对练习本的压力(经测量)约为20N,所有动摩擦因数均取0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班上两名力气最大的同学每人用手捏緊其中一本练习本跟拔河一样进行对拉,有可能把它们拉开吗?请说出你的估算过程.
许多学生根据计算:每两页间的最大摩擦力为f0=μN0=03×20N=6N ,两练习本间的最大摩擦力为f=2×15f0=180N ,而且班上两名力气最大的同学拉力肯定大于180N,于是得出结论,能把两本练习本拉开.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可以拉开吗?由于缺乏实践体验,没有注意“用手捏紧”“对拉”.“用手捏紧”使压力大大增加了,导致最大静摩擦力,远不止180N .因此,“用手捏紧”“对拉”很难拉开.
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教学更离不开实践,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家.只有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育人,才能避免或减少“错误答案沿用五年无人察觉”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晓蓓,朝力格错误答案沿用5年无人察觉 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Z].新华网,2016(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探微

    左晓庆[摘要]在高中生物学“染色体变异”教学中,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单倍体育种等。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可

  • 浅析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

    戴诗澜摘要:近年来有关公共危机的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样的事件对国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新闻是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