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徽、京剧艺术美育路径研究

    李斐斐 李劲松

    摘要:近年来,自体文化的传承与更新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地位。戏曲表演艺术因其自带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合当今教育反思趋势,再度被发现和定位。徽、京剧阐述了儒家净化思想,有着独到的审美特征,有着深厚的审美要素,深受美育者的认可。学习有着一定审美要素同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徽、京剧,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也可以促成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甚至对他们一生的审美态度都有着较强的影响。

    关键词:徽剧 ?京剧 ?美育 ?路径研究

    地方戏曲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并成为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在教育的过程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精神,以及对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有效推动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体系。多阶段美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形成新时代的美育体系,可促进每个学生的特色发展并与学校、社会和家庭互动。为此,我们尝试引入徽、京剧艺术美育路径研究。

    一、传统文化视野下徽、京剧艺术的美育功能

    (一)美育视野下徽、京剧培养学生的“感美教育”

    感美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行为让学生有感受现实艺术美的能力的教育形式。首先,徽、京剧赏析能够有效地培养个体的综合审美感受力。徽剧是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徽调”“二黄调”,起源于明代,1949年后定名为徽剧。京剧是皮黄声腔中流传最广的剧种,徽调是其前身。京剧是综合了徽调和汉剧,又吸收了京腔、昆腔、梆子腔等剧的精华而形成的。它产生于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扎根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它以歌、舞、剧为一体,以表演为中心,是一门综合艺术。据1983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统计,我国地方戏曲种类多达317个。京剧艺术无缝融合了各个艺术类别的多种艺术元素,其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深化了艺术层次,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美学信息。

    (二)美育视野下徽、京剧培养学生的“立美教育”

    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是对学生立美教育的终极目标。京剧作为美的艺术,宣扬的是人性的真和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历史上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满江红》中忠、孝、礼、义的岳飞,《明公断》中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包拯等。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但能体验民族情感,还能学习伦理道德,进而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德的目标。久而久之,审美的标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学生有了健康的审美趣味。

    (三)美育视野下徽、京剧培养学生的“创美教育”

    通对后天的美育的培养和发展,从而让学生去创造美,这种能力的形成是美育的最后一环。美育视野下的徽、京剧教育其意义之美感人之心,声音之美感人之耳,形式之美感人之眼。徽、京剧用“感、立、创”美来育人,愉悦人的身心。在欣赏京剧艺术的过程中,人们被艺术语言、音乐、表情、动作、服饰等创造的美丽外表和人物所吸引。在悦耳的同时悦目,情感上得到审美满足,再进行技巧性的创造性训练,以人格、精神提升为目标,在感受美、理解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二度创造,让学生充分体会审美愉悦。

    二、传統文化视野下徽、京剧艺术的美育范式实施路径

    传统戏曲艺术和审美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另辟另一条蹊径。

    (一)美育视野,营建氛围,以境激学

    1.推进徽、京剧艺术成为校园的主力文化

    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耿其昌说:“京剧进校园首先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学生听着看着或许会发现另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之所以将徽、京剧引入课堂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最终获得一种文化修养。徽、京剧美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文化成就的获得,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合肥市和平小学徽、京剧的特色体现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在大厅、走廊、校园的小画廊等地方,将徽、京剧的面部妆容介绍、著名的京剧名家名言和表演剧照展示出来,让其成为一种校园宣传文化。在充溢徽、京剧元素的环境下学习,感同身受,才能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印入心灵。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撑下,通过不断实践,学校斩获了一系列的荣誉。近年来和平小学陆续被评为合肥市“戏曲传承基地”、合肥市中华传统文化戏曲传承试点学校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和平小学让学生置身于戏曲艺术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中,在学习中体会戏曲之美,保持干劲,发现美、享受美,从而调动学习兴趣,使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这种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心灵得到陶冶,身心受到鼓舞,还让其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使得各项素养得到提高,综合发展。

