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华文媒体概述
苏枭
【摘 要】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关键词】荷兰 华文传媒
西欧生活着近200万华人,加上大量的留学生和务工人员,欧洲的华人群体数量相当可观。相对应的,华文传媒应运而生。华文传媒,是把华语作为传播语言的媒介,其创办者和所有者并不一定是华人。
一、西欧华文媒体发展脉络
西欧的华文传媒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其生存发展与华人社会的发展相关,1894年伦敦创办的《中英商工机器时报》,是当时西欧最早的华语刊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为战胜国,但被割据奴役的现况却未得到转变,同时新一轮留学热潮在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中掀起。为了勤工俭学同时唤醒同胞,旅欧留学生们纷纷办起各种华文报刊。据不完全统计,到上世纪20年代末,欧洲至少有18种以上华文报刊,《少年》、《赤光》、《华工周报》、《工人旬报》、《政治周报》、《明星》等都很有影响,但由于所在国的驱逐,以及大批革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陆续回国投身大革命洪流,这些报刊也就相继停办,华文报刊进入低潮。
30年代至40年代中叶,中国掀起抗日救国运动。祖国存亡,震荡全球华人。华文媒体的新一轮高潮掀起。在荷兰,爱国留学生王以康在“七七事变”一周后创办的《抗战要讯》,是荷兰可查的最早的华语报刊。
抗日战争结束后,以抗日为主要目的的华文报刊完成历史使命先后停刊。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务当地华侨为目的的华文媒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阴云笼罩全球,华文报刊受到种种限制,几乎全都停办。直到70年代,才陆续出现几种,如《乡讯》、《欧洲通讯》、《西德侨报》、《简讯》以及《星岛日报》欧洲版等。其中引人注目的荷兰旅荷华侨总会主办的会刊《华侨通讯》(1977年8月)。
八十年代,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催生了又一代欧洲新移民,西欧华人总量上升,相应的华文报刊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荷兰当今主流华文媒体介绍
20世纪90年代,西欧的华文媒体以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较为发达。
最早的关于荷兰华文媒体的记录是1937年7月,荷兰华侨抗日救国海牙分会创办的《救国报》,后更名为《抗日要讯》,旨在海外华侨团体中呼吁抗日救国。
目前,荷兰的华文媒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华文报刊
目前荷兰有6家主要华文报刊,分别是《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中国人》、《唐人街》、《联合通讯》、《华侨通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是《中荷商报》和《华侨新天地》。
《中荷商报》成立于2003年,创刊至今11年,编辑部在海牙。主要发行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每月二期,每期发行38000份。该报是荷比卢地区内容最丰富的中文半月报。今年10月起,《中荷商报》开通了中英双语的即时新闻网站,每日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鲜的荷兰、中国及国际新闻及资讯。与原有平面媒体互相补充,共同打造华人华语基地。报纸提供大量的荷兰当地华人社会息息相关的荷兰新闻、华人社会新闻、使馆签证条例、法律知识、生活保养常识等实用信息。
《华侨新天地》始创于1992年,是一份免费发行于荷兰及德国、比利时的华人报纸。其办报宗旨是:增强华侨凝聚;为华商提供商业讯息,促进中荷之间的商贸发展。《华侨新天地》以“大小报”也就是一份四开大报和一份八开小报的综合形式出版,发行量为2,6000份/期,大报20版,小报40版,定期(每三周一期)免费发送至荷兰及阰邻国各大城市的华人餐馆以及所有由华人经营的杂货店、发廊等行业的商号。因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且拥有庞大的订阅数量和良好的发行网络,许多荷兰公司也慕名而至前来刊登广告,希望通过《华侨新天地》这个平台促进与华人间的商业往来。报纸报道荷兰的当地新闻、中国新闻及国际要闻,刊登与华人生活相关的社会信息及法律常识,以及娱乐、时尚、旅游、体育、财经等相关内容。近年来,为了让新一代青少年(大多为不懂中文的华裔年轻人)能够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报纸新增了荷文专版,吸引了不少年轻的读者。
除主动报道各项荷兰华人盛事外,侨界社团亦在该报开辟了专版专栏,每逢喜庆节日,侨界的聚会通知、鸣谢广告等有关信息都络绎不绝,荷兰中餐餐饮官方机构、荷兰华人总会、中文学校等也都在该报开设了专版,甚至荷兰的政府机构也经常通过该报为在荷的华人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成为了荷兰侨界社团不可缺少的传播平台。
《华侨通讯》是荷兰最大的华文媒体。1977年8月由荷兰华侨总会创办,是活跃在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报刊之一,坚持至今已有30余年。
因为当时在荷兰没有一份像样的中文读物,为了扶植华人文化,荷兰政府每年均从政府财政预算中拨款补贴报纸。《华侨通讯》从最初的1800份发展到九十年代发行量1万多份,它不仅向侨胞们介绍荷兰社会动态、法令、政策等,还报道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要闻以及荷兰华侨社会的活动。《华侨通讯》因此成为荷兰侨界的喉舌,家喻户晓。
