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分析
李婧瑗
摘要:制造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循环性差,是导致产业落后于时代的主要原因。发展循环经济,并实现协同创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从技术、投入以及制度方面,分析了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其创新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制造产业提供参考,提高协同创新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制造产业链 循环经济 协同创新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协同理论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所谓协同,即以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充分利用两者的联系,使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集成化系统的一种模式。将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到制造业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能够有效解决制造业存在的材料浪费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见,为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对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1 产业链与循环经济
1.1产业链
产业链是描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的一项概念,包括结构与价值两种属性。信息化时代,该概念在制造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制造产业链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往往由不同部分构成。单独由同一企业生产产品,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困难度较大。因此,生产时,众多公司必须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共同为生产的过程服务。随着上述生产模式的扩大,产业链由此产生。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要求各制造产业,在“协同”的情况下,相互配合,提高生产质量。在此过程中,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效果是否良好,则是决定最终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1.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所形成的一项经济模式。该模式要求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情况下,使社会各行业得到发展与进步。循环经济的出现,引起了国家以及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参与产业链的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与其他企业联合。在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2]。可见,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竞争力,有必要将产业链纳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创新,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上述发展模式,对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市场活跃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
2.1技术创新问题
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协同创新问题,体现在产业链发展技术、产品处理技术、产业链创新技术,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四方面。就产业链废弃物处理技术而言,制造产业链生产的过程,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上述废弃物如丢弃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循环经济理念相背离,对产业链的发展不利。可见,为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相应的处理技术,应用到技术的协同创新过程中较为必要[3]。需注意的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均应有所作为。需要共同对技术进行研发,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对本国技术进行创新。从而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改变现状,提高技术的配套性,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2.2投入创新问题
协同投入,同样是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制造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构成产业链的各个企业,是否能够协同投入大量的经费、人力以及物力,均属于决定循环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的主要因素。生产时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着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决定着产品对外界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投入。技术水平低的产品,在环境及资源保护方面,投入往往较小。因此,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样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导致技术研发水平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才不足,另一方面则在于协同投入不足。加大经费的协同投入,能够有效增强产业链的后备动力。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产业链的发展,还远远未达到上述标准。加强协同投入创新,已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2.3制度创新问题
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合作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方面。就合作机制而言,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否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相互协作完成生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的环境效益。如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沟通,集成效应将难以实现,合作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就激励机制而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均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发展期间,企业对循环经济,以及协同创新的相关问题不重視。因此,企业所具备的协同创新能力同样较低。为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必须大量投入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生产成本将显著提升。如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鼓励,循环经济的实现,将面临较大的阻碍。
2.4创新缺乏连续性
制造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方案,一般难以达到完善的水平。必须确保协同创新的过程具有连续性,方可使发展方案得到持续性的优化。但就目前来看,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虽能够相互协同合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方案。但当方案确定后,却很少给予改革及优化。鉴于社会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仅以同一方案为依据进行发展,极容易导致方案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逐渐消失,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利。可见,为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实现,制造产业链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协同创新的连续性得以提升。
3 实现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途径
3.1协同进行技术创新
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协同创新,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技术进行创新:第一,产业链发展技术:制造产业链可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技术进行创新。确保企业发展所秉承的理念,均能够与国际接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提高制造产业链环境效益的目的。第二,产品处理技术:制造产业链中,产品处理不合格,容易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产品处理技术进行创新。例如:生产过程易产生废水的制造产业链,可将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利用间隙为15mm的机械格栅以及沉砂池,使有机物与悬浮物,能够沉淀在池中。第三,废弃物处理技术:制造产业链应对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使循环经济得以实现。
3.2协同加大产业投入
加大研发以及设备投入,是提高制造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链中的企业实现协同创新的主要途径。对此,制造产业可适当增加研发资金,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引入各项信息化设备,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例如:制造产业可将“产业链分析系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产业链运行过程中,该系统可自动收集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某制造产业在发展指标方面出现了异常,系统会立即提醒该产业的经营人员,对异常现象给予处理。当A制造产业需与B制造产业联合时,两大产业需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互相提供详细的数据。确保两者能够实现数据交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解决协同创新问题,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3协同改革发展制度
积极改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以及联动反应机制,对循环经济的实现,以及协同创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国家可建立激励机制,对制造产业链中表现较为优越的企业,给予资金以及技术鼓励。而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则应与客户相互沟通。鼓励客户针对自身存在的创新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如客户所提出的建议可行性较强,企业则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纳其建议,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够得以体现。制造产业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一旦某一企业改革了制度,必须主动与其他企业联系,向其介绍技术的改进思路。从而带动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对制度进行改革。在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3.4实施全过程创新模式
所谓全过程创新模式,即包括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问题分析,以及方案优化四大流程的协同模式。该模式本身既具有循环性强的特征,又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可首先各自分析自身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共同制定发展方案并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每个企业均应观察方案是否存在漏洞。一旦发现漏洞,产业链中的企业均应共同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新的方案执行后,同样需经上述过程被验证。采用上述模式发展,能够使产业链中的各企业全部参与到发展方案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协同创新,进而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产业链如能够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到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將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国制造产业链,应通过积极创新制造技术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其他产业联合,加大生产投入,改革生产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产业竞争实力、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苗苗.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4):9- 12.
[2] 张举钢.破解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困境的路径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发展路径研究》书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38(4):141.
[3] 郗永勤,周雄勇.循环经济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案例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3):74- 81.