    2.推动徽、京剧与相关文化场馆密切合作

    为了更好落实徽、京剧进校园,学校建立了徽、京剧社团练功房,练声房,学习厅,戏曲小舞台与徽、京剧院戏迷舞台,同时与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等场馆联动合作,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美的平台。学校请安徽省徽、京剧院演员,本土的知名艺术家进入学校举行小剧场式的演出,优美的行头、多变的唱腔徽、京剧艺术的韵味深深感染着学生。

    (二)美育视野,开放教学,以探激学

    1.构建徽、京剧审美课程体系,服务于课堂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采取核心育人途径。将徽、京剧艺术纳入学校审美课程,增强教育的内在性。将戏曲课程作为一项特色课程,纳入学校班级课表,与音乐课程有机结合,每两周一次戏曲课,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实现戏曲课程学生全覆盖教学。学生通过戏曲欣赏、戏曲知识学习等教学活动初步感知和了解徽、京剧艺术的美,激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推进徽、京剧第二课堂建设,与课程开发形成合力

    (1)注重发挥专业社团的作用

    根据《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建议》,2016年合肥市被列为安徽省“戏曲进校园”首批试点市区。2017年,合肥市和平小学成为第二批“戏曲进校园”试点学校。本着“从娃娃抓起”的理念,2017年4月和平小学以二年级学生为试点,成立了首批“和平鸽”徽、京剧社团。2018年在一年级新学员中择优成立了“和平鸽”徽、京剧梯队班,实现一、二年级专项徽、京剧基本功训练,三年级至五年级基本功与编排学习精品节目的梯度循环性教育衔接。

    和平小学聘请了徽、京剧的国家一级戏曲老师为孩子们开设辅导课程,制定严格的徽、京剧社团管理制度,定时定点训练,为徽、京剧艺术传承培养后备人才。通过两年多扎实的学习,社团学生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所表演的一系列优秀的徽、京剧艺术作品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2018年和平小学“和平鸽”徽、京剧社团被评为合肥市优秀戏曲社团,2019年学校优秀京剧作品入选合肥市优秀戏曲社团展演类特等奖等。

    (2)以“三点半课程”为基石,反哺音乐课堂

    “三点半课堂”解决了孩子们放学早的问题。根据合肥市“三点半课后服务”试点工作文件要求,2018年9月和平小学成为第二批“三点半课堂”学校。学校至今开设了5大体系76门课程,其中不乏由徽、京剧艺术延伸出的美育系列课程。学校的美育教师担任教学主体工作,教师通过戏曲专业培训,结合音乐戏曲元素等将徽、京剧中文学、历史、念白、声韵等知识与技能反哺到多项课程中。三点半课程是专项徽、京剧社团的有力补充,各年级有才能有兴趣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其中。如在徽、京剧系列美育课堂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也可以参加徽、京剧的学习。

    3.徽、京剧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课堂融合与创新

    徽、京剧不仅要与音乐课相结合,也要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只有将徽、京剧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更加彻底地去了解、更全面地去体会徽、京剧艺术的魅力。例如,学生们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大多是一些中外名家的代表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美学因素。当徽、京剧和这些文学作品的美学元素发生碰撞时,人物个性的语言美和人格美凸显,一些曲折故事所反映的收获之美、戏曲表演之美、意境之美体现在身心和情感的统一中。当学生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徽、京剧艺术作品统一之后,这些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让徽、京剧之美在学生心头绽放,学生将不由自主地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同时学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目标地将徽、京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去。例如美术课教师让学生制作戏曲相关手工作品、绘制脸谱等的同时渗透相关的美学理念和服饰变化;历史老师通过戏曲故事讲述历史知识,朝代更迭;体育老师可以排练韵律十足的“徽、京剧操”,讲述戏曲中身形之美……这些都给人以美的教育。

    4.推行徽、京剧“高参小”及家校共建模式,提高教师审美素养

    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教师要有这种直击人心灵的本领,教师承担的是教育人的艺术。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徽、京剧教育的开展情况、在校园内实施取得了什么的效果都與教师的审美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质量与教师的自身水平密切相关。学校借助高校以及社会力量推动中、小学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的发展,对更好地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在今后美育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有着引领作用。

