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陈 颖
[摘要]宗教是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要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正确认识宗教具有的社会整合、社会控制、心理调节和社会交往等社会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新审视宗教,关键要思考和回答宗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宗教是消极力量还是积极力量,宗教是冲突因素还是和谐因素三个问题。
[关键词]宗教;社会功能;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C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61-03
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宗教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且还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据统计,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信徒有22亿。占世界人口的33%,分布在251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信徒有13亿,占世界人口的21%,分布在172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信徒有3.6亿,占世界人口的6%,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有80%是各种宗教的信徒。而在中国13亿人口中,至少有1亿多人是稳定的宗教信徒,这个数字虽然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不少。因此,宗教可以说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确实构成了一支人多势众的社会力量。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我们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我们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那么,究竟怎样才是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呢?宗教力量究竟对社会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严肃对待和慎重回答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某一社会子系统或社会现象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作方面所具有的影响力。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要做到以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必须对宗教的社会功能有正确的认识。
(一)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宗教能用一种统一的宗教信仰把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势力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宗教共同体,进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
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发挥。比如长期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最终流散世界115个国家,说着85种不同语言,甚至外貌体形都有了较大差异。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它是非常容易分散瓦解,最终被其他民族同化掉的。历史上这样消失的民族不计其数。然而,犹太民族不仅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而消亡,相反的是几千年来始终屹立不倒,创造了人类民族史上的一大奇迹。犹太人是靠着什么创造了奇迹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统一的民族信仰——犹太教。犹太教的共同意识、共同信念、共同的宗教生活,使得犹太人虽然流散在世界各地,却始终顽强地维系着民族的存在。当代伊斯兰教也有相似的情形。全世界的13亿伊斯兰教信徒,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国籍,属于不同的民族和种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但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却使这13亿本来非常不同的人们结成了一个宗教共同体,他们因此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穆斯林。现在看来,全世界穆斯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比较容易形成某种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意志,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会达成某种共同的行动,从而形成了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特殊群体。这都是宗教在发挥着社会整合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当某一宗教与其存在的社会相适应、相协调时,宗教会强化整个社会的认同,会促进社会的稳定,这时宗教的整合就是积极的、正面的。相反,当某一宗教与其存在的社会相脱节、相背离时,宗教会扩大社会的裂痕,会加速社会的分离,这时宗教的整合将是消极的、负面的。因此,看待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其他功能,都必须有一种辩证分析的态度。
(二)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予以约束。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控制手段相比,宗教在社会控制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对人们的约束往往涂上神圣而神秘的色彩,具有神圣的合法性和神秘的权威性,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各种宗教几乎都有一整套的教规与戒律,如佛教的五戒、八戒,基督教的十诫等。在这些教规与戒律中,除了纯宗教内容以外。又都包含着许多社会道德的共性要求,还有一些惩恶扬善、讲利他、讲仁慈等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主张。在基督教著名的十诫中,从第五条开始的“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他人财物”,都以神学的形式反映了某些社会道德的共性要求,在社会伦理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佛教“不杀生”的著名戒条,其背后则潜藏着某种积极的“非暴力”的社会主张。这就使得很多宗教通过教规和戒律对信徒的约束和控制,在客观上对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宗教是超世的,因而宗教对世俗生活从根本上是否定的。宗教不会主张用一种社会制度去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在宗教徒眼中任何世俗社会都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宗教想要改变的是人,而不是社会。宗教不是对具体社会不满,而是超越社会生活本身。正是宗教的这种超越性,使宗教采取了与世俗社会相容与合作的态度。当今世界的各大主流宗教基本上都是主张与世俗社会和谐共处的,对信徒的引导都是趋向宽容、趋向温和的,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某种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当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有少数信仰狂热、观念偏激、行为极端的宗教和教派,与世俗社会关系紧张,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个别地区的宗教争端以至宗教冲突还有加剧之势,这些现象和问题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三)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社会是由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的,多数社会成员心理的稳定与平衡是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的任何一个社会中,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一直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使人们生活在对那些强大的异己力量的恐惧中。宗教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尽管这种慰藉和安全感可能是短暂而虚幻的。原始人有原始人的烦恼,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忧虑。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关于宗教,马克思说过一句著名的