在荷兰,一些侨团办的华文报刊因财经问题,难以为继。然后,上述一些以刊登广告为主,配以一些新闻消息的免费报刊,却办得红红火火。《华侨新天地》、《唐人街》、《荷中商报》在荷兰华人社会都有一定的市场。这是进入21世纪后,西欧国家的一些华文媒体正在探索、尝试的新方向。同时办报的主人,也由过去的侨团换成了华商。
2、电子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新兴华文媒体。其代表是荷乐网以及“战斗在荷兰”论坛。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由地区造成传播障碍,借助互联网,华人可以方便的查看全球几乎全部的华文媒体,获得资讯。
《郁金香》月刊是欧洲第一家华语电子刊物,由中国留荷学生于1994年12月20日开办上网的。荷比卢华人写作协会继而开办了《荷露》。
荷乐网以及“战斗在荷兰”从最初的论坛形式历经八年正式转向全功能化的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主站和社区两个部分,其社区体系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新的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应用了最新网络技术的虚拟社区等等服务也逐步推出。
现在的“战斗在荷兰”已经成为荷兰新华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世界华人了解荷兰的窗口。自2001年建站至今已经成为荷兰最大的荷兰中文网站,每日访问量达到1万余人,页面浏览量超过11万。据权威网站流量统计机构Alexa统计,“战斗在荷兰”已经成为荷兰互联网的500强,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
荷乐网已经成为荷兰华人华侨了解生活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站的线下活动也促进了当地华人社区的交流,如荷乐网2011年携手凤凰卫视作为荷兰地区的承办方,举办“2012凤凰欧洲华人电视歌唱大赛”,这是凤凰卫视欧洲台首次举办华人电视歌唱大赛,希望为喜欢唱歌的海外华人中的业余歌手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丰富海外华人的文化生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电视广播媒体
近年来广播电视发展迅猛,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方台开始国际频道的探索。中央电视台在欧洲建立记者站,报道国际新闻,成为荷兰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国际电视信号收看到的来自中国的华语媒体。
新华社近年来也在海牙建立了分社,并且不断招聘荷兰语专业学生成为新闻编辑。该举措也使更多不懂荷兰语的华人,了解到更多关于荷兰的中国官方的新闻消息。
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是荷兰国际性的传媒组织,成立于1927年, 每日通过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以十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发布信息。2008年2月11日其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荷兰首家开通中文新闻网站的全国性媒体。网站主要面向因学习、工作和旅游等原因有意了解荷兰的中国人,让中国人了解荷兰人的生活和对各类事务的看法。目前, 网站设有荷兰国情、科教、经济、旅游、欧洲和国际栏目, 并每日更新荷兰新闻和荷文报纸摘要。
凤凰卫视欧洲台,1999年8月21日在英国伦敦正式启播,全面覆盖欧洲45个国家。以普通话及广东话为主要传播语言。通过卫星,有线网,IPTV等方式,凤凰卫视欧洲台进一步覆盖欧洲和非洲60 个国家,成功进入欧洲各国主流有线网络。通过庞大的覆盖网络、与外交和贸易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多年来对欧洲的数百万华人的了解,凤凰卫视欧洲台已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强有力的多媒体平台。
三、荷兰华文媒体的未来发展
目前,欧洲华文报刊虽多,但各自环境、条件和基础不一样,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缺少名牌大报刊。华文报刊在荷兰及整个欧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关键。
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使网络论坛成为一股新兴力量,大量的年轻一代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华文媒体应该抢先占领网络制高点,荷乐网走在了前面。但广播和电视依然与网络交集较少,这个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无论对央视还是凤凰网抑或荷兰主流媒体,都是可以抢占的市场。同时,就电视和广播而言,华文媒体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华文媒体共同面对的难题。相比而言,互联网媒体压力要小很多。
参考文献
①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②程曼丽:《海外华文传媒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1
③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④梁源法:《西欧华文发展综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M].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7