    和平小学不仅将安徽省徽、京剧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和知名学者等请进校园,推进学校徽、京剧艺术传承工作,同时还采用家校共建模式聘请了合肥幼师、合肥工业大学等8位任职高校一线的学生家长代表深入校园助力“高参小”教学。

    专家对美育教师言传身教地指导,在唱腔与身段教学上进行大量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当老师学习某个动作领会有困难、动作做不好时,专家们就将自身的体会告诉他们。有技术指导,同时也有理论支持,学生自然学得也快。2019年和平小学与合肥师范学院合作的“引入徽、京剧艺术美育路径研究”省级课题已立项研究中,高校专家指导、和平小学美育教师参与编写的合肥市《戏曲读本》、黄山市《戏曲知识》教材已出版使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老师们自己亲自参与体会这种情感交流,才能创造出最佳的审美意境。

    教师的审美素质与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老师要有自己的高标准,通过自己的语言、仪态、气质、动作、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才能实现徽、京剧在校园普及,助力学生接受美的影响和美的熏陶,体会美的享受和快乐。

    (三)美育视野下,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审美体验

    1.抓好徽、京剧审美教育媒介,增强徽、京剧审美教育实效性。

    传播徽、京剧文化,和平小学一直在努力。一直以来,和平小学多渠道、多途径、多方面传播徽、京剧文化,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戏曲展演、比赛活动,提升教师戏曲素养,并取得一系列成绩。2018年5月,和平小学二年级学生表演的京剧《梨园传承》在区德育文化艺术节“唱戏曲”活动中荣获特等奖。2018年10月《梨园传承》入选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节目。2019年6月京剧选段《我是中国人》在区德育文化艺术节“唱戏曲”活动中荣获特等奖。社团的演出,同年9月荣获合肥市优秀社团展演特等奖。戏曲社团孩子们撰写的“小戏迷”心声多次发表于省级刊物上。徽、京剧社团的演出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网及《南方周末报》、人民网、合肥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学生们在徽、京剧作品表演中享受美感,体验京剧唱段的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

    2.开展徽、京剧审美教育实践,增强京剧审美教育体验

    学校策划开展多项以“徽、京剧”为主题的“戏曲手抄报”“我心中的戏曲人物展”活动和以“魅力戏韵”为主题的班级板报制作等,和平小学制作的戏曲人物作品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在活动中,学生们深深地被徽、京剧艺术的美吸引着。

    3.利用“云平台”,拓展审美教育延续性

    疫情期间,学生们通过云平台与老师们线上交流,学习唱词唱段,进行戏曲云戏曲合唱。学校通过校园网,合肥市云平台,徽、京剧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建立徽、京剧艺术“斐兮灿灿” 专属公众号。美育教师也制作了一系列徽、京剧知识点微课定期发布,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徽、京剧艺术美。同时打造徽、京剧艺术审美教学模块,增强现代审美吸引力,提高徽、京剧艺术的审美教育实效性。

    审美教育是提高精神文明与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审美经验来源于日常审美教育的累积,通过徽、京剧艺术渗透至学生日常的审美教育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进行美的升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健全其审美人格,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正因如此,我们需要通过徽、京剧艺术美育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来促进这种长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艺乐,尤艳萍.新时期高校京剧审美教育探析[J].中国京剧,2020(04):77-81.

    [2]黄丽萍. 关于现时香港初中戏曲课程的美育导向[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黄香琴.传统京剧艺术与大学生美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85-86.

    [4]陈晓燕.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探究与感悟[J].基础教育参考,2016(10):62-64.

    [5]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18):53-54+56.

    [6]黄小娇. 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7]王柳静. 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8]康宇丹.文化安全背景下的青少年戏曲观众培养——以闽剧进校园为个案的讨论[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65-67.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思

    摘 要:在新形势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实行数学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合理培养,因而实施探究性学习也就十分必要。

  • 浅谈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

    居锦玲随笔是一种即兴写的短文或者段落,让学生的思想表达更加自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可以作为随笔写作的内容。学生在进行随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