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物智企业视角下的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云大物智等新技术在带给人们生活变革的同时,也给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挑战。高职作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主要阵营,面对云大物智等新技术的变革不能坐等改变,要主动参与到企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去。本文从“云大物智”新技术带给企业新安全问题分析,提出构建“2+1+1”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旨在破解“云大物智”企业人才需求困境,解决高职信息安全的“人职匹配”问题。

    关键词:云大物智;高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一、“云大物智”新技术带给企业新安全问题分析

    企业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是以边界为核心设计,基于边界构建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相当于为企业构建了一面安全墙,通过边界不知防火墙、VPN、入侵检测设备、安全沙盒等安全硬件产品,将来自企业外部的安全攻击和入侵检测挡在边界外。而“云大物智”等新技术的应用是的传统IT基础架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平台、业务、用户和终端等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传统的物理物理安全边界消失,并带来了更多的网络风险,传统的边界安全防护效果有限。当新的技术应用于安全领域中也會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一是,技术本身的脆弱性会伴生新的安全问题,如,大数据在交易时可能被买家二次授权,从而侵害卖家的利益;二是,新技术可能让其他事物变得不安全,如,大数据可以通过分析统计等手段挖掘用户隐私,这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已经不能很好的胜任“云大物智”等新技术变革中的企业安全岗位,社会急需适用的信息安全人才投入到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岗位。二、构建“2+1+1”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破解“云大物智”企业人才需求困境

    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围绕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要符合企业“人职匹配”标准,而高职教育改革也从未停止,这其中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是热门话题。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未停止,典型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一些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效解决了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很多高职中得到了复制和推广。然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实践且包含多种新因素不断出现的挑战,还有一定的地域性。高职应结合地域经济特点和专业(群)特色发展科学系统设计个性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信息安全专业(群)要适应“云大物智”等新技术下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新要求。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紧紧围绕如何把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云大物智综合安全人才。

    笔者课题组通过改革实践,构建了校企合作下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在校2年学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通常包含公共课、信息安全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等,实践内容以校企合作共建的信息安全硬件平台为主要载体,配套相关实训手册、指导书等软资源,通过虚实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能较为真实接触到信息安全专业必备的硬件设备操作,并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渗透测试和安全服务项目;“1”是指1个学期的跟岗实习,主要是将在校2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检验,学习企业文化和制度规范要求,明确不同安全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最后一个“1”是指1个学期的安全实战,参与到合作企业负责的安全项目以及参加“护网行动”等真实安全项目。本人才培养模式,关于人才培养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设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设计为“校+企”结合方式吗,学习过程才去虚拟仿真与真实环境相结合;人才培养评价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在校内由校方主导,企业不定期检查,在企业由企业主导,校方参与,考核评价严格按照企业员工考核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实习环节,解决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重要的几个问题。

    总之,“云大物智”等新技术的到来不仅仅带给企业信息化产业结构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新问题,企业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要紧密对接信息时代技术变革和需求,及时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安全人才。但是,“云大物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对于高职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可借鉴的案例,行业也缺乏“云大物智”安全人才标准。如何提高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先行。校内学习内容和方式还需要实践检验,不断调整;校外顶岗实习还需要细化相关制度,规范实习活动;考核评价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全年建设和检验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吴交树.高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软环境”建设探新[J].中国宽带,2020(5):26.

    [2]吴交树.东北地区高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策略[J].广东蚕业,2019,53(10):132-133.?DOI:10.3969/ j.issn.2095-1205.2019.10.82.

    [3]吴交树.高职网络类专业群协同建设方案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0):157.

    [4]徐伟,陈靖.“人职匹配”视域下“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2日第7版.

    作者简介:

    吴交树,1979年9月出生,男,吉林抚松人,汉族,本科学历,任职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技术。

    基金项目:

    中国电子劳动学会2020 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课题编号:Ciel2020061)”研究成果。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1年度科研课题(课题编号:GXHZW20200914)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民俗摄影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钟俊杰摘要:民俗摄影是一门新兴的摄影类型,以民俗为题,真实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在当下,许多传统民俗活动、技艺面临着消亡和无人继承的危

  • 从潞王琴看分藩制发生的必然性

    段佳薇摘要:在新乡市北、凤凰山南麓,埋葬着明代藩王朱翊鏐及其次妃赵氏,这座潞王陵为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葬。明朝自明太祖

  • 现代杂技对演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李贞龙摘要:雜技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期望在表演杂技节目的过程当中,将杂技的魅力完全地展现出来,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