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编辑的思维转换

王菁
摘 要 当传统媒体邂逅新媒体,媒体人要怎么办?作为编辑,只有实现从做媒介到生产产品、从做内容到实现内容增值、从编辑到技术型编辑的转变,以互联网思维生产传媒产品,才能适应这个新时代。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新媒体产品经理;内容为王;技术型编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132-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也随之纷纷转型融合。媒体在“变”,我们编辑也要“变”?有人认为,是不是我们有多年编辑出版经验的老编辑会被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所取代?其实这不尽然。
十九大会议期间,腾讯、凤凰等网络媒体,其内容90%以上来自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负责宣传报道的记者、编辑也大多数是资深记者、编辑;新媒体大伽、曾任新浪总编辑的陈彤先生在一次新媒体峰会上劝新闻学子:“如果你还想做媒体,最好第一份工作是去纸媒,去报纸或者杂志。”他认为真正有能力的媒体人还是在纸媒。
从各种信息,可以知道,无论媒体格局如何改变,“内容为王”不会变;编辑扎实的基本功不会变。但也不能表示,我们编辑就可以“吃老本”,基本功不变,思维必须改变。
做新媒体,编辑必须转换观念。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新媒体的概念。但毫无疑问,新媒体就是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平台。对于我们做惯传统媒体的人来说,由旧到新,改变观念、改变思维是最重要的,如中国传媒大学付晓光老师所说:要以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被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对于每个行业都通用的部分就是“用户思维”。作为从业20多年的媒体人,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1 从做媒介到生产产品
2017年9月活跃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达到3 500 000①,在这么多的媒体微信公众号中,粉丝达到百万以上的仅占2%左右,传统媒体专业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运营至2017年11月15日,粉丝数量才突破百万大关。相比传统媒体,自媒体增长速度惊人,微信公众号《咪蒙》2015年9月开始运营,5个月粉丝数量突破200万,②截至2017年3月29日,粉丝突破1 000万③。
在大多数媒体还在寻找定位,致力做媒介、传播信息时,以《咪蒙》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早已深刻洞悉粉丝需求,挖掘出需求的关键要素,实现了稳定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内容生产。其实,不仅星巴克、加多宝、iPhone等实体需要“产品化”,实现批量化生产、稳定的价值服务、清晰的品牌观念,媒体同样需要产品化。找准人群、挖掘信息需求,将细碎的媒介产品变为恒定的精神服务。
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认为传统媒体的编辑应该将思路转变成产品经理,在不久的将来,读者不会再称为读者,而会被称为用户或使用者。iweekly周末画报创办人虞萍则认为,做产品的思路会需要更多地思考自己的应用会针对怎样的人群,用户所需求的内容以及呈现的形式。
因此,作为编辑首先从思想上应该转变身份定位,将自己转换为“新媒体产品经理”,其角色定位将从一个内容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变成了一个市场化环境中经理人,成为具有独立研究用户需求能力的判断者、操作者、评估者,用生产产品的眼光看待媒体内容生产,这样将获得对新媒体更高、更好的駕驭能力。
2 从做内容到实现内容增值
“内容为王”,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和自媒体都能达成共识。但当下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促使信息由稀缺产品变为过剩产品,“内容”竞争已是一片红海。在此背景下,“好内容”必须自我增值,满足读者更多需求,编辑需要有意识地“包装”内容,提升读者的信息获取效率。
首先,编辑得从自己做起,提升“信息素养”。传统编辑收集信息靠书籍、报纸、杂志,而新媒体编辑收集信息多依赖于网络。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迅速和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汹涌而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分析和挖掘,如何从成千上万的信息中判断出真假,如何整合信息、编辑稿件均已成为考验编辑的重要难题。正如一位出版人所说:“编辑工作的定位不再是单纯根据编辑自身素养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总体把握,对文化进行编创与传播,还包括信息收集、内容整合处理、传播媒介协调运用等多项工作。”[1]