⑤《世界华文传媒年鉴》[M].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欧洲语系荷兰语专业)
责编:姚少宝
【摘 要】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关键词】荷兰 华文传媒
西欧生活着近200万华人,加上大量的留学生和务工人员,欧洲的华人群体数量相当可观。相对应的,华文传媒应运而生。华文传媒,是把华语作为传播语言的媒介,其创办者和所有者并不一定是华人。
一、西欧华文媒体发展脉络
西欧的华文传媒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其生存发展与华人社会的发展相关,1894年伦敦创办的《中英商工机器时报》,是当时西欧最早的华语刊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虽为战胜国,但被割据奴役的现况却未得到转变,同时新一轮留学热潮在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中掀起。为了勤工俭学同时唤醒同胞,旅欧留学生们纷纷办起各种华文报刊。据不完全统计,到上世纪20年代末,欧洲至少有18种以上华文报刊,《少年》、《赤光》、《华工周报》、《工人旬报》、《政治周报》、《明星》等都很有影响,但由于所在国的驱逐,以及大批革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陆续回国投身大革命洪流,这些报刊也就相继停办,华文报刊进入低潮。
30年代至40年代中叶,中国掀起抗日救国运动。祖国存亡,震荡全球华人。华文媒体的新一轮高潮掀起。在荷兰,爱国留学生王以康在“七七事变”一周后创办的《抗战要讯》,是荷兰可查的最早的华语报刊。
抗日战争结束后,以抗日为主要目的的华文报刊完成历史使命先后停刊。取而代之的是以服务当地华侨为目的的华文媒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阴云笼罩全球,华文报刊受到种种限制,几乎全都停办。直到70年代,才陆续出现几种,如《乡讯》、《欧洲通讯》、《西德侨报》、《简讯》以及《星岛日报》欧洲版等。其中引人注目的荷兰旅荷华侨总会主办的会刊《华侨通讯》(1977年8月)。
八十年代,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催生了又一代欧洲新移民,西欧华人总量上升,相应的华文报刊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荷兰当今主流华文媒体介绍
20世纪90年代,西欧的华文媒体以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较为发达。
最早的关于荷兰华文媒体的记录是1937年7月,荷兰华侨抗日救国海牙分会创办的《救国报》,后更名为《抗日要讯》,旨在海外华侨团体中呼吁抗日救国。
目前,荷兰的华文媒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华文报刊
目前荷兰有6家主要华文报刊,分别是《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中国人》、《唐人街》、《联合通讯》、《华侨通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是《中荷商报》和《华侨新天地》。
《中荷商报》成立于2003年,创刊至今11年,编辑部在海牙。主要发行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每月二期,每期发行38000份。该报是荷比卢地区内容最丰富的中文半月报。今年10月起,《中荷商报》开通了中英双语的即时新闻网站,每日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鲜的荷兰、中国及国际新闻及资讯。与原有平面媒体互相补充,共同打造华人华语基地。报纸提供大量的荷兰当地华人社会息息相关的荷兰新闻、华人社会新闻、使馆签证条例、法律知识、生活保养常识等实用信息。
《华侨新天地》始创于1992年,是一份免费发行于荷兰及德国、比利时的华人报纸。其办报宗旨是:增强华侨凝聚;为华商提供商业讯息,促进中荷之间的商贸发展。《华侨新天地》以“大小报”也就是一份四开大报和一份八开小报的综合形式出版,发行量为2,6000份/期,大报20版,小报40版,定期(每三周一期)免费发送至荷兰及阰邻国各大城市的华人餐馆以及所有由华人经营的杂货店、发廊等行业的商号。因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且拥有庞大的订阅数量和良好的发行网络,许多荷兰公司也慕名而至前来刊登广告,希望通过《华侨新天地》这个平台促进与华人间的商业往来。报纸报道荷兰的当地新闻、中国新闻及国际要闻,刊登与华人生活相关的社会信息及法律常识,以及娱乐、时尚、旅游、体育、财经等相关内容。近年来,为了让新一代青少年(大多为不懂中文的华裔年轻人)能够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报纸新增了荷文专版,吸引了不少年轻的读者。
除主动报道各项荷兰华人盛事外,侨界社团亦在该报开辟了专版专栏,每逢喜庆节日,侨界的聚会通知、鸣谢广告等有关信息都络绎不绝,荷兰中餐餐饮官方机构、荷兰华人总会、中文学校等也都在该报开设了专版,甚至荷兰的政府机构也经常通过该报为在荷的华人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成为了荷兰侨界社团不可缺少的传播平台。
《华侨通讯》是荷兰最大的华文媒体。1977年8月由荷兰华侨总会创办,是活跃在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报刊之一,坚持至今已有30余年。
因为当时在荷兰没有一份像样的中文读物,为了扶植华人文化,荷兰政府每年均从政府财政预算中拨款补贴报纸。《华侨通讯》从最初的1800份发展到九十年代发行量1万多份,它不仅向侨胞们介绍荷兰社会动态、法令、政策等,还报道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要闻以及荷兰华侨社会的活动。《华侨通讯》因此成为荷兰侨界的喉舌,家喻户晓。
