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陈康
摘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国家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完善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在现代学徒制引领的职教思维框架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研究中,以國际商务专业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通过“一引领”、“双元主体”、“一目标”的合力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实现从理论和实践上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国际商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Abstract: A sound and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system is a necessity to implement supply-side reforms, 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alize our countrys dream from a big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strong manufacturing power. In the study of the cohesive system of the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al cours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led by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link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rough “one lead” and “dual subject” as well as“one goal”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y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teaching quality safeguard mechanism.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nk and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 Vo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一、引言
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教育层次的有效衔接是外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结构性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大跨越转型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体系迈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乃至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师徒传带培训教育理念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和理念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同育人、共享教育成果的职业教育制度,即坚持以政策引领和主导,实施“双元主体、双元身份、双元培育、双重导师、双轨评价、多维指导”等全方位立体化指标体系来解决教育方式、学生身份、课程体系构建、学习机制和教学成效评价方式等问题。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和企业参与共同育人,实现职业教育“双精准”目标和“五个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特性。
本文坚持以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为指引尝试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以学徒制企业为实践主体、以学生为本体探讨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两个办学层次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课程衔接问题。本文试图设计通过政策引领,以“双元主体”为驱动,实现“一目标”和学校、企业共同开发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在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此外,在实践环节上,实现学生的岗位通用职业技能、专业化特别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举措
(一)确定“双元主体”
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采用“3+2”模式培养,即中职学制三年加高职学制两年的五年贯通制教育模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型的育人机制,针对合作企业的人才定位需求以及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采取联合招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开发、教学环节编排、专业特色和课程标准等与企业深入合作,实现共同管理、一体化育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专业群和对应的产业为基础,以相互服务为纽带,组建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主导、职业院校和学徒制企业共同为主体单位组成的教学管理委员会来共同实现教学运行,现代学徒制要签订“双合同”,即学徒与企业签订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政府加大对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的教育资源投入。
(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地区对国际商务不同层次岗位人才需求急剧增长。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需求,除了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求扩大知识面,做好职业前景规划,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前期的调研论证,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可归纳为:1.中职阶段旨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国际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缮制业务等岗位工作。具备外贸信用证业务处理、缮制货运单据、缮制报检单据、缮制原产地证明等各类外贸单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助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岗位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中等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高职阶段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等岗位工作,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客户开发与维护、跨境电商平台店铺开设与运营、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报关单据缮制等单证业务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和创新创业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三)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业态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双精准”目标和“五个对接”的战略举措。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本质内容是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财经类专业,尤其是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深度调研,课程设置太泛太广,能力目标不明确,与高职的衔接不够,现代学徒制的培养也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与企业合作的紧密度不够。通过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归属感不强,离职率高,企业前期的投入无法得到回报,导致企业参与学徒制积极性不高;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涉外工作的人才,对人才培养的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在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和层次的科学提升。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目的是要解决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岗位实践与教学课程零对接问题。因此,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流程以及对应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开发基于工作任务为驱动机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是以“岗位任务(项目)驱动为主导”,以岗位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流程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具体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最小的单元是课程,组织结构单位是课程(项目)模块,实施依据是课程(项目)标准。按照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规定和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要求,现代学徒制课程模块体系分为职业素养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1.职业素养养成课程模块
此模块主要能让学徒通过对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领悟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树立良好职业素养的必要性,为学徒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的准确定位夯实基础。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三课”(思修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计算机基础课和应用文写作等,“三课”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相关部委文件制定和落实;其它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考核手段等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如可设置企业6S定置管理、生产安全、创新创业类等课程,如表1所示。
2.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
此模块的培养目标是领悟同一行业必备的通用专业技术基本技能,掌握不同企业共同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以便能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岗位上应用自如。本模块需要以岗位说明操作指南为落脚点,适用于多个不同企业的同类岗位,探索技术领先企业的技术培养流程和特点,培养人才在行业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构成应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包含专业学科实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够用的基本技术技能,是以行业岗位通用的项目任务和职业要求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内容,论证和编制课程标准。该模块所有课程设定为专业必修课,每位学徒必须通过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中的规定课程考核,获取全部学分,如表2所示。
3. 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
此模块的培养宗旨和目标是让学徒掌握学徒制试点企业具体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必备能力。学徒选定专业(岗位)群内某一专业方向,以某一专业岗位方向的核心能力为依据、对应相应岗位方向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为参考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不同岗位方向的技术技能课程组合模块供学生选定。培养方案可采用整周实训或项目模块化培养模式。
从学徒制试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培养此行业内企业的特定方向岗位能力。依据岗位类型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中可有几个方向课程模块,学徒可以自行选定,如表3所示。
4. 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学徒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还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主动学习,从专业外的知识中锤炼出适应职业转变和岗位变化的能力。在这一课程模块中,学徒自由选定课程,与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商定学习计划,以达到扩大专业知识视野和拓展专业外能力的目的。
三、现代学徒制下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多维主体职责
树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和学生多维人才培养观,明确职责分工,从政策保障、经费划拨和媒体宣传等方面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推行提供保障措施。政府、行业、学校应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趋势出发,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從税收等方面落实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提升职业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为推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获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
(二)实施“双导师”队伍建设,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学校要建立学徒双导师制度,学生入校时就配备专职思想和职业规划导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职业成长,成为“学校公民”;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具备职业意识,逐步向“企业公民”转变;企业导师指导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教材。
(三)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推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还需要在教学管理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实施创新,学校与企业协商明确学徒完成培训所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统一培训的内容和考试考核方式。同时,应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和企业需求,建立灵活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如中高职衔接综合素质学分制度、弹性学分制、学分互换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灵活安排理论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等,激发学生参与中高职衔接考核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互补教学短板,企業导师多向学校导师学习实际教学方法,学校导师多向企业导师学习实践教学技巧,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深入探讨教学疑点,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四、结语
本文将现代学徒制理念置于构建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框架中,明确了学徒制的“双元主体”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的四大模块,明确了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要求和衔接标准,最后指出,在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有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需要从法律和政策、实施主体责任、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今后,将在适用于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办学层次的具体岗位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精准对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对接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汤飚.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6(4):133-135.
[2]吴铭峰,蔡丽巍.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34-36.
[3]亚玫. 政府主导下的中高职贯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39-41.
[4]张志强.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四化”式现代学徒制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8(2):36-38.
[5]祝成林. 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任务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8):13-18.
[6]吴建洪.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素解析[J].职教通讯,2016(5):5-8.
[7]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高职衔接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