其次,编辑需要着力打造“小众”内容。受众细分理论提示我们,在成熟的市场中,细分的专业化内容是形成与受众稳定的情感联系、价值联系的重要保障,在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以笔者所在的民族类杂志为例,民族类内容受众细分明显,主要集中在民族群众、民族工作者、民族地区,只要能满足这部分受众,锁定他们对内容的关注,就能形成持久而有效的影响力。为此,就需要编辑强化“独一无二”的意识,以专业、原创、精准的编辑能力打造“人无我有”的作品。
最后,要有数据分析的能力。既然将内容当成产品,编辑就要考虑供求关系、成本及其能够带来的结果等。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已能够便捷、迅速地掌握受众的特征数据。目前的信息平台,基本上单篇稿件都有点击数、点赞数、转发数等数据信息,在用户部分,则能提供年龄、地域、性别、手机型号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是了解用户的最佳途径,读懂它们,才能了解需求,进而生产好的产品。因此,好的新媒体编辑必然得是好的数据分析师。
3 从编辑到技术型编辑
国内顶尖财经媒体财新传媒自2017年11月19日启动微信、网页、电子杂志中原创财经新闻的全面收费。这是目前国内首家全面收费的媒体。财新有如此魄力与勇气,与它历时8年的积累分不开,而在这种积累中,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其网站的数字说栏目为例,该栏目提供数字新闻和可视化作品,均是数字信息与技术结合的产品。其中《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最为典型,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山东青岛,位于黄岛区的斋堂岛街突然发生一场惊天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面对这次极罕见且后果严重的城市灾难,财新记者在前线拍摄、采访,编辑则将火灾现场做成卫星图像,受众只需在地图上滚动鼠标,即可看到现场实景情况。这样的内容,编辑必须具备技术能力方能完成。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要求信息传播渠道、内容及形式都必须转变。
“媒介即讯息”,这是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学者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在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的理论已然验证了其正确性。当今媒介,倒逼着包括编辑在内的新闻从业者迅速向技术型转变。
首先,浅层次的是设备转型。目前主流的传播形式大致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页面等。它们分别涉及不同的信息采集设备及编辑工具。
其次,深层次的是意识的转型。当前,新闻行业对记者及编辑的要求中,除了写作能力等基本功之外,还希望从业者能成为掌握摄影、摄像等多种信息采集技能的“多面手”。除了一线记者需要及时采集到同一信息内容的多种媒体形式外,相对拥有更多充裕时间的编辑更被要求熟悉各种媒介特性,做好来料加工,以期将素材制作成最适宜各类媒体传播的形态,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再次,“用户思维”是这种技术转型的出发点。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来思考何种媒介、何种内容、何种形式甚至何种写作方式能够赢得用户的注意力,这种对传播效果的要求,使得新闻从业者必须从以往“我说你听”思维,转变为“你喜欢听什么,我说”。
总之,新媒体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平台,它通过技术连接编辑和读者。与传统媒体中内容、渠道与技术相对独立,信息采編人员与技术人员相对独立的情况大为不同,编辑与技术的关系更为紧密,技术成为编辑实现编辑思路的重要手段,因而,“老编辑”需调整思维方式,强化学习,完成从编辑到技术型编辑的转变。
注释
①腾讯,2017微信数据报告,http://www.sohu.com/a/203437993_667510,2017-11-09.
②36kr,人物|5个月写出200万粉丝的咪蒙:一条公号20万,什么时候写字这么挣钱过?,http://36kr.com/p/5043171.html,2016-02-10.
③蓝鲸财经,你已经取关咪蒙?人家粉丝总数刚刚破千万,http://www.lanjinger.com/news/detail?id=38383,2017-03-29.
参考文献
[1]余丁.“互联网+”时代的“编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5-19.
作者简介:王 菁,今日民族杂志社副编审。
相关文章!
  • 2017中国(哈尔滨) 冰雪动漫展

    冰雪动漫展近日在哈尔滨市开幕。此次展会是国内首次以冰雪动漫雪雕形象为主,并突出冰雪主题的动漫展会。在展会入场处外,一座经过授权、

  • 荷兰华文媒体概述

    苏枭<br />
    【摘 要】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

  • 试论体育赛事的跨媒介叙事与传

    杨赫+杜友君【摘 要】体育赛事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是当今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电子游戏作为体育赛事跨媒介叙事与传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