摘要:制造产业链经济发展的循环性差,是导致产业落后于时代的主要原因。发展循环经济,并实现协同创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从技术、投入以及制度方面,分析了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其创新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制造产业提供参考,提高协同创新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制造产业链 循环经济 协同创新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协同理论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所谓协同,即以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充分利用两者的联系,使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集成化系统的一种模式。将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到制造业产业链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能够有效解决制造业存在的材料浪费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见,为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对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1 产业链与循环经济
1.1产业链
产业链是描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的一项概念,包括结构与价值两种属性。信息化时代,该概念在制造业中应用较为广泛。制造产业链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往往由不同部分构成。单独由同一企业生产产品,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困难度较大。因此,生产时,众多公司必须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共同为生产的过程服务。随着上述生产模式的扩大,产业链由此产生。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要求各制造产业,在“协同”的情况下,相互配合,提高生产质量。在此过程中,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效果是否良好,则是决定最终生产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1.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所形成的一项经济模式。该模式要求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情况下,使社会各行业得到发展与进步。循环经济的出现,引起了国家以及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参与产业链的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与其他企业联合。在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2]。可见,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竞争力,有必要将产业链纳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创新,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上述发展模式,对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市场活跃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协同创新问题
2.1技术创新问题
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协同创新问题,体现在产业链发展技术、产品处理技术、产业链创新技术,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四方面。就产业链废弃物处理技术而言,制造产业链生产的过程,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上述废弃物如丢弃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循环经济理念相背离,对产业链的发展不利。可见,为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相应的处理技术,应用到技术的协同创新过程中较为必要[3]。需注意的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均应有所作为。需要共同对技术进行研发,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对本国技术进行创新。从而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改变现状,提高技术的配套性,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2.2投入创新问题
协同投入,同样是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制造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构成产业链的各个企业,是否能够协同投入大量的经费、人力以及物力,均属于决定循环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的主要因素。生产时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着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决定着产品对外界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投入。技术水平低的产品,在环境及资源保护方面,投入往往较小。因此,产品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同样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导致技术研发水平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才不足,另一方面则在于协同投入不足。加大经费的协同投入,能够有效增强产业链的后备动力。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产业链的发展,还远远未达到上述标准。加强协同投入创新,已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2.3制度创新问题
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合作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方面。就合作机制而言,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是否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相互协作完成生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产业的环境效益。如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沟通,集成效应将难以实现,合作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就激励机制而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均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发展期间,企业对循环经济,以及协同创新的相关问题不重視。因此,企业所具备的协同创新能力同样较低。为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必须大量投入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生产成本将显著提升。如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鼓励,循环经济的实现,将面临较大的阻碍。
2.4创新缺乏连续性
制造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方案,一般难以达到完善的水平。必须确保协同创新的过程具有连续性,方可使发展方案得到持续性的优化。但就目前来看,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虽能够相互协同合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方案。但当方案确定后,却很少给予改革及优化。鉴于社会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仅以同一方案为依据进行发展,极容易导致方案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逐渐消失,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不利。可见,为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实现,制造产业链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协同创新的连续性得以提升。
3 实现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途径
3.1协同进行技术创新
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协同创新,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技术进行创新:第一,产业链发展技术:制造产业链可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技术进行创新。确保企业发展所秉承的理念,均能够与国际接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提高制造产业链环境效益的目的。第二,产品处理技术:制造产业链中,产品处理不合格,容易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产品处理技术进行创新。例如:生产过程易产生废水的制造产业链,可将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应用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利用间隙为15mm的机械格栅以及沉砂池,使有机物与悬浮物,能够沉淀在池中。第三,废弃物处理技术:制造产业链应对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使循环经济得以实现。
3.2协同加大产业投入
加大研发以及设备投入,是提高制造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链中的企业实现协同创新的主要途径。对此,制造产业可适当增加研发资金,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引入各项信息化设备,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证。例如:制造产业可将“产业链分析系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产业链运行过程中,该系统可自动收集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某制造产业在发展指标方面出现了异常,系统会立即提醒该产业的经营人员,对异常现象给予处理。当A制造产业需与B制造产业联合时,两大产业需同时利用信息化系统,互相提供详细的数据。确保两者能够实现数据交换,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解决协同创新问题,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3协同改革发展制度
积极改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以及联动反应机制,对循环经济的实现,以及协同创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国家可建立激励机制,对制造产业链中表现较为优越的企业,给予资金以及技术鼓励。而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则应与客户相互沟通。鼓励客户针对自身存在的创新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如客户所提出的建议可行性较强,企业则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采纳其建议,提高制造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够得以体现。制造产业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一旦某一企业改革了制度,必须主动与其他企业联系,向其介绍技术的改进思路。从而带动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对制度进行改革。在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目的。
3.4实施全过程创新模式
所谓全过程创新模式,即包括方案制定、方案实施、问题分析,以及方案优化四大流程的协同模式。该模式本身既具有循环性强的特征,又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制造产业链中的企业,可首先各自分析自身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共同制定发展方案并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每个企业均应观察方案是否存在漏洞。一旦发现漏洞,产业链中的企业均应共同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新的方案执行后,同样需经上述过程被验证。采用上述模式发展,能够使产业链中的各企业全部参与到发展方案的创新过程中,实现协同创新,进而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产业链如能够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到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將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国制造产业链,应通过积极创新制造技术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其他产业联合,加大生产投入,改革生产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产业竞争实力、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苗苗.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4):9- 12.
[2] 张举钢.破解矿产资源产业链发展困境的路径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产业链技术发展路径研究》书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5,38(4):141.
[3] 郗永勤,周雄勇.循环经济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案例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3):74-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