在荷兰,一些侨团办的华文报刊因财经问题,难以为继。然后,上述一些以刊登广告为主,配以一些新闻消息的免费报刊,却办得红红火火。《华侨新天地》、《唐人街》、《荷中商报》在荷兰华人社会都有一定的市场。这是进入21世纪后,西欧国家的一些华文媒体正在探索、尝试的新方向。同时办报的主人,也由过去的侨团换成了华商。
2、电子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新兴华文媒体。其代表是荷乐网以及“战斗在荷兰”论坛。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由地区造成传播障碍,借助互联网,华人可以方便的查看全球几乎全部的华文媒体,获得资讯。
《郁金香》月刊是欧洲第一家华语电子刊物,由中国留荷学生于1994年12月20日开办上网的。荷比卢华人写作协会继而开办了《荷露》。
荷乐网以及“战斗在荷兰”从最初的论坛形式历经八年正式转向全功能化的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主站和社区两个部分,其社区体系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平台;新的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应用了最新网络技术的虚拟社区等等服务也逐步推出。
现在的“战斗在荷兰”已经成为荷兰新华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世界华人了解荷兰的窗口。自2001年建站至今已经成为荷兰最大的荷兰中文网站,每日访问量达到1万余人,页面浏览量超过11万。据权威网站流量统计机构Alexa统计,“战斗在荷兰”已经成为荷兰互联网的500强,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
荷乐网已经成为荷兰华人华侨了解生活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站的线下活动也促进了当地华人社区的交流,如荷乐网2011年携手凤凰卫视作为荷兰地区的承办方,举办“2012凤凰欧洲华人电视歌唱大赛”,这是凤凰卫视欧洲台首次举办华人电视歌唱大赛,希望为喜欢唱歌的海外华人中的业余歌手提供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丰富海外华人的文化生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电视广播媒体
近年来广播电视发展迅猛,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方台开始国际频道的探索。中央电视台在欧洲建立记者站,报道国际新闻,成为荷兰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国际电视信号收看到的来自中国的华语媒体。
新华社近年来也在海牙建立了分社,并且不断招聘荷兰语专业学生成为新闻编辑。该举措也使更多不懂荷兰语的华人,了解到更多关于荷兰的中国官方的新闻消息。
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是荷兰国际性的传媒组织,成立于1927年, 每日通过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以十种语言向世界各地发布信息。2008年2月11日其中文版正式上线,成为荷兰首家开通中文新闻网站的全国性媒体。网站主要面向因学习、工作和旅游等原因有意了解荷兰的中国人,让中国人了解荷兰人的生活和对各类事务的看法。目前, 网站设有荷兰国情、科教、经济、旅游、欧洲和国际栏目, 并每日更新荷兰新闻和荷文报纸摘要。
凤凰卫视欧洲台,1999年8月21日在英国伦敦正式启播,全面覆盖欧洲45个国家。以普通话及广东话为主要传播语言。通过卫星,有线网,IPTV等方式,凤凰卫视欧洲台进一步覆盖欧洲和非洲60 个国家,成功进入欧洲各国主流有线网络。通过庞大的覆盖网络、与外交和贸易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多年来对欧洲的数百万华人的了解,凤凰卫视欧洲台已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强有力的多媒体平台。
三、荷兰华文媒体的未来发展
目前,欧洲华文报刊虽多,但各自环境、条件和基础不一样,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缺少名牌大报刊。华文报刊在荷兰及整个欧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关键。
近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使网络论坛成为一股新兴力量,大量的年轻一代依赖网络获取信息。华文媒体应该抢先占领网络制高点,荷乐网走在了前面。但广播和电视依然与网络交集较少,这个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无论对央视还是凤凰网抑或荷兰主流媒体,都是可以抢占的市场。同时,就电视和广播而言,华文媒体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华文媒体共同面对的难题。相比而言,互联网媒体压力要小很多。
参考文献
①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②程曼丽:《海外华文传媒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1
③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④梁源法:《西欧华文发展综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M].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7
⑤《世界华文传媒年鉴》[M].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欧洲语系荷兰语专业)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